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明朝开国名将。这二人当中,尤其是徐达,还是明朝历史上仅有的四位宰相之一。
不过,当我们翻开史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徐达是一个普通农民出身,书上只是介绍他有习武的经历,并且武功高强。但是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分明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
于是,就有人得出了一种结论:徐达(也包括常遇春)的军事谋略是天生的。《韩非子》有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读过兵书,你未必能成为军事将领,因为也有可能成为赵括。但是完全不接触兵书,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对于徐达军事思想的来源,早就有人做过研究,结论是徐达读过兵书。尽管出生在农村,徐达很早就接触过《六韬》、《三略》这样的古代兵书。
后来他当了兵,身边还有刘基、朱元璋这样的军事指挥家,徐达也必然会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徐达本身也是一个好学之人。
至于常遇春,他当徐达的先锋,即使不去读兵书,也会受到徐达的影响。只要不让他当指挥家,当一名好将军其实是不难的。
一、光靠书本,成不了真将军
一位近代名人曾经说过:实践才能出真知。一切书本上的知识,都只是前人的经验总结。
总的来说,这些知识是抽象的。没有经过检测,你就无法领会其内涵,甚至连书上说的是真是假,你都弄不清楚。于是,只读兵书而不实践,必然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将军。
只有一边参军打仗,一边把兵书里面的兵法付诸实践,运用到战场之上,然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让你成长为一名军事将领。
这个其实就和写小说一样,你读再多的文学理论,它也不可能让你自动变成小说家。只有自己动笔去写了以后,再借助理论来让技巧得到提升,才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
否则,你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徐达和常遇春也是同样的情况,如果他们当初只是在家里面死读兵法,从来没有拿起武器上过战场,当然不可能成为一名将军。
所以,韩非子“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当将军不必读书。他只是想说明,没有实战经验,一切的理论都是空谈。
一个将军到了战场上,他很可能会遇见以前在兵书上,从来没有遇见的困难。只要他打过几年的仗,他就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将军指挥士兵作战,要有御下管理的能力。
北方士兵和南方士兵,中原士兵和边疆士兵,性格、脾气完全是不同的。你还要懂得士兵的心理,才能让他们听你的指挥。
打过几年仗的老兵,临场应变能力和判断力,不是普通书生能比的。有时面对特殊的作战环境,他们甚至会采取违背兵法理论的行动。很多战场相关的知识,都是古代兵书上没有的。
二、完全不读书,成不了好将领
前面说了这么多“只读兵书”不实践的坏处,下面说一说读兵书的好处吧。
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徐达是读过兵书的。在《皇明通纪直解》当中,有一篇关于徐达的文章,叫《高庙开国勋臣传》,里面曾经提到,徐达“自幼不凡,厚重英发,知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中的军事思想,也在徐达后来的言行中得到了体现。比如说他的治军原则,士兵之间的相处之道,就和《六韬》的要求相吻合。
《六韬·龙韬》中说:“士未坐而勿坐,士未食而勿食。”爱兵如子,笼络人心,他都做到了。
《明太祖实录》里面就写着,徐达是一个肯与下属同甘共苦的人。因此他的士兵,无不对他感恩戴德的,愿意为他去赴死,所以他的军队才能所向披靡。
徐达读过一点兵书,可能读得不太多。后来加入朱元章部队时,他遇到了刘基。刘基又名刘伯温,是朱元章身边的第一谋士。这个人写过一本兵书,名叫《百战奇略》。
徐达即使不主动去读,光是听刘伯温讲“段子”,都能学到不少兵法奇谋。
朱元璋在明朝创建之前,一直是他们军队事实上的军事总指挥。朱元璋也是农民出身,但是他是一个很好学的人。他会通过军事命令的形式,把自己的作战方略传达给徐达。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徐达“主动学习的能力”。现代学者常说:主动学习的效果是被动学习的二十七倍。朱元璋好学,徐达也好学,在他们身边又有刘伯温。后来还有很多儒家学者。
《太祖实录》里面记载着徐达好学,时时与儒家学者讨论经书和历史。可见,徐达绝不是一位不读书的将军。
记得以前看《三国》故事的时候,了解到吴国名将吕蒙原来因为小时候没条件读书,所以见识浅薄。后来读过书,成为一名出色的谋臣,还弄出一个成语叫“吴下阿蒙”。
可见,大家有条件读书,最好还是要读一读。不读书,光凭实践再加上运气,你也许可以成为常遇春。
常遇春有好领导指挥他打仗,他在前面当先锋,一样功成名就。但是不读书,要想像徐达一样成为好将军,好宰相,那就完全没有可能了。
结语
有一位网友的想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他说:徐达、常遇春没文化,可是他们遇到的对手一样是“草头将军”。
人家徐达还有好军师刘伯温,还有好上司朱元璋,那些“草头将军”自己可能也没读啥书,再加上军师和上司都是草包,打不过徐达也很正常了。
至于常遇春,除了受徐达的影响之外,在民间传说里,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福将”。像这样的人物,在各个朝代里都有这样的将军。
不过,不管徐达、常遇春前期如何。他们后期显然是读过,或者接触过《兵书》的。
再加上他们身边有那么多好老师,自己又肯主动学习,并且在打仗的时候又敢于身先士卒,这些条件徐达、常遇春都具备了,因此最后才能在史册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