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是长孙皇后唯一留存的《春游曲》,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是那般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和神采飞扬。
长孙皇后是众多的后宫故事中的一个奇迹。贞观之治,盛极一时,除了唐太宗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文臣武将外,也与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而长孙皇后成就了唐太宗。
在唐代的皇后中,长孙皇后绝不是最有权力的,但却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后来的武则天,早期都笼罩在长孙皇后的光环下,一路跟着长孙皇后东施效颦。长孙皇后贤淑、优雅、智慧、大度,用现代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知性女人"。
长孙氏勤奋读书,一年四季保持不变。读书使她增强智慧,积累知识,增广见闻。
自古以来,凡涉及皇权稳定的问题,多来自内宫。皇帝妻妾众多,不仅争风吃醋,更有争夺继承权的问题。长孙皇后从容不迫地管理后宫,为保证李世民全力以赴地治理天下,起到了十分显著的辅助作用。
自古各朝各代都怕后妃干政,长孙皇后的聪明之处在于,有时明明干了政,但干政把柄完全让人摸不到风。比如,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
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
长孙皇后随后还特地派人赏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在太宗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便直接对魏征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征注入了强心剂。
熟悉中国古代史的人知道,中国古代很多朝代就是一个不断有外戚专权又不断被灭族的历史,熟读史书的长孙皇后自然清楚明白权力斗争的后果,并早早为家族安稳打下预防针。
公元636年6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她用尽气力对李世民说:“我的家族并无甚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增加一些。皇后不允许,说:“身为太子,应该担忧德行不立,声名不好,为什么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
贞观八年(公元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
弥留之际,长孙皇后对李世民提出,自己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重不治去世。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长孙皇后的早逝对李世民而言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晚年的李世民之所以在政治上和生活中都犯下许多错误,未能做到慎终如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外无魏征的犯言直谏,内无长孙皇后的拾遗补阙。
假如长孙皇后能够伴随李世民走得更远一点,共同走完人生岁月,那么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李世民千古一帝的形象一定会更加完美,而贞观的历史无疑也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