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每个开国皇帝都很重视继位者的选择,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一般继位者并不要求特别强的能力,但是一定要能让社会得以安稳的发展,避免动荡战乱,朱元璋也是这样想,于是选择了朱标作为太子,可惜朱标英年早逝,太祖另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继位者,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决定,让他在临死前不能安心,连问一个问题。
朱标性格宽厚仁爱,对待大臣元老们都十分尊敬,对待百姓也十分仁爱,因而在朝中的地位很高,也很受朱元璋的赏识。也正是如此,朱元璋才害怕他性格太软守不住江山,所以将朝中老臣赶尽杀绝。但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标视察回来不幸染病去世,这让其他的藩王看到了成为储君的希望,于是开始暗暗的较劲。
太子病逝之后,朱元璋也察觉到了这股奇怪的气息,诸位藩王都开始在朝中变得很活跃,面对政务都跃跃欲试的感觉,摆明了就是开始觊觎这个空缺的太子之位了,争夺皇位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国家是很危险的,一旦处理不好甚至会有亡国的危险,朱元璋也明白这一点,自己如果控制不住朝政,似乎晋代八王之乱的情形又要重演了。
于是太祖朱元璋又展示了自己那专断的铁腕政治,在谣言不断,各皇子都摩拳擦掌的时候,他突然宣布,昭告天下立自己的孙子也是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储君,彻底断绝了各皇子对皇位的不臣之心,但是这一做法也同样有着很深的隐患,因为还有很多皇子对这一决定表示不服气,其中燕王朱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希望自己来成为储君。
其实朱棣可以说是众皇子中最与朱元璋相像的一个了,他从小学武,文武双全,同时渴望建功立业,君临天下,只可惜自己命运不济。等到好不容易熬到了太子病逝,朱元璋却把皇位留给了一个黄毛孺子,不考虑其他的皇子,这就让朱棣感觉到十分憋屈,开始对自己的父亲太祖有不满情绪,而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早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
后来在朱元璋临终之前,多次向周围的臣子询问燕王来了吗,可惜这时候并没有人回答他,其实是朱允炆没有允许燕王入京,最终朱元璋在遗憾中闭上了双眼。几年之后朱元璋担心的事情还是无可避免的发生了,燕王联合其他藩王发动靖难之役,战争持续了四年,这使得朱允炆不知下落,而朱棣在众藩王的拥护下如愿以偿登上了皇位。
文 / 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