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个原因,首先就要知道,崇祯虽然28年不曾上朝,但是他并不是完全不理朝政。他真的就只是不去上早朝而已,一旦出现战争或者政治上的大事他都会有所行动,而对于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小事,他则是根本不理,任由内阁处理去了。
要说崇祯不上朝的原因,还是有两点。一是立太子的问题,崇祯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郑氏,想立郑氏所生的皇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朝中大臣却都推荐他立皇长子为太子。在那个时候,人们是十分重视立太子要按长幼顺序的,但是崇祯作为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却不能让自己最喜爱的女人生的孩子做自己的继承人,那可是太难受了。为此他对朝政格外厌恶,不愿上朝。
二就是对言官的不满。在明朝,言官是皇帝动不得的人,这群人以骂皇帝为荣,每天想着办法挑皇帝的刺,最好能把皇帝惹毛了处罚他们一顿,好让他们得一个冒死进谏的好名声。崇祯面对这群嘴里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就会想着办法出名的人也为是厌恶至极,但是又有祖制的约束不能随便治罪,这就造成了崇祯对朝堂的彻底厌恶。
从这儿就能看出,崇祯不上朝是因为他实在受不了大臣们,而不是他不想治理国家。所以他哪怕不上朝也能把持住朝政也可以理解了。虽然不想面对这群大臣,但是有事的时候还是可以开个小会解决的,毕竟人少了争吵也少,方便解决事情。
再来,因为明朝皇权集中制度的完善,很多时候帝王是一个决策和中和的作用。因为明朝实行的是内阁制度,很多时候内阁可以就朝政提出一个完整的意见,皇帝只需要看看批复就行了。而另一个权力大块宦官,则是直接服务于皇帝的。崇祯因为之前的宦官乱政对宦官的权力给的也非常有限,所以也不会出现宦官乱政的情况。
所以崇祯能多年不理朝政还掌握着皇权,大部分靠的是祖宗留下来的好制度,极大的避免了权力的旁落和武将弄权局面,可以说是皇权集中的最优表现。而崇祯显然不可能靠着这点老本整整潇洒了近30年,他只是适当放权,真正的军政大事还是管一管的。
只可惜崇祯那一点心计没用在朝政进步上,愣是用28年消耗了原本的好基础,只做了维护现状的努力,可他实在是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哪有那么多的老本给一代代想要效仿他的皇帝啃?明朝后来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颓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