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川西部的彝族人崇拜火。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祭祀节日。以下是边肖为您整理的彝族火把节风俗习惯。希望能帮到你。
彝族火把节的风俗习惯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食物。期间,各村竖起用干松子、松子绑成的大火把,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晚上点燃,村里灯火通明;与此同时,人们在村边和山脊上举着小火把成群结队地行进,在田野的角落里插上火把和松明。最后,青年男女聚集在广场上,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光冲天。人们围成一圈,载歌载舞,彻夜欢腾。火把节的主要活动是在晚上,人们或者点燃火把祈求新年,去除污秽和寻求好运,或者点燃篝火进行盛大的歌舞娱乐。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还会设置集市。
火把节通常持续三天三夜,第一天是“都在”,意为迎火。这一天,村寨会宰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拜祖先。女人也要做荞麦包子和粑粑面。外面的人会回家吃团圆饭,喝自制的酒,围着火塘吃肉块,一起分享喜悦和幸福。当夜幕降临时,邻村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方设立祭坛,以传统的方式敲击燧石点燃圣火,毕摩会念经向火献祭。然后,家家户户,从火塘里,接触家族长辈用艾草杆做成的火把,让子孙从长辈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子,再来到田野和山野的角落,用火驱走疾病和灾难。最后聚集在山坡上,玩火把,唱歌跳舞,玩各种游戏。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杜歌”,意思是赞美和赞美火。这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带上熟肉和荞麦包子,聚集在祭坛火焰下,参加各种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打羊、斗鸡等活动。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们跳起了“Doloho”。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彝族家庭的选美比赛。年长的人应该根据黑体拉巴的传说形象来选择英俊的男人,他勤劳、勇敢、英俊。选择像张妮阿智那样善良、聪明、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夜晚来临,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燃烧着红色的天空。人们围着篝火跳舞唱歌,直到深夜。场面宏大,充满欢乐,因此他们享有‘东方嘉年华’的美誉。篝火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感情的青年男女悄悄走进山坡和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着秦越,弹着琴弦,互诉相思之苦。因此,有人把彝族的火把节称为‘东方情人节’。
在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称为“多哈”或“杜莎”,意思是送火。整个彝族火把节到此结束。当这一天夜幕降临,祭祀火神已毕晚饭后,各家各户依次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地点,聚在一起,搭起火坛,举行送火仪式,诵读经文,向火神祈福,祈求祖先和菩萨,给子孙安康幸福,给人间一片丰收喜悦。人们舞着火把,读着,唱着祝福语,‘烧瘟疫,烧饥饿,烧疾病,烧一个快乐丰收的一年’,祈求家园平安,六畜兴旺。这时,第一天宰杀的鸡翅和鸡毛会被一起焚烧,象征着恶灵和病魔走了
火把节第一天,凉山每个彝族家庭都会打扫庭院和室内卫生,家家杀生,用祭品和酒祭祀祖先和天地之神。一般来说,他们会在三天内,在村庄、家庭、家庭举行打牛、杀鸡、杀猪的“祭祀仪式”。
牛大
目前仍有一些村落在火把节第一天要杀牛祭祀天地。用来祭祀天地的牛,必须是宰杀过的牛。毕摩念经后,在牛的身体下放三块烧红的鹅卵石,在石头上浇上水,用蒸汽“清洗”牛的身体。在杀牛的时候,打牛者先念着“打鬼、打鬼、打凶愚、打魔鬼天使、打恶鬼、打饿鬼,以保全村人平安、牛羊兴旺、五谷丰登……”然后用斧背将牛敲昏,再用刀杀死,彝族人称之为“打牛”。彝族人习惯杀牛,先取胆汁观察胆汁有多少。大部分果汁在丰年,少部分果汁在歉收。牛被宰杀后,肉被切成块,分发给筹钱买牛的全村人。然后,将牛头、手臂、肋骨、心脏、脾脏、血液等献祭。毕摩面向西方念经祈祷。
杀鸡:
火把节第一天,凉山彝族普遍杀鸡祭祀。早晨,这家的男主人把节前准备的“火把鸡”提到自家的地里,用鸡身蹭着正在成熟的五谷,表示五谷已经免遭一切灾难。太阳西下时,先在烧红的石头上浇上“赤芝”草的水,把嘴里含着荞麦面的鸡在蒸锅上转9圈,去除污物。彝族人称之为“擦尔之地”。然后,男主人掐鸡翅膀下面的部分,让它憋死。拔完毛要留9根鸡毛,第三天晚上烧。然后,取鸡头、鸡脚、鸡翅、鸡尾、鸡肝七部分,放入火中焚烧。
屠宰猪:
一般在火把节第一天的杀鸡仪式结束后,或前一天晚上,或第二天或第三天,一个家庭的成员(已成家的儿子会回到父母的小儿子家里)会举行杀猪仪式(当地人叫“转脑”)。杀猪前要准备三根树枝,一根剥皮,一根剥皮,一根刮成条,一根削尖,一根削平。剥了皮的树枝代表西方的神,没剥的代表北方的神,有花的代表东方的神。同时,主人要准备一个用草做的草圈,将剪下的树枝插入草圈。然后点燃一堆草,用草堆里冒出的浓烟熏猪,抬进屋里。此时毕摩坐在第一个位置上,家里所有的儿孙都穿着朝服,面向门口,按辈分顺序跪在地上。毕谟开始念经,一个被邀请的邻居抱起猪,在大家头上转了三圈,然后领着猪绕火塘转了九圈。然后毕摩折起三根树枝,点着每个人的头,嘴里念诵着佛经,大意是全家人过了这个仪式就会吉祥健康;然后,邻居把绳子围成一个圈,家里人都面朝房子。全部钻完一次后,他们把草绑在猪的脖子上,表示宰杀它是上帝的旨意,是献给上帝的享受。
遇见火;玩火;发送火焰
按照时间顺序,“火把节”分别叫做杜涛、杜歌和杜莎。
桃,意为“迎火”。
火把节的第一天,晚饭后,夜幕降临时,彝族村寨的家家户户都会点燃火把。就一个村子点火的顺序来说,有毕摩的就是毕摩的家人,没有毕摩的就是村里最有威望的长辈先点火。火炬一般是由一家之主在火塘中点燃,然后沿着墙壁从房屋顶部照亮房屋内外的每个角落。然后,点亮牛栏和羊栏,一边读《火祭经》
火把节第二天,人们聚集在火炬场上集体庆祝。到了晚上,和第一天一样,人们仍然进行点燃火炬、念诵《火祭经》、巡田、在火炬场上点火、唱歌跳舞等相关仪式,其歌词或曲调多与火把节的欢乐有关。
沙的意思是“送火”。在火把节的第三天晚上,村庄里的彝族人在草坝或村头焚烧火把,以完成驱邪、除杂草和祈福的仪式。与前两晚不同的是,每个男主人都亲自拿着比前两天更长的火把,先去自家的庄稼地,然后集中在恶鬼容易聚集的地方(一般在村子下面),每家每户都在火把上插上有恶鬼的鸡毛。然后,大家在燃烧的火堆旁用三块石头搭起一个锅村,上面放上九块鹅卵石和九根稻草棍,用火把点燃蒿枝,寓意人丁兴旺。然后用竹子或蒿枝搭一个食槽,加盐和荞面,让孩子呼唤牛羊,祈求来年牲畜多,粮食高产。当火炬燃尽,即使持续了三天的火把节结束了,人们也会重新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狂欢
在火把节的第二天,人们以村庄为基本单位举行狂欢活动。白天,附近村庄的男女老少会背着吃的,穿上节日盛装,赶到火炬场参加或观看斗牛、赛马、斗羊、斗鸡、摔跤、选美、Dolohe等活动。其中前五场多为男子摔跤比赛,每场对应一个传说故事,多与阿提拉巴、支格阿鲁等民族英雄有关,展现了凉山彝族的勇士和英雄情结。后两者更多的是女性参与。索当地方言阿杜方言区的多乐河歌舞,是以一个女子领唱歌舞的形式,所有的姑娘们都反复响应。其歌曲以《火祭经》为主,并加入不同的歌词,表达彝族妇女对生活的感受。
杜莎
火把节第三天,彝语叫杜莎,意为“火”,“沙”意为“送行”,意为“送火神”或“送别节日”。
这天下午,家家都要杀鸡,意思是杀鸡看看鸡的舌头是否光滑。如果鸡的舌头是光滑的,这一年被认为是吉祥的。如果鸡的舌头不光滑,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另外选择另一只鸡宰杀,观察鸡的舌头。如果再不顺利,火把节后会请毕摩做“消灾祈福”的原始宗教活动。鸡舌的观点是:鸡头煮熟后,先捞出来,让长辈把鸡的舌头和舌根拔出来,然后把鸡刮在舌头上,先看鸡舌中间。如果是弯曲的,被认为是吉祥的;向内弯成一圈,认为是杀人犯,主人一方会杀人,向外弯成一圈,也认为是杀人犯,客人或亲戚一方会杀人;两边向内弯,认为是急;向外弯,觉得很急。晚餐结束后,柜子上的饭、肉、汤要加热,家里的长辈要扔到大门口,以示对火神的尊重。在说了一句祈求平安、风调雨顺的话后,要把他们带回屋里分享一些食物,表示尊重火神的食物吃完后会得到火神的祝福。
当东南晨星出现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纷纷点燃火把,屋子里跳起舞来,念道:
燃烧,燃烧,
吃庄稼的昆虫,
烧死和疾病,
烧猪、牛、羊和马的瘟疫,
燃尽快乐丰年。
老人读完之后,让儿女们拿着火把到院门口,火把由青年男女带到野外的田野里。他们还念着火把节的祝福语,拿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的翅膀和羽毛,一路唱着歌,来到北边离他们家很远的一个斜坡或悬崖上,向着历年来烧恶鬼的地方(一般是村子下面),扔火把,捡火把,捡火把(意在哄走、赶走一切恶鬼)。此时此刻,火把照耀满山,火龙蜿蜒于山间。还有山顶和山谷的星星和火光,仿佛彩霞飞舞。真是“火树银花不眠”。明朝状元杨胜安曾写过一首赞美火把节夜景的诗:“谁把太空砸了,满天的星星都掉到地上了”。杨胜安的两首诗忠实地描绘了火把节夜晚的美景。年轻人把火把聚集在一个干净的没有猪粪和猪尿的小斜坡上,每人象征性地往火里扔了九棵小草和九块小石子。然后,他们提起手中未完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火龙,绕山绕山。年轻人的英姿和女孩的微笑在闪闪发光的火光中映出。大家跳着,唱着,唱着,渐渐地火把少了,火龙也短了。
到了烧邪灵的地方,人各奔东西。(每个家庭都要举行这个仪式,孤寡老人让村里的孩子代替他。)打开火把,点起篝火,把头一天晚上杀的鸡翅、鸡脚、鸡腿都烧掉。象征邪恶的灵也被烧掉了。因为鸡在他们的房子前和田野里转来转去,人们相信邪恶的灵魂附在了鸡身上。然后找一块比较大的石头,把吃剩的火把和鸡毛压在下面。必须把火引向“德布洛莫”这个魔鬼的住所的北面,这样大家才会安全,牛羊才会发展,粮食才会丰足。突然,厚厚的毛皮烧焦的味道和燃烧的蒿枝的香味随着晚风在山野蔓延。
人们借着篝火的光亮,用蒿枝搭起一排排象征牲畜盐水的木槽和猪的石槽,嘴里不停地呼唤着马、牛、羊、猪、鸡,祈求六畜兴旺。
这天晚上的火把要又粗又长,不然不够用。送走恶鬼后,人们回到大坝,点燃篝火,继续载歌载舞,迎接丰收的到来。孩子们还聚在一起评价今年谁绑火把最好,讨论明年春天在哪里折蒿枝绑火把,迎接下一年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晚上是火把节的结束。到了晚上,村庄和村庄里像游龙一样的火把,像闪烁的星星,最后聚集在一个地方,燃烧成一个大火堆,以显示整个村庄团结一致,抵御自然灾害。人们把鸡毛一根根扔进熊熊大火中,火焰染红了半边天。这时,人们要用火把烧剩下的蒿秆做成猪、牛、羊、马槽,或者把竹子劈成两半,做成牲畜用的盐槽,再捡一些小石子,放在槽形的蒿秆上。一般每个槽上放九个小石子,代表无数。他们嘴里念着,“通过这个火把节,希望我们的粮食堆成山,牛羊遍布山坡,美女、勇士、能人都有。”等待问候,让家人安居乐业,大吉大利。
看“彝族火把节有什么节目”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