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袁崇焕进京朝圣。眼识英雄的御史侯逊惠推荐袁崇焕为兵部主事,负责镇守山海关。袁崇焕一到署,便深夜骑马出关,了解地形。”回来说:“把千古军马给我,我一个人守着这里。虽然嘴上说得狂野,但他的胆量和魄力,着实让人佩服。不久,升任山东巡抚兼山海监,成为驻边塞的勇将。
在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大力支持下,袁崇焕在辽东修建了宁远城,恢复了锦州、油屯等军事重镇,将明朝的边防从宁远推进了200里,基本收复了天启初年的失地。并采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方针,鼓励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还注意整肃军队,令令严明,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袁崇焕因为有治理边疆的能力,天启三年被提拔为备军副使,不久又升任右参政。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后晋主宰努尔哈赤率八旗精兵十三万围攻宁远。袁崇焕刺血成书,誓为全军效力,誓与宁远城同生共死。在他的感染下。“将士请士以死以效命”,士气高昂,同仇敌忾。袁崇焕下令城外守军全部撤入宁远城内,固城开田,亲自杀牛宰马安抚将士。又将库存的银子全部放在城上,下令击退敌兵不避险者,即刻赏银锭一锭。退于阵前,立于军前。为增加火力,袁崇焕让人将仿制西洋“红蛮炮”置于城头城内,万事俱备,蓄势待发。二十四日,后金军兵临宁远城下。袁崇焕信心满满,邀请朝鲜使节坐在战楼上观战。忽然一声大炮响起,后金大军开始攻城。
只见八旗兵散布山野。袁崇焕一声令下,城楼上大炮齐鸣,弓箭齐发。金军伤亡惨重,只好撤退。次日,后金军重振士气,再次前来进攻。他们把裹着生皮的战车推到城墙根部,准备在城里挖洞。用火力攻击敌人。后金军总司令努尔哈赤在营前指挥战斗,被飞来的炮石击中,负伤坠马,大出血。后来晋军见主帅受伤,急忙收兵撤退。归途中,努尔哈赤病情加重,战死军中。
崇祯皇帝即位后,日思夜想,为辽疆解除后顾之忧。”“燕辰力邀崇焕。崇祯元年四月,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冀、辽,兼督邓、赖、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被召入京。崇祯皇帝亲自召见他上台,与他商议平辽之策。崇祯帝说:“清万历去召,忠勇可嘉。”袁崇焕听闻晋尚如此信任自己,一心要夷平辽朝,一时间热血沸腾,随口答道:“方略都已摆好。大臣今获皇上特达告发,欲便宜用之,五年建部以平,可复辽之全境。”崇祯帝听说五年可以收复辽江,大喜过望,大方答道:“五年收复辽江,是计。子子孙孙也有福了。“五年回辽”谈何容易?袁崇焕并不知道,在他卸任后的一年里,东北边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明朝军队的角度看,历代督军贪污受贿,克扣军饷。士兵多次哗变,军心大减。锦州、大陵等要塞也相继沦陷,边防土崩瓦解。皇太极即位后,更加注重调整满汉关系,逐渐开始封建化进程,国力大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皇太极在对战中也总结出了抗明的经验。
因此,可以说在东北边境上,清军的实力要比明军强很多。如此悬殊的实力,袁崇焕声称“五”年“光复辽国”显然是不现实的。
袁崇焕刚到榆辽前线,就遇到驻守宁远的将士因长期缺粮而哗变。他立即独自骑马入营,惩治贪污将领,以安抚军心,将士卒化作领袖,向民众炫耀,以严明军纪。为了从根本上稳定军心,他屡奏屡奏,要求朝廷给他远酬。崇祯皇帝见袁崇焕没有在边境打仗,很是不悦,索要酬劳的表演却频频流传。召集大臣商议时,崇祯帝怒曰:“将相若父子,不敢造反,不忍造反。逆贼惜德,何以大声?”什么?”站在一旁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如听出崇祯帝的言外之意,趁机挑衅,称这次兵变不是缺饷,而是另有隐情。崇祯皇帝一听,对袁崇焕的信任顿时减少了三分,军饷虽然勉强发了,心里却开始怀疑袁崇焕是仗着旁人的逼迫,用军饷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很快,消息传来,袁崇焕擅长击杀皮岛守卫毛文龙。朝鲜。但毛文龙仗功霸道,根本不听袁崇焕指挥,反而诬告袁崇焕克扣军饷。为了统一边境秩序防守时,袁崇焕趁着督军俸禄去皮岛诱捕毛文龙的机会,先斩后奏。崇祯皇帝接到袁崇焕的奏章,对他没有圣旨竟然敢杀边疆感到非常恼火。但因他亲手赐予尚方宝剑,又期盼袁崇焕早日收复辽疆,故压抑怒火,说“善意回覆”。又“授以暴文龙罪,取安重焕心”。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袁崇焕防线,从蒙古绕道入关。
由于冀州边防松散,清军轻而易举突围,很快在遵化会师,逼近京城。袁崇焕听到清军入关的消息,焦急万分,立即率领精锐部队马不停蹄赶往京城救援。他们冲出北京城外,与围攻广渠门的清军对峙。一番激战后,清军败退。崇祯皇帝得知袁崇焕的援军已经到了城中,非常惊喜。袁崇焕担心自己的部队日夜奔波,兵马劳累,请求进城休整再战。却遭到崇祯皇帝的坚决拒绝,只好迁往城外驻军。再次见到情敌袁崇焕,皇太极心中既恨又怕,决定利用崇祯帝多疑多疑的性格,借崇祯帝之手,为自己除掉大患。他先是伪造了两封所谓“密函”,让手下故意“丢”在明军经常出没的地方。在信中,他用自己的语气要求袁崇焕议和。此信一传出,京城人心惶惶,怨声载道。那些昔日与袁崇焕不和的朝臣,也趁势“假引敌议和,城下结盟”。就在崇祯帝半信半疑之际,两名逃出清营的太监报告说,他们听到清军中士兵们的谈话,说袁崇焕已经与清帝议和,不久将不战而牺牲北京。崇祯帝至此信以为真,趁袁崇焕不备,当即下令进来捉拿关押。崇祯三年(1630年)8月16日,袁崇焕以“阴谋叛诈皇帝罪”被判处死刑。直到清军入关后,人们才知道,袁崇焕勾结敌人不过是皇太极的反制。逃回的两个太监听到议论后,被清军故意放了出来。崇祯皇帝肆无忌惮地疑臣自毁长城,致使袁崇焕忠心报国却痛恨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