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曹翰,北宋初年名将,官至左千牛卫大将军。
后来去当地方官,便有些管不住自己,因横征暴敛等罪,被贬为汝州副使。
几年后的一天,有内侍出使京西。
宋太宗吩咐:你到汝州后,去访一访曹翰,看他过得怎么样,但千万别告诉他是我的意思。
内侍到汝州见到曹翰,问他被贬这么多年,有何“感想”。
曹翰流着泪说,罪犯深重,感圣恩不杀,死也不能报答,更不敢有怨言,只是家里人口多,钱不够用,饭都吃不饱,承蒙内侍哀怜,我想把旧衣抵押给您,换十来千钱,买点粮食熬粥,可以吗?
内侍忙说,太尉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在下敢不从命,抵押什么衣服哦。
曹翰坚持,便打了个包裹,交给内侍,内侍给了他十千钱。
出差结束,内侍回去复命,把曹翰的情况向宋太宗作了汇报,还把他“抵押”旧衣之事,以及曹翰说的那些话,都说了。
太宗觉得奇怪,叫内侍把曹翰给他的包裹拿来。
内侍拿来包裹,太宗打开一看,哪里是什么旧衣,分明是一大幅画幛,题目叫“画江南图”。
宋太宗想起曹翰立过的战功,当天便下旨把他召回朝廷,官复原职。
曹翰为何送这么一幅画给老大呢?
原来在平定江南的战争中,曹翰为先锋,立了头功。
当内侍去看他,曹翰就明白他是奉老大之命而来,因为如果不是老大有令,一个小小内侍,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去看他这个罪臣的。
这说明老大心中还是有他的。
抓住机会打了张感情牌,果然一打就成功。
内侍曰:“太尉有所须,敢不应命,何烦质也。”翰固不可,于是封裹一复以授,内侍收复,以十千答之。暨回奏翰语及言质衣事,太宗命取其复,开视之,乃一大幅画幛,题曰“下江南图。”太宗恻然念其功,即日有旨召赴阙,稍复金吾将军,盖江南之役,翰为先锋也。
02
宋太祖巡幸西都,大赦天下。
名相张齐贤当时还是个平头百姓,前来献策,太祖请他坐下讲。
张齐贤以手画地,边画边说,说了十条计策:
一下并汾,二富民,三封建,四敦孝,五举贤,六大学,七籍田,八选良吏,九惩奸,十恤刑。
说完用充满期待的眼光望向宋太祖,以为会得到宋太祖一个大写的赞。
宋太祖却从嘴角挤出:十句有六句废话。
张齐贤表示不服,甩开膀子、双手叉腰...一副泼妇骂街的架势...
宋太祖大怒,令武士拽出。
回到京城,宋太祖把赵光义找来:我幸西都,唯一的收获是得到一个叫张齐贤的人才,不过我不想让他做官,今后你让他当宰相。
后来赵光义继位,按照哥哥的意思,对张齐贤给予“重点关照”,后来果成一代名相。
及车驾还京,语太宗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日,汝可收之,使辅汝为相也。”至太宗初即位,放进士榜,决欲置于高等,而有司偶失抡选,置第三甲之末,太宗不悦。及注官,有旨一榜尽与京官通判。文定释褐将作监丞、通判衡州,不十年,累擢遂为相。
03
丁谓为玉清昭应宫使的时候,每次祭奠,他都要上奏说,他看到有仙鹤在殿庑之上盘旋、跳舞。
后来宋真宗封禅泰山,丁谓也记录说,他看到有仙鹤飞于高宫之上,而且还是在晚上,到活动举办时,更是有数也数不清的仙鹤迎舞前导,把道路都堵塞了。
又说,每当天书降临(宋真宗为了封禅让人伪造的)的时候,也都有仙鹤作前导。
寇准被贬为陕州知州时,一天在山亭中闲坐,看到几十只乌鸦,鸣叫着从亭上飞过,他笑着对属僚们说,如果丁谓看到了这些乌鸦,他肯定会说,他看到的是仙鹤。
丁晋公为玉清昭应宫使,每遇醮祭,即奏有仙鹤盘舞于殿庑之上。及记真宗东封事,亦言宿奉高宫之夕,有仙鹤飞于宫上。及升中展事,而仙鹤迎舞前导者,塞望不知其数。又天书每降,必奏有仙鹤前导。是时寇莱公判陕府,一日,坐山亭中,有乌鸦数十,飞鸣而过,莱公笑顾属僚曰:使丁谓见之,当目为玄鹤矣。
04
起初,寇准和丁谓关系还不错,觉得丁很有才,多次向宰相李沆推荐,但李沆一直没用他。
寇准觉得奇怪,找了个机会问李沆:相公始终不用丁谓,是不是觉得他不行?还是鄙人人微言轻,说话没分量?
见老寇有点生气,李沆忙解释:这个人有才倒是有才,而且还有大才,可他这种人品差的人要是当了人上人,下面的人都得倒霉。
寇准说:相公既然善于识人,那么像他那样的人,相公抑得了一时,抑得了一世么,能使他永远在人下么?
李沆说不过寇准,无奈地笑了笑说:我可以用他,不过,老兄总有一天会后悔的,到时候再想想我今天说的话吧。
后来,丁谓一步步往上爬,很快爬到了宰相位置,利用职务之便,干了许多坏事,还勾结太监,陷害了许多忠良。
天禧四年,把寇准赶出了朝廷,贬为相州知州,后又贬为道州司马。
又于乾兴元年,勾结宦官雷允恭修改所谓的诏书,把宋真宗之死归罪于寇准,再把寇准贬到广东海康,死于贬所。
寇莱公始与丁晋公善,尝以丁之才荐于李文靖公沆屡矣,而终未用。一日,莱公语文靖曰:“比屡言丁谓之才,而相公终不用,岂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听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则才矣,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莱公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文靖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晚年,与寇权宏相轧,交至倾夺,竟有海康之祸,始服文靖之识。
05
鞠咏,开封人,十岁成为孤儿。
好学自立,举进士。
鞠咏文章写得好,王化基很喜欢他的文章。
王化基做了杭州知府后,鞠咏被提拔,被朝庭提封为大理评事,任为杭州仁和县的知县。
到杭州上任前,鞠咏先给知音王老师写了封信,附上自己的诗,以谢平时他对自己的称许荐引,希望今后,还能继续在文字方面做王老师的知音。
谁知王老师不理他,信也不回,及至他到杭州上任,对他也是不冷不热,在工作方面却要求很严,稍有过错都不行。
这是肿么啦?哪里得罪王老师啦?王老师对我的态度,咋个变化这么大?
鞠咏大失所望,便打消了继续做他知音的念头,一心扑在工作上。
后来,王化基调入朝廷任副宰相,这才向朝廷推荐鞠咏。
有人问他原因,王化基说,鞠咏之才,不愁将来不显达,即使我不推荐,也有人推荐,即使没有人推荐,最终也会脱颖而出,但他有个气峻而骄的毛病,我之前那样对他,是故意的,是想挫挫他锐气,让他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官。
鞠咏知道后,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这才明白什么才是真相知。
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06
张齐贤以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
一天家宴,一个家奴偷偷藏了数件银器在怀中。
殊不知被张齐贤透过帘子,看了个一清二楚。
但张齐贤问都没问一句,就像什么也没发生。
后来,张齐贤三为宰相,之前跟着他混的差役啥的,都做了官,唯独没有那个家奴啥事。
家奴不明白,本人工作也很努力啊,为毛都是奴才,他们都做了官,偏偏没我的戏呢?
找了个机会,他去问张齐贤:小的跟着相公最久,相公为啥子只记得其他人,独独把小的忘了?
说着说着,还哭了起来。
张齐贤看了看这个家奴,叹了口气说:
这件事我本来不想说,既然你提到了,就不得不说了。
还记得在江南的时候,有一天家宴,你偷了几件银器的事情吗,这件事老爷我在心里藏了三十年,从来没对人说过,也没让你知道,如今我当了宰相,管着那么多官,志在激浊扬清,怎么敢荐盗贼为官呢?
顿了顿又说:
看在你跟了我这么多年的份上,我给你三百千钱,你离开这里,自奔前程去吧…我把这件事说了出来,想必你定会心中有愧,不会继续跟着我了。
家奴听了,泣拜而去。
文定悯然语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宴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备位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以盗贼荐耶?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宜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07
宋真宗晚年想封后(郭皇后已去世),当时王旦是宰相,赵安仁是副宰相。
真宗想征求一下他们意见,关于封后的事。
恰好王旦病了,请假在家,就只好问赵安仁一个人了:朕想以贤妃刘氏为后,爱卿觉得怎么样啊?
赵安仁说,刘氏出身卑微,恐怕不能母仪天下。
真宗有点不高兴。
第二天,真宗把赵安仁的话,说给王钦若听。
王钦若说,陛下何不问问安仁,他想以何人为后?
过了几天,真宗果然问赵安仁,爱卿希望哪个当皇后啊。
赵安仁仿佛早就考虑好了,就等老大来问,便不假思索地说,德妃沈氏乃先朝宰相沈义伦之家,宜可以作配圣主。
真宗便把赵安仁这话,告诉了王钦若,王钦若不动声色地微微一笑,说,臣就知道赵安仁会推荐沈氏,因为他之前当过沈义伦的门客。
真宗点点头,仿佛明白了什么,没多久就罢了赵安仁副宰相职务,提拔了王钦若。
至于真宗最喜欢的刘氏嘛,自然当上了皇后啦。
不知王钦若是否有意把赵安仁当台阶,借这个台阶往上爬,反正从此以后,他日益受宠,越混越好,权力也越来越大。
真宗晚年欲策后,时王旦为宰相,赵安仁参知政事,将问执政,会王旦告病去,遂独问安仁曰:“朕欲以贤妃刘氏为后,卿意何如?”赵对曰:“刘氏出于侧微,恐不可母仪天下。”真宗不怿。翌日,以赵之语告王冀公钦若,冀公曰:“陛下姑问安仁,意欲以何人为后?”异时,上果以冀公之言问,赵对曰:“德妃沈氏乃先朝宰相沈义伦之家,宜可以作配圣主。”真宗翌日以语冀公,冀公曰:“臣固知如此,盖赵安仁尝为沈义伦门客。”真宗深以为然。未几,罢安仁参知政事,转钦若一官,为天书扶持使,刘氏竟立,刘即明肃太后也,冀公权宠自此愈固。
参考文献:《东轩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