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从邢窑而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定窑随着地域变化,新瓷土料的运用和制瓷工艺的进步。卞向和认为:定窑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闪烁过光芒,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根据考古发现,定窑创烧于唐代。从西安、杭州出土的定窑瓷器来看,至少在晚唐,定窑就烧制出了胎质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脱胎的上等素白瓷。并且出现了刻有“官”字款的贡瓷;五代时期,有别于唐代的“官”字款,使用“新官”款;北宋以后,恢复使用“官”字款,作为贡瓷的标识。
定窑弦纹三足炉
定窑始烧于唐,它烧白瓷是受临近的刑窑影响,当时刑窑盛名满天下,定窑及其他瓷窑相继仿烧是很自然的事。但后来定盛而刑衰,至宋时人们吸知有定而不知有刑了。而定窑系诸窑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工整雅素的印花定窑吕器确是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印花
北宋定窑以白瓷为主,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堆塑、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其剔花、刻花、印花技法对同时期其他窑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定窑烧制的龙首大净瓶、孩儿枕举世闻名,艺术成就无可匹敌。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工匠发明了覆烧法,大幅度节省了窑炉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陶瓷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刻花
划花
定窑始于唐代,盛于宋金,终于元代
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
河北定窑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但是在唐代,由于邢窑巩县窑极其强大,定窑尚处于初创阶段,生产的瓷器不如邢窑的。五代开始,定窑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产地。
到北宋时期,中国白釉器迎来了第一个高峰。那个时候,北方的白釉产区大大扩展,已经从河北内丘、巩县发展到遍布整个中原,包括山西的霍窑、介休窑,河南的当阳峪窑、定窑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定窑。当时定窑一度垄断了整个中国北方的白釉瓷器市场,同时也成为最早进入北宋宫廷的御用瓷之一。特别是北宋的中晚期,定窑的瓷器在宫廷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在很多定窑瓷器的底部都发现有款,比如“尚食局”,说明这是属于朝廷“六尚局”的宫廷用瓷,另外还有带“官”、“新官”款的。宋徽宗就很喜欢单色釉的瓷器,,他有一个很宠爱的妃子“乔妃”,古籍中记载,乔妃宫殿中使用的都是定窑瓷器。但之前一直没找到证据,后来我浙江一位朋友找到了一件“乔位”款的标本,确定就是乔妃宫殿中使用的定窑白瓷。这正好说明了北宋皇室对定窑的喜爱。
釉的特征
釉薄但莹润,内见线痕升流泪;色白却不纯,乳黄青灰皆融洽。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来赞美定窑。
定窑划花花卉纹葵口大盘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刻花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
北宋定窑刻花牡丹纹长颈瓶
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宋代定窑瓷器常见的器型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罐、炉等器形则比较少。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北宋早期的定窑刻花,构图、纹样都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具有浅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窑的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定窑在中国古陶瓷历史上是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首先,定窑原先只是民窑,生产的是民间大量使用的日用瓷,后来宫廷插手,部分生产御用瓷,这是“民转官”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我们知道民窑的东西很活泼,定窑一开始的装饰手段只有刻花,非常灵动流畅,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因为大量生产,工匠越来越熟练,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后来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大批量生产没法逐个刻花了,于是出现了“陶范”,也就是模子,产生了印花。定窑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对窑具进行设计变革,为提高产量,节约燃料,发明了“覆烧”的方法节约了窑位,也让标准化批量生产得以实现。不仅如此,定窑御用订制品还改革了陶瓷的工艺,瓷土开始精细选料淘洗,出现了二元配方,胎体越来越薄,这种工艺上的改革也为之后汝窑的出现奠定了工艺基础。
宋定窑印花双鱼花卉大盘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
定窑刻龙纹大盘
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定窑瓷器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从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后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种。早期划花系用竹签类工具在瓷胎上划成。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定窑以往历史成交额:
北宋定窑白釉七级浮屠塔,2010年拍卖成交820万元
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2017年拍卖成交632万元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201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1.4684亿港元
根据福羲市场调研部分析:不同造型的定窑瓷器在市场上的价格也是不同的。像孩儿枕、净水瓶、做法事用的海螺等带雕塑类的器物,数量比较少,价格比较高。盘碗类的日用瓷数量比较多,价格相对较低。
所以在拍卖市场上,盘碗类的定窑瓷器价格会比雕塑类的略低。因为雕塑类的瓷器不好烧制,容易崩磕,存世量很少。
宋瓷定窑现在的市场价格,跟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的排序是差不多的。全世界对中国陶瓷的评价标准都是一样的,价值最高的是汝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