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伯温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开国元勋。在民间,刘伯温却升级成神仙级别的人物,能呼风唤雨,能预知未来。虽然民间野史与官修的史书不同,是私人编撰的史书,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比如《明史》上一笔带过的“刘伯温求雨”,在民间野史中却刻画得更加生动形象。刘伯温性格耿直,忧国忧民,常用“求雨”之能向朱元璋提出要求,用来解决国计民生。然而,“求雨”毕竟是迷信之说,靠的其实是“看云识天气”。可是,就连天气预报都有错误的时候,何况是刘伯温呢?他求雨三次,前两次成功,第三次却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求雨(成功)
元末农民起义时,社会秩序动荡,在朱元璋的辖区内,出现了很多冤案,造成家破人亡。正逢发生了旱灾,很久都没下雨。刘伯温观察气象,推断最近会有降雨,便向朱元璋建议:如今战事频繁,可是却很久没雨,粮食的收成会出问题。朱元璋也为此事发愁,便问有何对策?
刘伯温说:如今冤案太多,导致天怒人怨,只有平了这些冤案,老天才会降下雨水。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不久之后,果然降下大雨。
第二次求雨(成功)
明朝初期,中书省都事李彬犯了贪污罪,被刘伯温抓住送进了大牢。丞相李善长与李彬关系很好,于是找刘伯温疏通关系,哪知刘伯温不给面子,李善长只得求朱元璋,朱元璋不知其中原由,便同意了。
当时正逢大旱,刘伯温上奏折说,只有斩杀贪官才能降下大雨。朱元璋原本就痛恨贪官,只是给李善长面子,现在正好就坡下驴,李彬被斩首之后,果然降下大雨。
第三次求雨(失败)
建都之后,南京城破旧,需要重新修缮,因此死了许多工匠,但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安抚,导致百姓怨恨。刘伯温推算最近会降雨,便对朱元璋说:现在正值春种,但是没有雨水,种子无法下地,是因为那些死去的工匠家属没得到安抚,怨气太重,所以不会下雨。
和以往一样,朱元璋依然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可是这一次,老天就是不降雨。李善长抓住机会,状告刘伯温妖言惑众,朱元璋也十分生气,刘伯温不得不辞官回家,这就是他的第一次隐退。
其实,刘伯温第三次求雨失败,朱元璋表面看上去很生气,其实内心却非常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才识和谋略忌惮已久,对朱家江山是一种威胁,“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便是这个意思。
参考文献:《明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