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些军事观察家的分析判断,岳飞的岳家军,应该是中国古代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它能够战胜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黑水靺鞨(金国骑兵),收复襄汉六郡,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这样一支军队,并不是朝廷的正规军,而是来自于地方武装、义军游勇及杨幺的农民起义军等,总数在十万以上。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岳飞能够把它训练得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可见岳飞在军中的威信确实是非常大,能力确实是非常强。
岳飞在受到莫大的冤屈遇害的时候,这支军队确实并没有造反的异动。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岳飞一生真是尽忠报国的。他在军中所做的思想教育非常成功。这个思想教育就是:忠于赵宋皇室,收复中华国土(还我河山,应还二圣)。这两点贯穿到岳家军的上上下下。而岳家军始终没有叛乱,正说明岳飞的被杀,是千古奇冤。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岳飞一生想的就是光复失地、报效国家,对宋王朝不曾有过贰心,其精忠报国的人生信条不仅影响着自己,还再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诸多大将。若非如此,掌控着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善打胜仗的岳家军,有人说岳家军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并不是岳飞个人的私兵,也并非是岳飞的家族力量,但岳飞毕竟是统帅,更何况还威信甚高,岳飞如果稍加操控完全可以像宋之先祖一样“黄袍加身”,这点应该没有任何异议。宋朝始于太祖赵匡胤拥兵自重“黄袍加身”而反,到后来“杯酒释兵权”,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本来就是一直重文轻武,就是怕武将造反,怕历史重演。皇帝从不担心军队实力不够强大,而是怕它太强大,以至于自己无法控制,威胁自己的宝座。面对声誉日上、大权在握的岳飞,精于政治权术、身居皇位的宋高宗自然是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处心积虑杀之而后快。所谓“莫须有”的罪名实际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作为岳飞一手调教出的精锐,岳家军的每个成员无不以他为精神领袖,以他的意志为意志,以他的作为为作为,可以说,“精忠报国”已经融化在岳家军的血液里,铭刻在岳家军的骨髓上,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即使被冤枉,但岳飞会举起反叛的大旗吗?一定不会!岳家军也是如此。
有人说,反皇帝不一定就是反国家,岳家军可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军,也可以另外拥护别的赵家人当皇帝,这就不算是谋反。但在那样一个年代,国即是君,君就是国,让岳飞以及岳家军有这种觉悟那是不现实的。
精忠岳飞,宁死也不会叛国叛君。
精忠岳家军,宁死也不会给岳飞头上戴上一顶叛国的帽子!
我们都会吟诵《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是何等的壮怀激烈!可是,再看岳飞的另一首诗《从驾游内苑应制》: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在宋代忠君爱国的思想渗透下,岳飞再强,也是绕着“龙旗”舞的。
即便是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忠诚,是对一支合格军队最根本的要求!也正是这份忠诚感染了世人,感染了后代子孙,才会有那么多岳家军的传奇故事,流传在历朝历代老百姓之间!岳爷,才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忠诚的代表!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