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孝武帝时期,贵族衰落,人才枯竭,逐渐掌握政治力量。这时,余杭统帅范弘之兴高采烈地对会稽王司马道子说:自晋朝复兴以来,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权贵和权臣手中。
坦白说,孝武帝司马尧为了强权、抑爵、重用宗室、提拔贫民,下了很大的功夫……
但他的个人资质平平,任命的宗室和朝臣大多无能。
结果,他的举动不仅没有挽救风雨飘摇的东晋政权,反而加速了东晋王朝的没落。
一、孝武帝独裁
(一)桓温摄政王
东晋孝武帝司马尧,晋建文帝司马懿之子。司马懿原本是琅琊王,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
太和六年,桓温发动政变,废帝司马懿登基为东海王,拥立琅琊王司马昱称帝。
所以从一开始,司马昱就是桓温的傀儡,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桓温手中。
《晋书·简文帝纪》所谓:“朝政由桓氏,祭祀为寡妇。
”
再加上建文帝身体虚弱,即位仅八个月就病重卧床不起。临终时,他留下遗嘱,嘱咐桓温效法周公辅政。太子司马尧能帮他,桓温帮不了他。这份诏书是建文帝与桓温的彻底妥协,威力不亚于禅诏。
桓温本可以凭借这份诏书达到篡位的目的,但这样做却损害了王谢等世家的利益。
此后,王昙之在病重的建文帝面前亲取诏书予以破坏,并像诸葛亮、王导一样改诏辅政,使桓温登基篡位的计划落空。司马尧顺利登基。
司马尧即位几个月后,桓温也得了绝症。有病时,仍请司马尧为自己加九罐,但在王、谢等贵人的阻挠下,未能如愿而死。
此后,由太原王氏王坦之和陈郡谢氏谢安共同掌权。
(二)谢安之死
宁康三年,王昙之去世,谢安独掌大权。谢安当时虽然权势很大,但威望却远不及昔日的权臣桓温。直到太元八年,前秦大帝苻坚率领九十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可用兵力只有八万。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谢安任命谢石为都督,谢玄为攻手,一举击败了前秦军队。此战不仅化解了东晋亡国的危机,也终结了前秦王朝的顽疾。谢安的威望达到顶峰,一开始就超过了桓温。
但谢安和桓温不同。他无意篡位,只是想维持王室贵族共治天下的局面。虽然晋升为太保,可以统领十五州的军队,拥有击败苻坚的北府兵的兵权,但在被司马家怀疑的时候,他还是想逃避,退避三舍。从权力的中心,并积极要求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