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后金大步前进的时候,袁崇焕还有信心延续“五年平辽”的成就?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了后金王国,然后进攻明朝。数十万明军。当时的明朝腐败堕落,弊病百出,财力枯竭。面对崛起的后金政权,它只能消极防御。面对看似不可逾越的局面,袁崇焕在第二次被明廷激活后,向皇帝提出了“五年平辽”的计划,并以五年内平定辽东后的黄金威胁.返回。
面对边防的困难局面,袁崇焕为何有底气提出“辽平五年”?
上图_明末辽东局势图
《平辽五年》怎么了?
1627年,天启帝暴逝,崇祯帝即位。此前,天启帝将负责关宁防线的袁崇焕免职回国。崇祯即位后,想要大刀阔斧改革,尤其是面对后金日益严重的威胁。激活袁崇焕。袁崇焕来到北京,面对崇祯对辽事的质问,提出了“五年平辽”的战略。
袁崇焕认为,后金若要攻打辽西,应该拿下锦州和宁远城。
明军的战斗力没有后金军队强,野战基本是给了他们一个头。而后金进攻距离前场较远,优势在于打得快。然后我们就可以坚守城门,让后金大军吃不下坚固的城防。时间长了,物流不好,他们就麻烦了。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发现敌人的破绽。并击败敌人。这是面对后金大军时的战术阵型。
上图_辽西走廊(锦州、嵩山、宁远、山海关)
那么什么是战略布局呢?
两种方式。
一方面,“辽人守辽地”。以往在辽东动用大军时,往往要组织二三十万大军派往前线,往往耗费朝廷大量财粮,后勤也难以保障。现在只需要辽人组成的六万辽军。习惯上快速建城,把防线往前推一点,这样可以省去法庭费用的负担。后金的性质和国力决定了军事行动主要靠掠夺,以便我们趁他们掠夺回国的空档。
另一方面,农业自给自足,降低了海运钱粮物资的成本。
为了讨好西北的蒙古部落,让蒙古人“战之不足,而守纪律;守之有余,不缺战。复毋须言,辽将之”。不能。复原;莫急言破敌,敌不冤。”
解释完这一战略后,袁崇焕提出了一个收复辽东、消灭后金的时间——五年。这次看起来难以置信。毕竟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财政和军事状况都不是现在这样,他也压制不了努尔哈赤。现在怎么办?其实按照当时后金的情况和明朝的决定,这个时候的提议还是比较合理的。
上图_努尔哈赤朝服半身像
后金面临倒闭风险
如上所述,后金的崛起势不可挡。但实际上,从努尔哈赤晚年到袁崇焕重新激活这段时间,后金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一是后金国力弱。
明末女真人半渔半农,生产力比较低下。即使在后金占领辽东之后,后金朝的人力、财力、物力仍然远远落后于明朝。后金几次大规模入侵明朝的军事行动动员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后勤大部分靠抢劫。
后金必须保证战争的连续胜利,或者保全主力。一旦出现大规模伤亡,后金国力将损失惨重。
明朝就算没落了,也能输很多次不倒。斗得精疲力尽后,金方也招不起了。努尔哈赤时期连年战乱,几乎让后金家业化为乌有。
上图_后金军与明军交战
其次,晚金的残酷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起义不断。
努尔哈赤在国内实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强迫汉人与女真人生活在一起,谁主谁奴都无所谓了。
由于粮食短缺,实行“民不食”的政策,以肉体清除没有粮食的汉人。他不注意生产和恢复,每次出兵都要烧杀抢掠,致使汉人大量逃亡,畏财如虎。
晚年,努尔哈赤面对一批投奔明朝的汉族官员和辽东地区的人民起义,采取镇压甚至屠城的措施,激化了汉族与女真族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汉人要么逃到明朝,要么和后金走到最后。
就这样,后金逐渐陷入了人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
上图_满洲八旗
三是后金内部政局不稳,斗争激烈。
努尔哈赤首创的八旗政治体制,使得最高领导人难以实现集权统治。作为他那一代的英雄,他的儿子们并不随和。
代善虽然被废为太子,但是他有两面红旗,是全国最有权势的。莽古尔泰立下赫赫战功,掌握了正蓝旗兵马。皇太极靠计谋夺得大汗之位,手中却只有正白旌。
此外,还有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手执湘兰旗的阿敏,与后金四大贝勒一起掌管朝政。努尔哈赤的幼子多尔衮、多多等人也逐渐长大成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和思想。
作为清朝最杰出的皇帝,此时的皇太极还没有大功告成,其能力此时也不被认可,权力受到其他几位贝勒和重臣的制约。
上图_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
第四,金后外交形势非常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