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献忠真是杀人恶魔吗?恐怕不是,种种分析都显示他背了黑锅

张献忠真是杀人恶魔吗?恐怕不是,种种分析都显示他背了黑锅

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除了“闯王”李自成

,还有和他齐名的张献忠为后世所熟知。人们对张献忠最熟悉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他的沉银传说,二就是关于他的“屠川”暴行。

2016年,张献忠沉银遗址被发掘,证实了张献忠沉银传说的真实性。既然张献忠曾经聚集了这么多财富,而他本身是农民出身,自然是掠夺而来。再按照这个思路推下去,张献忠把四川“屠戮殆尽”的观点就很可能要成立了,那么张献忠是不是真的是杀人狂魔呢?

《明史流寇传》记载:

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i1.go2yd.com/image.php?url=0SB6GWc2oY

按这记载,张献忠有杀人的嗜好,一天不杀人就浑身难受。他的部下更是以杀人多少论军功,一共杀了有六万万人。

《客滇述》记载:“贼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毁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出,搜各州县山野,不论老幼男女,逢人便杀

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反正总结就一句话:张献忠的部队就是一部绞肉机,很快就将四川杀了个干干净净。最终导致天府之国的四川“尸积如山,千里无人烟”,以致后来大清要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将湖北、福建、广西、江西的百姓迁往四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

但是历史君认为,四川人口的大面积锐减跟张献忠有关系,但并非是他将四川屠戮殆尽!

首先我们来看下张献忠进驻四川的过程:

张献忠虽然在明末起义军中很有名,但他实际占据的地盘并不大。从他打进四川到最后败亡,真正控制的地盘也就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川北、川西很小一块。而其余部分均被南明和大清双方夹击。从客观上来说,张献忠即使有杀人的爱好,他也没能力杀光四川人。除了他控制的成都及周边一小块,其他地方都不在他的管辖之内。

如果说因为张献忠为了军粮四处出击,将大清和南明控制的地方也杀光呢?这种说法更不成立,倘若张献忠的农民军如此骁勇,那么他就不会失败的这么快了。

按《流寇传》记载,张献忠在四川“

共杀男女六万万”更是无稽之谈。在清末我们受到洋人欺压时,常常说的豪言壮志就是“

我泱泱中华四万万人”,这个数字其实是大清鼎盛时期的人口总数,也就是总人口的峰值是四亿人。而明末时期,整个华夏民族的总人口不过几千万,明朝鼎盛时期人口也不到两亿,何来“六万万”够张献忠屠杀。

更明显的破绽是,张献忠死于公元1647

年,而大清平定四川却是在

1659

年。也就是说,张献忠死后,大清又花了十三年的时间征讨四川。而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下很快便南下进了贵州与南明合军抗清。如此一来,又是谁在四川抗击清军则成了疑问。

所以,张献忠将川蜀杀尽的记载并不可信。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张献忠的农民军确实在成都一带杀了不少人。

张献忠的起义军奉行和李自成一样的募粮法,号称是不纳粮,这一措施在进入四川之初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欢迎。可是在农民军盘踞成都后,不纳粮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开始纵兵抢掠,继而引发了川蜀百姓的抵抗。而为了抢粮和镇压抵抗分子,张献忠的起义军杀了不少无辜的百姓。

总结来说,张献忠大西政权建立后期,确实杀了不少人,但远没有将川蜀“屠戮殆尽”。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历史君认为有几点原因。

一是因为大西政权后期,这支曾经为百姓乐道的农民军爆发出了惊人的破坏力。他不光是将川蜀的士绅列为重点打击对象,给普通百姓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不得人心的贼王自然要被后人描绘成恶魔的样子。

第二点是因为大清后来逐步统一了天下,出于政治需要,一些文人墨客自然要贬低张献忠。而清军为收复四川耗费了数十年之久,攻克四川后也进行了一系列报复性的屠杀。而这些书生为了迎合大清,自然而然地将这笔账算到了张献忠头上。

总结来说,流寇性质的张献忠为祸川蜀倒是真有其事,但并非如某些记载描述的那般严重。倒是清军在四川进行了三次大型的屠杀行动,而八旗军屠杀川中百姓的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却留下了张献忠“屠灭川蜀”的传说。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明史流寇传

《客滇述》

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人口,分析,显示,张献忠,成都,恶魔,历史,四川,流寇,百姓,消息资讯,张献忠,起义军,李自成,四川,农民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口,分析,显示,张献忠,成都,恶魔,历史,四川,流寇,百姓,消息资讯,张献忠,起义军,李自成,四川,农民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口,分析,显示,张献忠,成都,恶魔,历史,四川,流寇,百姓,消息资讯,张献忠,起义军,李自成,四川,农民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