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煦屡次与太子朱高炽作对,显然是想夺太子之位。在剧中,朱高煦不是一个好人,利用孙若微等靖难遗孤刺杀朱棣,恐怕日后还要倒过来杀死那些靖难遗孤。在历史上,这个朱高煦也不是个好人,史料把朱高煦早些年干的坏事都记载得很清楚。朱高煦干的坏事有以下几件:
1.朱高煦曾被朱元璋召到京城学习,结果朱高煦不肯向学,为人轻佻,朱元璋非常恼火。
2.建文帝时,朱高煦曾经入京,看上了他的舅舅徐辉祖(徐达的长子)的马,竟把马偷走了,足见朱高煦德行比较差。
3.朱高煦曾多次杀死无辜之人,视人命为草芥。
总的来讲,朱高煦就是个纨绔子弟,品行不端,为人残忍。这样的人如果当上了皇帝,肯定不是国家社稷之福。朱高煦在与兄长朱高炽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曾多次仗着朱棣的宠信在背后下黑手,甚至迫害朝中大臣。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就是被朱高煦害死的。
明成祖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面临册立太子之时,明成祖朱棣曾经十分犹豫。朱棣明白他应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他自己却非常喜欢次子朱高煦,并一度希望朱高煦继承他的皇位,所以朱棣才会对朱高煦说:“太子多病,你要努力。”。在《大明风华》中,朱棣直接推个干干净净,但历史上朱棣真的说过这话。这话的言下之意就是有意让朱高煦当太子。
《明史》: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其实朱棣是明白人,朱高煦所作所为他心里也很清楚,那么为什么朱棣在册立太子时还那么犹豫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朱高炽身体状况不好。据史料记载,朱高炽身体肥胖,连走路都很困难,且长期患病,整天一幅病秧子的模样,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死去。朱棣不得不担心,将朱高炽封为太子的话,万一朱高炽命不长久那怎么办?到时肯定会引起朝局动荡。朱棣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事实上朱高炽继位后仅不到一年时间就病逝。
朱高炽能最终当上太子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儿子朱瞻基身体很健康,而且深得朱棣的喜爱。
2.朱高煦在战场上十分活跃,且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多次北征蒙古,朱高炽因多病不能随军,机会就留给了朱高煦。朱高煦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军事才能也挺高,这点与朱棣很相信。史料明确记载,朱高煦曾几次在战场上救了朱棣的性命。
《明史·朱高煦传》:成祖起兵,仁宗居守,高煦从,尝为军锋。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
3.朱高炽在朱棣北征时监国,与朝中众臣走得太近。朱高炽跟随杨士奇、杨荣等人学习儒学,却不注重武事,虽深得众臣欣赏,却恰恰是朱棣所不喜欢的。最重要的是,朱棣并不喜欢朱高炽与朝中大臣交往太多。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帝王都不喜欢朝中大臣过多牵扯到皇储之争中,因为皇储之争容易让朝中大臣拉帮结派,严重威胁到朝局的稳定。
朱高煦的性格特点却很像朱棣,和朝中文臣素无来往,却喜欢军旅生涯,在战场上厮杀。
4.朱高炽为人忠厚老实,与朱棣完全不同。朱棣身为雄主,自然明白皇帝身居高位,是仁慈不得的,否则他自己就不可能夺取皇位。朱高炽为人老实,缺乏杀伐果断之气,容易被朝中群臣所控制。
当朱棣觉得朱高炽作为储君可能不合格时,他的目光肯定就会投向他的次子朱高煦身上。但朱棣明白,有心思没什么关系,一旦真想让朱高煦当太子的话,满朝大臣都会反对。自古以来,立太子宜立嫡长子,这是几千年传承的规矩,废长立幼,只会产生惑乱,进而引起朝局动荡。朱高炽可能不是个合格的太子,幸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却是自小聪明,而且深得朱棣的喜爱。
朱棣因太子之事曾经咨询解缙的意见,解缙看见朱瞻基,对朱棣说:“好圣孙!”君臣俩哈哈大笑,朱棣终于放下心中的忧虑,立即让解缙拟诏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朱瞻基为皇太孙。解缙也是因为此事,被朱高煦怀恨在心。几年之后,解缙失宠,朱高煦告发他与朱高炽私下来往,解缙被朱棣治罪,后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杀死。
在《大明风华》中,朱棣明明已经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表态坚决支持朱高炽,从理论上讲已经断绝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希望。如果两兄弟不死心,也只能举兵造反。后来又因刺杀一事,朱棣在没废太子的情况下,又让朱高煦监国,这不是乱来吗?朱高煦又不是太子,监什么国?电视剧可以根据导演的喜好来拍,可历史却不能乱来。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已签约快版权维权服务,转载请经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