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婚姻的嫁娶是门第至上,还是爱情至上?剖析大唐王朝的婚姻制度

婚姻的嫁娶是门第至上,还是爱情至上?剖析大唐王朝的婚姻制度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要面包,还是玫瑰?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爱情和婚姻是永远不会消亡的话题。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代青年男女相亲的时候,往往绕不开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只有彼此之间都满意了,才能谈到感情这一步。这究竟是成熟的表现,还是悲哀的现实?其实几千年前的古人早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唐朝远离战火、社会稳定、民殷国富、文昌武盛,是古代历史上难得的清明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拐点,老百姓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迁。唐朝初期,受前朝思想影响,唐人的婚姻门第观念根深蒂固;中后期,“才子佳人”的观念逐渐兴起,个人能力在婚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这种耐人寻味的演变,与唐朝社会人文格局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门当户对”:家庭背景决定一切

“士族门阀”又称“门第”“衣冠”,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主要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在两汉至隋唐之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少数大家族垄断了平民晋升官场的仕途,寻常百姓的孩子就算才华再出众,往往也比不过个人的出身背景来得重要。门阀制度犹如一座大山,不仅压住了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渴望,更阻碍了民族社会全面发展的脚步。这种落后的封建思想,直到唐初完善科举制度之后,才逐渐得到遏制。

虽然门阀制度日趋消亡,但残存的门第观念,仍旧对老百姓的婚姻选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或许一个人政治地位不是很显赫,家庭条件不是很富有,但只要他出自旧族大姓,依然会在婚姻市场非常抢手。在诸多考量因素之中,门第出身长期占据着第一的位置。比如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魏征、李勣等人,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可他们最终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与旧士族联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莺莺传》是《西厢记》的原篇,原为唐代大文豪元稹所著的民间传奇小说,主要讲述了布衣书生张生,对青梅竹马的寒女盈盈始乱终弃,最终另娶豪门之女的故事。这种做法放到现在,必然会被扣上一个“渣男”的帽子,但当时的人们却对张生之举交口称赞,认为他的薄幸行为是“善于补过”。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道,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反映了门第观念在唐代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高,所以才会觉得这种行为是正当的。

社会各阶层挤破门槛想要与旧士族联姻,大姓家族们则摆出一副泾渭分明的态度,与他人之间划清一条明确的界限,大都实行内部通婚,抱起团来守护自己血缘的“正统性”,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身份集团。婚姻门第观念之顽固,使得中原大地出现了种种怪异的现象:豪门女子明明有意中人,但对方出身寒门,自己的父母撒泼上吊不同意,结果耽误了女儿的幸福,一把年纪了还未出嫁,甚至孤独终老;或有大户人家将就,把女儿嫁入寒门,也会羞于见人,一不敲锣二不打鼓,只趁着夜色找来一台轿子,将女儿悄悄送入夫家,好似做贼一般。

二、“财才并重”:个人能力愈发重要

唐朝初期屡禁不止的“卖婚”,是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旧士族常常恃其族望,与平凡人家实行“财婚”,要求对方缴纳一笔不菲的“陪门财”。唐太宗认为此举伤风败俗,屡屡下诏明令禁止,最终却收效甚微。不过,“财婚”的出现也从侧面印证了门阀观念的日渐衰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日渐普遍的异性通婚,加速了旧士族融入世俗社会的进程。

中晚唐时,科举考试已经成为中央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旧士族历来仰仗的门第优势荡然无存。很多所谓的大户“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广大寒门贵子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或从政得势,或经商致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旧士族”与“新贵”两股势力,逐渐来到了一个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一)“财”:贫女难嫁

名门望族嫁女索财,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它一方面打破了士族与寒门之间的隐形屏障,另一方面也使得婚姻重财的观念深入人心,许多底层女子因为家里没钱而嫁不出去。唐代诗人秦韬玉在他的《贫女》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这些苦命女子的心声:贫家女不识绮罗香,托媒说亲之时更会感到悲伤。谁能知我精于女工、品格高尚?世人所喜欢的只有艳抹浓妆。恨只恨年复一年拿着金线刺绣,全都是给富家小姐作嫁衣裳。可见,下层妇女即便生得花容月貌、德才兼备,但只要门第不高或者家中无钱,就很难找到好的夫家。

不止贫女难嫁,穷汉也难娶。许多寒门女子往往被父母贱卖出去,只是为了获取一笔财产,留给其兄弟娶妻使用。中晚唐时期,“财婚”现象愈发严重,以往的门阀观念基本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唯“财”是举的婚姻方式。这种嫁女重财之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两宋竞相攀比的“厚嫁”习俗,嫁女费用往往比男子娶妇的“纳采礼”还要高出许多。

(二)“才”:榜下择婿

中晚唐时,随着科举制度的全面落实,朝廷选拔人才不再看重家庭出身,越来越向个人才能倾斜。于是,一批科举出身的“新贵”官员逐渐取代了昔日的高门子弟,成为择偶市场新的理想对象。就连一国之君的唐宪宗,在为公主选择乘龙快婿时,都提出了“选公卿、大夫子弟及文雅可居清贯者”的要求。“清贯”是官职标准,宪宗要求必须达到翰林学士以上,方可入围参选。连统治者都如此重视女婿的才华高低,达官贵族和平民百姓自然会纷纷仿效。

官宦之家为了求得称心如意的女婿,往往采取“榜下择婿”的办法。每到金榜题名之时,围观者熙熙攘攘,他们会事先安排家奴守在进士榜下,看到中榜之人中有才貌双全者,二话不说拉起来便走,甚至“榜下抢婿”的闹剧也屡见不鲜。民间传说故事集《墨客挥犀》中,就记载了这么一则趣闻。

朝廷公布及第榜单,中榜者无不欢呼雀跃喜不自胜。其中有一位新贵少年,颇有风姿。一位穿着紫金色衣服的老者挤过人群,拉着少年的衣袖说道:“我只有一个女儿,相貌还算可以,愿意许配给公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少年鞠躬致谢:“寒门子弟得蒙大人青睐,实乃平生幸事。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番,再答复您如何?”围观众人捧腹大笑。

三、“郎才女貌”:开放的婚姻观念,为爱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科举制度不仅改变了唐朝中央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盛唐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深蒂固的门阀思想第一次发生了动摇,社会各阶层在婚姻方面的诉求,也逐渐从“世袭”的家庭出身,向靠自己争取到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转变。随着“郎才女貌”的婚姻观念深入人心,青年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上,终于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诞生了许多浪漫美好的爱情故事。

《太平广记》记载,唐朝博陵一带有一书生名叫崔护,不仅生得容貌英俊,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次进京赶考落榜后暂住长安城,以便来年再战。一天,他到城外游玩散心,邂逅了美若天仙的绛娘,两人私定终身,在庄院桃树下许下诺言,一年之后,再相聚于此地。

转眼又到了清明时节,在这一年里,崔护对绛娘日思夜想,终于迫不及待地赴约。不料,绛娘家的庄院大门紧锁,里面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下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心灰意冷而去。

崔护并不知道,绛娘对他同样日夜牵挂,每天都倚门翘首以盼。唯独崔护来的那一天,她刚好去了亲戚家,两人这才擦肩而过。等她回到家,看到崔护留下的诗句,心急如焚、悔恨交加,大病一场之后,竟然香消玉殒。

崔护知道后,抱着绛娘的尸体嚎啕大哭。大概是天可怜见,不忍拆散这天造地设的一对,绛娘竟然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崔护喜出望外,很快就将绛娘娶回家里,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结语:

唐朝不仅民殷国富、风气开放,也是古代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期。从讲究“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到追求“郎才女貌”的新式思想,唐朝人在婚姻观念的变迁上,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之路。对于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古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进步。

参考:

1、《莺莺传》

2、《墨客挥犀》

3、《太平广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唐,社会,观念,女子,婚姻,爱情,门阀,王朝,寒门,士族,观点评论,旧士族,绛娘,婚姻,门阀,崔护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唐,社会,观念,女子,婚姻,爱情,门阀,王朝,寒门,士族,观点评论,旧士族,绛娘,婚姻,门阀,崔护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唐,社会,观念,女子,婚姻,爱情,门阀,王朝,寒门,士族,观点评论,旧士族,绛娘,婚姻,门阀,崔护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