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六年八月,给辽东带来无尽灾难的努尔哈赤病亡,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其第八子皇太极接继了汗位。对于大明帝国来说皇太极是个比努尔哈赤更可怕的敌人。
努尔哈赤称汗反明后,迅速获取了辽东的大量土地。如此广大的地盘,加上女真稀少的人数,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都需要借助辽东汉人。努尔哈赤却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于极度的不信任他选择了对辽籍汉人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野蛮奴隶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广大辽人与后金政权离心离德,而处于后金后方的毛文龙借机大量的策反辽人与后金进行斗争。在毛文龙的领导下,后金控制区的辽人大量逃亡、起义、诱杀后金官员、在食物里掺入毒药,搞得后金集团陷入极度恐慌之中。
面对这种局面努尔哈赤并没有尝试缓和矛盾,反而愈发的对辽东汉人不信任。要求女真人平时要严加防范汉人,并收缴汉人的武器。解决不了问题,就开始屠杀。先是局部报复性的屠杀,然后是对一个地区进行屠杀,最后是对整个辽东的汉人进行无差别屠杀。残酷的屠杀让投降的汉人、汉官都觉得朝不保夕,逃亡、起义愈发严重。而毛文龙也依托朝鲜和海路不停的袭扰后金空虚的之处,后金也被搞得苦不堪言。面对这两重压力,后金不得不放弃辽南沿海地域,向内收缩。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取得大胜很快就撤退,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毛文龙乘机袭扰后方。
在努尔哈赤生命的最后两三年辽东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局面,军事上后金彻底压制着辽西的明军,但后金在辽东的统治却已经岌岌可危。而皇太极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因为他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皇太极称汗后,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放弃了努尔哈赤的奴隶政策,给予大量汉族奴隶“民户”的地位,善待逃人、放宽惩治,并鼓励汉人从事农耕,一切都以保障生产为出发点。短短两个月,辽东的形势就有了巨大变化,逃亡、起义锐减,针对后金的暗杀、投毒也少了很多。原因无它,那个时代的普罗大众只求能安稳生活、吃饱肚子。何况他们为帝国付出那么多,帝国却不能保护他们,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继续为帝国尽忠呢?
皇太极稳定内部之后,就要目光放在了毛文龙身上。在他看来后金要想继续壮大首先就得消灭依托朝鲜的毛文龙。但是皇太极也很清楚后金没有两线同时作战的能力,所以他只能等待机会。真是打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辽西的袁崇焕派人来了。
努尔哈赤死讯传来时袁崇焕已官升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辽东巡抚,对于辽东事务已经有了相当的话语权。袁崇焕也不等朝廷回复就以探听虚实为由向沈阳派出了一个吊丧团。皇太极正想找机会稳住辽西明军,于是就高规格接待了访问团,送了大量礼品,表达了自己想要议和的意思。
而袁崇焕也想借机加固关宁防线,更重要的是他想在锦州筑坚城以拱卫宁远。各怀目的的两人一拍即合,就真的一本正经的谈了起来。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一面派使者方吉纳、温塔石给袁崇焕送书信,一面命二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讬发兵入朝大举攻打毛文龙。
这里有个问题皇太极为什么就笃定袁崇焕不会趁机进攻?我觉得他是不能笃定,皇太极就是在赌,如果攻打毛文龙时袁崇焕发大军来攻,那他就退。为什么要赌?因为不赌他也没办法打破两线夹击的僵局,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搏一把。事实证明皇太极赌赢了。
后金军攻入朝鲜后,朝鲜方面和毛文龙都向朝廷发出要求策应、救援的文书。面对朝廷
“且令以关宁之师直捣虎穴”的严令,袁崇焕坚决不同意发兵策应,他上疏辩解说后金发十万攻打朝鲜,还有十万在家防守,后金一点都不空虚,这个时候率军去攻反而落入后金以逸待劳的圈套。袁崇焕这就是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到辽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后金正规军十万都不到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就是不想出兵罢了。
实际上袁崇焕也不傻,他很明白皇太极并不是真的想议和,他也不是看不出后金攻击毛文龙和朝鲜的目的。他只是觉得毛文龙的价值不如在锦州竖起一座坚城。现在后金急于攻击毛文龙和朝鲜,他不光可以修筑锦州城还可以修大凌河、小凌河等城,一次性把防御线再前推二百里。
袁崇焕这埋头只顾修城,毛文龙就麻烦了,后金涌入朝鲜后将朝鲜军和东江军打的溃不成军。毛文龙的亲属大部分驻留在铁山,差不多被后金杀害殆尽。危局下毛文龙连连向朝廷告急,并向朝廷再次禀告,后军大军目前都在攻打朝鲜和东江军,留在辽沈的兵马不足一万,这是辽西明军进击的大好时机。
但是袁崇焕还是拒不出兵,辩解正在修筑的锦州三城无比的重要,一旦建成收复辽东即可望,现在他们正在攻击朝鲜,正是全力筑城的大好时机。又称已经在三城之间播种屯田,如果不筑城守卫,那么屯田所得就等于送给后金了等等,总而言之东江和朝鲜没有这三城重要。
兵科给事中李鲁生气愤的斥责他被后金玩弄于股掌之中,朝中官员弹劾袁崇焕的声音日盛。迫于压力,袁崇焕派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前去策应,然后队伍到了三岔河后就不动了,摆明了不愿意出兵。王在晋慨叹道:“辽抚援鲜,布置极其可观。乃官兵望河而止,此真为纸上之兵也。辽兵果可用耶?”
由于没有援助,到了三月抵抗不住的朝鲜向后金投降,明帝国在辽东失去一个重要的战略盟友。毛文龙的东江军也被迫放弃了朝鲜的屯田、据点,退出了朝鲜半岛。因为失去了粮草供应基地,东江军只得依靠朝廷发饷和自己搞走私贸易来贴补军需,这也导致后期朝廷与东江军矛盾加剧,以至于最后爆发自毁长城的惨剧。
打服朝鲜、重创东江军,解除了后顾之忧的皇太极很快就锁定了下一个目标:宁远。他还写了封信给袁崇焕,大意就是,你一边派人跟我议和,一边又修城,到底是什么意思?分明就是诈称议和,乘机筑城,无心和平,一意想动兵伐我,我不会让你的野心得逞。被倒打一耙的袁崇焕算是看清了皇太极的嘴脸,哀叹:“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我准备联合蒙古人,给蒙古人送钱送物,他即攻蒙古人而伐我之交。我准备借朝鲜人替我在后方作为牵制,他攻朝鲜而让我的凭借落空。我准备借和议之机修筑大凌河、锦州以扼其咽喉,其则分入侵朝鲜之兵来阻挠我筑城。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现在说啥都没用了,该考虑怎么应对后金的进攻了。
天启七年五月初六,皇太极率军出发,初十到达广宁,第二天就发动大规模进攻。结果明军很快就放弃了大凌河、小凌河两城。牺牲朝鲜、东江修的三城转瞬就只剩锦州孤城了。
镇守锦州的是总兵赵率教,面对来敌,他并不畏惧,同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力督各营将领沉着应战。但是皇太极并不想去硬攻坚城,他想通过围困锦州来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将明军援军歼灭于野战中,当明军无援军可用时再回头逼迫守城明军投降。这一战术可谓是后金对付明军的老战术了,但明军却一直没有有效的破解之法。
之前袁崇焕拼命修城的时候就有人问他,修出来的都是孤城,如果后金派大军围困这些孤城,那明军该怎么应对?当时袁崇焕颇为自信地说:“逐步而前,更迭进取。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步步活掉,处处坚牢。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功夫。”
等到后金真的来围城了,他却将所有兵力收缩在宁远一城,至于锦州的生死,只能听天由命了。而他上疏向朝廷解释说:“贼奴围锦州甚为严密,关宁精兵已被贼军拦断两处,贼奴有累胜之势,而我在积弱之余,十年以来战栗畏敌,如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而宁远、松山、杏山、塔山四城为山海关之藩篱,如若宁远有失,则山海关必定震荡,可谓天下安危所系,故臣不敢以四城之兵而远救锦州。”
赵率教坚守了几日,发现没有援军赶来,就开始不停的写信向袁崇焕求救。挨不住求援的袁崇焕只要派了四千人由尤世禄、祖大寿率领前去救援,结果这批援军刚和后金军接触就一哄而散。
救援失败后,袁崇焕就有些乱了方寸了。向朝廷上了个奏疏,先是说夏天快到了,天气一热,建奴就挨不住,到时候我们联合蒙古人就可以击溃他们。接着又说万一锦州陷落,宁远就会被包围,现在应该抓紧调蓟镇、宣府、大同的兵到山海关,准备出关援救。这已然是觉得守不住锦州了。
然后袁崇焕就抛出了一个大计划,他觉得于其坐看锦州、宁远陷落,建奴围攻山海关,还不如现在就发大军出关决战锦州。他要求朝廷将保定、蓟镇、宣府、大同,甚至包括京营的军队都投入进来,只要“拼此三万五千人以殉敌”,就可以战胜建奴了。
蓟辽总督阎鸣泰痛骂道:“锦州地处偏僻,原非扼要之地。当日讨论修建已属失策,如今竟要以此区区弹丸之地而挠动乾坤半壁,就算侥幸取胜,也是岌岌乎危及天下。窃认为,今日锦州只可悬为虚著,万不可堕为实著,只可设为活局,万不可拘泥为死局。”
辽东镇每年消耗几百万军饷,占了帝国全部军饷的绝大部分,结果开战马上就要求全国一半的主力来支援,不知袁崇焕到底怎么想的。
至于袁崇焕那一句“拼此三万五千人以殉敌,则敌无不克”,阎鸣泰更是指出了他的荒谬,打仗时说拼就拼,说赢就赢的?萨尔浒时明军集中了西北精锐,还是败了,现在的军队还不如萨尔浒那阵,拿什么去拼去赢?而且你袁崇焕前一个奏疏还说,“责之赴战,力所未能”,转眼又欲决一死战,是明知不可而在冒险赌命了。
这个时候又有朝臣说,如果能下令毛文龙联合朝鲜,走海路攻击建奴后方,即可挽救危局。然后朝鲜已经投降。
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袁崇焕的策略不靠谱,目前不能从外调大军去援救。袁崇焕此时觉得非但锦州没救了,宁远也快步锦州后尘了。然而奇迹发生了,没几天后金主动撤军了。原因不复杂,毛文龙又在后金的后方捣乱了。
本来朝鲜投降后,就协助后金围攻了东江军所在的铁山、义州,两地均被攻克,不过毛文龙因为得到情报,提前将主力转移到云从岛,东江军军队损失不大(但是依附东江军的平民、家属损失严重,仅毛文龙的家属就有三百七十多口被屠杀)。随后毛文龙又在云从岛抵抗住了后金阿敏的进攻,阿敏又迁怒朝鲜不协助,转而劫掠朝鲜义州、安州并向朝鲜王京移动,朝鲜王只好向明帝国请罪并请求援助。天启下诏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救援朝鲜。
毛文龙奉诏入朝开始反击后金,战斗非常惨烈,双方在双方在宣州、义州一带反复拉锯,随着天气转暖,河冰解冻,战事开始有利于水军占优的东江军。东江军依靠河流,多次重创后金,并在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大战,取得瓶山大捷。后又在鸭绿江截杀返回的阿敏,五战五胜,并将战线推回辽东。现在,皇太极尽发主力攻打锦州,毛文龙又尽出精锐袭击昌城、辽阳。皇太极由是被迫撤军。
且看袁崇焕怎么评价的:“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宁锦大战(也有人说是宁锦大捷)就这么落下帷幕,战后复盘,御史纷纷弹劾袁崇焕,天启批复为:“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刚刚高光的袁崇焕就这么下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