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399年,一辆“妇女车”停在朱棣门口,此人听母亲劝告,赌赢后代200余年富贵

1399年,一辆“妇女车”停在朱棣门口,此人听母亲劝告,赌赢后代200余年富贵

1399年7月,这是明朝建文帝登基的第1年,一辆“妇女乘坐”的专车停在燕王府门口,车上下来一位年近40岁的男子,他的名字叫张信,就是他将建文帝“秘密逮捕”的消息透露给朱棣,朱棣率先动手、举兵靖难,成为明朝第3位皇帝。

今天,我们来了解明朝张信的传奇人生。

张信的父亲名叫张兴,因元朝末年饥荒幼年便成孤儿,但张兴性格坚毅、有大志向,朱元璋在濠州起兵时就赤脚前来投奔。在1355年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后来先后跟随胡大海、徐达、李文忠等人南征北战。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张兴凭借多年战功被封为永宁卫指挥佥事。

永宁卫在河北张家口附近,距离北平比较近,朱元璋在位期间,多次让徐达组织北平附近的兵马进行实战操练,而张兴所在的永宁卫也归属徐达节制。

此外,朱棣自1380年就藩北平后,必须参加每年的练兵,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张兴有幸瞻仰燕王朱棣的尊荣,对整个明朝历史都产生“蝴蝶效应”。

1382年,张兴在军营因疾病去世,儿子张信承袭父亲的官职,不久之后,张信被调到贵州的普宁和平越。张信在军营中是一位虎将,曾经跟随镇远侯顾成多次平定叛乱,被任命为普定卫指挥佥事。

《明史·张信传》记载,“张信,临淮人。父兴,永宁卫指挥佥事。信嗣官,移守普定、平越,积功进都指挥佥事。”

张信祖籍是安徽凤阳,他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跟随父亲长年生活在北方,承袭官职后又调任大西南,他的足迹可谓斜跨明朝江山。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承皇位。建文帝曾经做了6年的储君,他时常感受到来自藩王的威胁,登基之后立即组织黄子澄、齐泰研究削藩计划。

朱棣在众位藩王中年龄长、实力强、名声好,是建文帝最想削掉的藩王,但是朱棣长期镇守北平抵御外敌,黄子澄认为燕王朱棣“势大难图”,不如先削掉实力较弱的藩王,剪除燕王羽翼、降低威胁。

与此同时,建文帝选派3位心腹亲信到北平监视朱棣,其中张昺担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和张信均担任北平都指挥使。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初期基本都只派1位都指挥使,建文帝为了全面控制朱棣特意破格派遣两位都指挥使,张信能够被选中,是因为他有勇有谋,受到朝中有大臣推荐。

《明史·张信传》记载,“惠帝初即位,大臣荐信谋勇,调北平都司。”

张信接到建文帝命令,带着母亲、妻儿从贵州翻山越岭来到北平,当张信接到建文帝密诏的时候,他才明白这次调任的“特殊使命”,竟然是监视燕王朱棣。

建文帝为这次人事调任做了充分的准备,原本北平都指挥使是名将陈亨,但是建文帝害怕他私通朱棣,于是故意将他调到大宁卫任职,将北平交给甄选的3位心腹。

监视燕王朱棣的人员刚刚就位,建文帝手起刀落已经连续削掉5位藩王,第1位被削的是周王朱橚,距离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不足3个月时间,可见建文帝削藩的心情多么迫切。湘王朱柏为了表示抗议,竟然纵火焚毁湘王府邸,葬身火海而死。

得知建文帝削藩之后,朱棣开始加速筹备起兵,暗中挑选壮士扩充军队,大量收纳武将谋士。朱棣则通过装病麻痹建文帝,充分利用燕王府邸纵深,巧妙掩盖打造兵器、暗中练兵的不轨之举。

《明史》记载,“王内自危,佯狂称疾。”

建文帝的3位心腹始终严密关注着燕王府的一举一动,随时报告给南京的皇帝。在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之间,表面上一直保持着“风平浪静”,实际上早已暗流涌动,彼此心中都明白,但他们都需要时间和借口。

适逢明太祖朱元璋的祭日,朱棣仍然以生病为借口,没有亲自到南京祭祀父亲,根本原因是害怕被建文帝软禁。与此同时,为了打消建文帝的疑虑,朱棣将3个儿子全部派往南京,这是一次“豪赌”。

一旦朱棣的3位儿子被建文帝控制,朱棣将受到极大掣肘,为此,朱棣也曾夜夜忧心,最终建文帝“错误决策”,安然无恙地送还朱棣3位儿子。

1399年6月,建文帝抓到朱棣派到京城的密探邓庸,在严刑拷打之下,邓庸被迫招认“朱棣是表面装病,暗中筹备谋反”,朱允炆得知真相后,立即召见齐泰、黄子澄等人商议,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建文帝给北平的3位心腹下达密诏。

兵部尚书齐泰立即派人将建文帝的密诏送达北平,密诏的内容是让张昺、谢贵和张信秘密逮捕朱棣,具体实施计划也制定完成,以抓捕燕王府属官的名义,带兵突然冲进燕王府,将朱棣五花大绑后送回南京。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齐泰即发符遣使,往逮燕府官属,密令谢贵、张信图燕,使约长史葛诚、指挥卢振为内应,使执燕王。”

接到密诏之后,张昺、谢贵和张信就开始商量对策,议定行动日期,随后分头准备。张信是典型的武将性格,没有心计却忠厚老实,回到家中的张信坐立不安、面露难色。

此时,张信的母亲发现儿子的异常,于是关切地询问发生什么事,张信并不想让母亲担忧,说“儿子在边关统领兵马,哪会没有烦心事?”

张信母亲观察细腻,她摇摇头说“你不是在忧虑这个,快给我说是什么原因”,张信眼见瞒不住母亲,屏退身边的部将随从,告诉母亲“得到皇帝密诏要逮捕燕王”。

张信母亲听后大惊,说“你千万不能这样做,你父亲活着的时候多次说到燕王有王气,你这样的无妄举动,会给我们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信决定亲自拜访燕王朱棣,没想到吃了闭门羹,就这样,张信连续去了3次都没能进去。这一次,张信换乘妇人用的轿子,朱棣疑惑张信为何如此“急切”前来,便放他进入燕王府。

张信见到朱棣便跪在床前,当时朱棣对外声称感染风病,丧失语言能力,张信直接说“殿下身体无恙,如果有恙,应该快点告诉臣子”,朱棣回答说“我真的病了,并且感到时日不多,现在就是等死而已”。

张信磕头后对朱棣说“殿下没有把实情告诉臣子,朝廷已经下达密诏捉拿殿下,如果您真的没有其他意图,那就跟随臣子到南京复命,如果您有打算,也应该告诉臣子”。

朱棣看到张信言辞恳切、跪地称臣,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朱棣选择相信张信,起身下床拜谢张信,说“你救了我一家人的性命”。随后,朱棣将密谋起兵的计划和盘托出,朱棣迅速召来姚广孝、朱能、张玉等人商议,最终决定将计就计。

张昺、谢贵和张信带兵包围燕王府邸,以抓捕燕王属官的名义顺利进府,朱棣端坐堂上,待张昺、谢贵和张信来到面前,提前埋伏的朱能、张玉迅速带壮士擒获张昺、谢贵。

朱棣召集麾下将士,声泪俱下地痛陈自己安分守己,却换来朝廷的秘密暗杀,如今朝堂上奸臣当道,朱棣决定按照《皇明祖训》要求,举兵清君侧,当众将张昺、谢贵两人斩首祭旗,将士们山呼海啸一般地发誓追随燕王。

就这样,明朝初期最大的皇位争夺战“靖难之役”爆发。

张信带领兵马全部归降朱棣,随后,张玉、朱能、丘福、谭渊这些猛将,带领兵马直奔北平城的九门,短短半天时间就控制北平城,3日之内便肃清城中建文帝的亲信眼线。

在靖难之役过程中,张信全程参与,北进大宁、西攻真定,先战白沟河、再战夹河路,克泗州、渡淮河、破盛庸,第一批进入南京金川门。

1402年6月,朱棣先到明孝陵祭祀父亲朱元璋,告诉他即将登基的好消息,随后回到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史称明成祖。

9月,明成祖朱棣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张信被授予正一品的特进荣禄大夫,封为隆平侯,俸禄1000石,子孙世袭隆平伯,赐予丹书铁券

《明史》记载,“成祖入京师,论功比诸战将,进都督佥事。封隆平侯,禄千石,与世券。”

靖难之役,朱棣以燕王身份起兵对抗建文帝,虽然以清君侧为名,实际上也不是正义之师。此外,燕王只是一位藩王,在军事力量上远不如建文帝,但是最终却是朱棣取得胜利,其中当然有建文帝“好牌打稀烂”的此消彼长,还有朱棣多次被幸运照顾,而张信通风报信是极为重要的一次,说他挽救了朱棣也不夸张。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始终没有叫过张信的名字,而是称呼他为“恩张”,被朱棣视为恩人,足见当年张信的泄密对于朱棣的重要性。

朱棣对张信的宠爱程度超过其他功臣,不仅表现在称呼上,朱棣在登基称帝后,还准备将张信的女儿纳入后宫做妃子,没想到张信态度坚定地推掉这门婚事,自愿错失成为皇亲国戚的机会,从此之后,明成祖朱棣对张信更加看重。

《明史·张信传》记载,“欲纳信女为妃,信固辞,以此益见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朱棣是以藩王起兵夺取皇位,他对藩王始终心存忌惮,于是暗中密切监视藩王的动静。像监视这样的命令都是秘密,自然只能选派心腹亲信,而朱棣选中的就是张信。

张信曾经担负着建文帝的“秘密使命”,如今朱棣没有心怀芥蒂,再次给张信安排这样的重任,足见明成祖朱棣对张信的信任度是极高的。

《明史·张信传》记载,“凡察籓王动静诸密事,皆命信。”

在永乐时期,朱棣对于功臣勋贵的保护还是很好的,并没有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凶狠。比如有御史弹劾张信“强占民田”,明成祖朱棣派人前去查实,结果真有此事,命张信归还百姓田地,但却没有追究张信的罪行。

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之后,在北伐归途经过榆木川的时候病逝,明仁宗朱高炽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4位皇帝。

张信在征伐胡虏过程中立下战功,明仁宗朱高炽将张信封为少师,诏令张信领取双份俸禄,将明成祖朱棣赏赐的“子孙世袭伯爵”,提高为“子孙世袭侯爵”,赐予丹书铁券,如果犯罪,可以免除张信两次死罪(谋逆大罪除外)、儿子则免除一次。

明仁宗在位时间很短,紧接着是明宣宗朱瞻基继承皇位,张信仍然深受宠信。1427年8月,明宣宗命张信前往陕西整饬防务,授予极大自主决断的权力,向明宣宗提出的建议全部被采纳。

1428年8月,明宣宗朱瞻基准备征伐兀良哈,命张信留守北平负责管理都城事务,受到明宣宗的多次赏赐。

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的时候,此时的张信已经年逾七旬,但是仍然多次将成祖老臣召进宫。

1436年2月,张信向明英宗上奏,表示母亲在南京去世多年,但是坟茔始终没有修葺,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希望能够回到南京修墓聊表孝心。明英宗恩准,特意赏赐钱财以资其费。

1442年5月,张信在南京去世,终年81岁,明英宗追赠张信为郧国公。

张信去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已先他而去,明英宗将隆平侯的爵位传给张信的长孙张淳,是明朝第2代隆平侯。

在明朝276年的国祚历史上,隆平侯共传递了10代人,第10代隆平侯名叫张拱薇,最后以战死沙场结束,算是与明朝有始有终。

如果单从武将能力上来看,张信不能算作一流战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副将身份出征,但是张信享受的荣宠待遇绝对要超过很多名将,究其原因,是靖难之役前夕的“通风报信”,这是改变朱棣命运的关键事件,因此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长久感念,这也成为改变张信命运的一件事,背后都是张信母亲“良言劝告”的功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朱元璋,北平,劝告,母亲,张信,朱棣,南京,张兴,王府,故事传记,建文帝,谢贵,北平,张信,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朱元璋,北平,劝告,母亲,张信,朱棣,南京,张兴,王府,故事传记,建文帝,谢贵,北平,张信,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朱元璋,北平,劝告,母亲,张信,朱棣,南京,张兴,王府,故事传记,建文帝,谢贵,北平,张信,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