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六年(968年)七月,北汉皇帝刘钧病逝,宰相郭无为一方面拥立刘钧的养子刘继恩继位,一方面秘密联络宋太祖赵匡胤,让他迅速带兵北上,待宋军到达,他会在城内起义与宋军呼应。
得到消息的赵匡胤大为兴奋,若能一举灭掉北汉,就能完成当年郭威,柴荣都没能完成的伟业,那时世人对他的篡位行为也就不再有所非议。
于是乾德六年(968年)八月,赵匡胤不顾“先南后北”的国策以及众人的反对,出兵讨伐北汉。赵匡胤在潞州集结了10万大军,拜李继勋为北伐主帅(河东行营前军总部署),全军浩浩荡荡地向北汉进军,开始了首次大规模的北伐行动。
但可惜的是,等宋军到达太原城下时,北汉政局再次发生变动:刘继恩被杀,他的弟弟刘继元继位。新皇帝登基后立刻清洗了前朝重臣,虽然郭无为侥幸逃过一劫,并再次被任命为宰相,但他的亲信基本都被杀了个干净,起事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由于宋军准备不足,太原久攻不下,不久边疆传来消息,契丹援军即将到达,宋太祖不得已下令撤军,宋军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
虽然北伐失败了,但赵匡胤灭北汉的雄心却被点燃了,开宝二年(969年)二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赵匡胤再次下令北伐,为了一次性解決北汉,太祖決定御驾亲征。一时间,宋朝大军在各条边境上云集,战争的恐怖阴影,再次笼罩了整个北汉王朝。
面对宋朝的倾国来袭,这位刚刚登基不久的刘继元,他居然临危不乱、稳如泰山,在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的同时,还特别干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一如既往地派使者携信件前往契丹,请求大辽皇帝出兵援助北汉。
根据史书记载:为了求来救兵,刘继元已经完全不顾自己的颜面了,那些悲痛欲绝、哀号流涕的语言,在这封求救信里频频出现:各种千恩万谢、感激不尽的词语,也是不绝于耳。
当然了,不管刘继元怎么写,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就四个字一一快来救我!
第二件事情,调“无敌将军”刘继业入京,负责太原城的一切安全。
当然了,北汉的刘继元在忙碌着,宋朝的赵匡胤也没闲着。
为了加大攻陷北汉的筹码,赵匡胤采取了权谋、军事两手抓的战术。在大兵压境的同时,赵匡胤再次联络了亲宋派郭无为,还亲自签署了40多份可以第一时间生效的委任状,并让使者携带它们偷偷进城,直接交到了郭无为的手里。
按照赵匡胤自己的定义,收到了这么一份大礼,郭无为不可能“无所作为”,他一定会联系死党,再次造反。到了那个时候,北汉40多位高官一起揭竿而起,那将是一种什么场面?我就不信太原还能守得住!
可惜的是,赵匡胤还是太自负了,他仅仅猜对了一半。收到了这份大礼后,郭无为确实有所行动了,但他仅仅用了一份委任状,去找了一个人。
面对这四十多份委任状后,郭无为仅仅留下了两份(一份是自己的),就把剩余的全部收藏了起来。
当然了,虽然40多个高官集体造反的场面没有了,但是对于赵匡胤而言,他还是有很大胜算的。因为郭无为带着这份委任状,去找了那个人,就是北汉的皇帝刘继元。
面见刘继元后,郭无为拿出了这份赵匡胤的委任状,并承诺道:“只要皇上您投降,赵匡胤立刻任命您为平卢节度使,其地理位置、辖区面积,绝对是首屈一指,着实让人眼红。
可惜的是,对这个平卢节度使眼红的人,只有郭无为一人而已。看见这份委任状后,刘继元啥反应也没有,他只是冷冷地反间道:“敢间爱卿,你觉得开封府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秦国公,这些头衔怎么样?是不是比平卢节度使更加威风?”
嗯?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郭无为惊讶地看着这位皇帝,一时间无话可说。
看见自己的宰相无语后,刘继元哼了一声,他继续说道:“那么爱卿,你觉得尚书令、楚王,再追赐‘恭孝”两个字当谥号,是不是更给力呀?”
此言一出,郭无为脑袋嗡了一声,差点晕倒过去。原来,这些比平卢节度使显赫百倍、千倍的头衔,正是两年前,赵匡胤赏赐后蜀皇帝孟昶的官职,而孟昶则是在投降宋朝两个月后暴毙身亡。
啥也别说了,郭无为眼泪哇哇的,这位皇帝根本没有想过要投降!而经过了这件事情后,自己的悲惨命运,也已经彻底定性。既然劝降不管用,那就开打吧!
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十七日,赵匡胤率军到达了太原城。
没有办法,对于北汉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而言,与其分散兵力,让赵匡胤各个击破,倒不如收缩所有的力量,死守自己的首都太原城。因此,太原城外所有的战略要地,包括那个兵家必争的团柏谷,都被刘继元无情地抛弃了。至此,这场战役的目的,反而清楚无比了。
对于北汉而言,目的非常明确:太原城,是他们唯一倚仗的堡垒:北方的辽国契丹人,则是他们唯一仰仗的援军。相反,对于宋朝而言,目的也非常明确了:攻陷太原城,消灭契丹的援军部队,这就齐活了。
好吧,任务明了,步骤清晰,双方都知根知底到这个境界了,那就开打吧。首先动手的,就是攻击一方的赵匡胤。有了第一的教训,他的第一攻击目标,就是那些契丹人。
为了对抗这些契丹人,赵匡胤下令:“契丹人得知我亲征后,必定会从滇州、定州、阳曲而来,你等在那里布下数万伏兵,等契丹人日夜兼程来袭后攻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果然,赵匡胤的预料完全正确。辽国的一路援军经过滇州、定州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里会有大宋的军队,因此他们损失惨重,最终被赶了回去。而辽国的另一路援军路过阳曲时,更是损失惨重。宋军俘虏百余人,获得马匹七百余,并得到了一千个人头。
接连获得这么两场大胜利,成功击败了契丹的援军后,赵匡胤喜出望外,他下令在太原城外找一个开阔的地方,把这一千个契丹人头码放整齐,并让城里的所有北汉人都能看见。
怎么样!服不?降不?还是继续干?城里没有反应,看来北汉是打算负隅顽抗到底了。好吧,那我就成全你!
开宝二年(969年)三月ー日,赵匡胤下令,给我找几万个民工来,至于是回大宋找,还是在北汉就地取材,你们自己看着办。但是,一定要快!我要在太原城外修建四座巨大的营寨,用它们去攻打太原城!还要在它们之间,筑起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这新建的四座营寨。
看见没有,当年郭威收拾李守贞的战术,又被赵匡胤完美地“重演”了。当然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围困河中城的时候,郭威实施的是“围城必缺”。
战术,给敌人逃跑的希望。然而,面对这个死不悔改的北汉,赵匡胤就不用那么客气了:四面围城,全都给我上!
令:李继勋攻东门,赵赞攻西门,曹彬攻北门,党进攻南门。这四人不分主次,谁也没有佯攻的任务,只要你有本事,谁都可以当主攻!
就这样,赵国胤的部队开始了大规模的行动,他们一边忙着攻城,一边忙盖房子修堡垒,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宋军们更是忙得要命。
原来,一切都在赵匡胤的意料之中,就跟当年的李守贞的一样,为了清除这四个巨大的“毒瘤”,刘继元也只能选择夜袭,去偷袭赵匡胤的建筑工地了。
当然了,这种偷袭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次,刘继元派兵偷袭了赵赞的营地,惨败而归,留下一千多具尸体。
第二次,刘继元派兵偷袭了党进的营地,被这个怒不可過的“猛张飞”追着打,最后逼得主帅刘继业跳了护城河。好在太原城上顺下一个大箩筐,刘继业这才被拉了回来,要不然他就被党进斩首示众了。
第三次,刘继元派兵偷袭了李继勋的营地,还是惨败而归。
第四次,刘继元不派兵偷袭宋军营地了,而是选择了那些攻城器具。结果呢,一战过后,宋军所有攻城器具完好无损,汉军丢下了整整一万具尸体,狼狈而回。
第五次…
没办法,命苦不能怨皇帝呀。这种天天被人耍的感觉,真是生不如死呀。
当然了,被耍到了一定程度后,刘继元也要耍一回人了。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突然之间,这黑夜笼罩的太原城内,传来了四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字——北汉主降!
这一下子,赵匡胤高兴得都快虚脱了,战争终于结束了。于是,赵匡胤下令所有士兵穿好礼服,在大营外一字排开,准备用最高的礼仪,接受北汉君主的投降。
结果,就在这个冰冷刺骨的露天地里,赵匡胤等了整整一夜,直等得月亮都下班了,太阳都重新上岗工作了,赵匡胤这才惊讶地发现:被耍了!
至此,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就是赵匡胤第二天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天宋军的具体表现。
除此之外,血灌瞳仁的赵匡胤下令:增兵,给我倾尽全国之兵,我一定要踏平这座城池,千刀万剐了那个愚弄我的小儿!
看这个架势,赵匡胤真是气疯了!
就在此时,左神武统军陈承昭进言道:“陛下请看,您早就在这里驻扎了千万精兵猛将,为什么不用呢?”
一听这话,赵匡胤当时就一头雾水,他将目光向着陈承昭手指的方向看去。就在这个时候,赵匡胤的眼中一下子露出了久违的喜悦之情,他高兴地说道:“陈将军此计甚好,我立刻依计行事。”
原来,他们看见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史称汾河。这条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此河不仅水量丰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汾河的水平面,要比太原城高。
这就怪不得宋军了,谁让您修太原城的时候,非得选低洼的地方呀。很快,宋军很快就修好了一条人工渠道。在这条渠道的引导下,波涛汹涌的汾水,开始源源不断地冲向太原城。没过多久,太原城就成了一片海洋。
为了避祸,太原城的网民只能爬上自家的屋顶,处处等待救援,家家号哭不断。即使是北汉君主刘继元,他的宫殿也被淹得够呛。
面对这种局面,赵匡胤却不急于进攻了,他反而饶有兴趣地观看起这场盛大的“游泳表演”。赵匡胤要好好地看看,这座坚不可推的太原城,在汹涌河水的进攻下,它到底能扛多久?
事实证明,北汉这座号称“不破”的都城,果然名不虚传。宋军都把太原城折腾成这样了,即使它南面的一段城墙都被冲垮了,宋军依旧无法前进一步还是无法攻破这座“不破”的要塞。
除此之外,为了鼓舞全军的士气,北汉君主刘继元一不做、二不体,他把自己的宰相、那个投降派的郭无为吊死在了城墙上。
在目睹了君主如此的心狠手辣后,北汉守军无不毛骨悚然、心惊胆战,他们纷纷表示拼死杀敌,以报国恩。一时之间北汉军士气大振。
至此,战局完全出乎了赵匡胤的预料,他曾经自信地以为:北汉,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然而,就是这最后一口气,却让他们挺了过来。
战局打到这个分儿上了,宋军的士气开始急速低落,一个不祥的阴影正在他们的心里慢慢形成:太原城,真的没法攻破了?
人就是这样,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宋军焦头烂额之际,一条重磅消息从遥远的北方传来。它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劈得赵匡胤找不到北,也久久无法释怀。
这一天,大辽的穆宗耶律璟被人刺杀致死,享年39岁。
对于辽国网民而言,这位暴君的命丧,绝对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然而,对于宋朝网民而言,这却是一件极其悲痛欲绝的事情了。尤其是辽国的这位新的君主,还是一个年轻有为,创造了一个“景宗中兴”的耶律贤。
辽国新皇登基,自然要有新的气象,否则的话,要如何威慑天下,让所有诸侯继续臣服自己。
于是,耶律贤下令,再次派兵支援北汉,共同对抗宋朝。而且这一次,援军的统帅,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乌珍。
北院大王差不多就是中国的左丞相了,这是天字第二号人物!与此同时,赵匡胤还得到了另一个惊人的消息,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已动身,不日就会到达。
这一下子,赵匡胤被眼前的事情震惊了。他清楚地知道,契丹刚刚换了个国王,因此于情于理,契丹都不能丢这个颜面了。这オ才倾尽全国之兵而来,意欲跟自己决一死战!
怎么办?现在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了。
第一,打跑这只支援北汉的部队,继续攻城:第二,事己至此,全军撤退。要知道,在得知契丹人卷土重来后,这支闻战而进、遇险不退的大宋皇家禁军,他们反而爆发出了空前的士气。殿前都虞候赵延翰更是叩首请命:“愿先登急击以尽死力!”
对于这个问题,赵匡胤做出了英明的決定,他也再次证明了,自己比十年后那位号称更加“英明”的皇帝,要英明得多。
出兵四月、粮草将尽、师老兵疲、后续乏力,赵匡胤比谁都清楚,这些意味着什么…
还是撤退吧。
开宝二年(969年)四月,在契丹援军到达前,赵匡胤率军安全地撤退了,也落下了这一次讨伐北汉的帷幕
当然了,宋军难得来一次,也不能白走,必须要刘继元给一些“赏钱”。于是,赵匡胤下令釜底抽薪,直接带走了太原周围一万多户居民。
一万多户居民,这到底是多,还是少呢?对于大宋这个庞然大物而言,这些人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然而,对于北汉而言,这就等于是挖走了刘继元的心头肉了。
要知道,等10年后北汉投降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数目,也就不过三万五千户。可见,赵匡胤一ロ气带走了一万多户居民,这怎能不让刘继元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不管怎样,赵匡胤率军撤退后,北汉从此平安无事,它将继续这样苟延残喘下去,再苟且偷生整整10年。
开宝二年(969年)五月,赵匡胤班师回到了开封城,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宋军撤走几天后,太原城的城墙就因为长时间积水浸泡,开始出现大面积倒塌,这也许就是天意难违吧!
虽然没有攻陷北汉,但是赵匡胤已经把它毁成一栋烂尾楼了,只要随时再补上一脚,北汉这座“破楼”就会轰然倒地了。而这座“破楼”成了宋朝与契丹的分水岭,它继续替宋朝“抵御”着契丹,可以让赵匡胤继续讨伐南方,而不用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