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人制度”是某些人经常说“蒙古族”黑暗统治的“原罪”之一,至于“处女权”更是对汉人、蒙古族的集体污蔑,这个咱们不说,先说“四种人制度”。
“四种人制度”首先,你从《元史》这样反元朝势力的对其各项制度的总结看,完全没有。“四种人”确实有,但“四种人”只是四种“地域”在元朝初期的政治制度上的好处,与经济上、文化上没有关联。
元朝赵孟頫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人只是四种“人类与地域的归结”。汉人说的是金人和汉人、契丹人以及所有生活在“金国”的人。南人也是南宋境内包括汉人在内所有民族的人。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与统治者关系远近和信任厚薄。
同样,没有民族关系,同一个民族也会如此。比如朱元璋信任安徽人,淮西人最受他的信任。同样,他对于江浙地区的人的不信任比江西还要深。
元世祖称帝后统一南宋后才是元朝
我们先看看三个大臣,西夏汉人、金国汉人、南宋汉人。可以说,《元史》中,元世祖称帝之前不能算作“元朝”。
因为元朝是蒙古帝国在中国内的汉化王朝,这和契丹、女真(元朝女真人官员、明朝女真人官员可以充分说明某些谣言——元朝屠光了金人是多么地没有历史脉络)、满族一样,都有“汉化政权”和“原本地区”两个部分。
例如女真族在金国地区那就是“汉化政权”,和女真族在东北甚至北海道、库页岛等地区那就是“原本地区”。
契丹族的汉化更彻底但也有“少部分原本地区”,女真族、蒙古族的“原本地区”都不少,满族就属于女真族的部分地区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而成。因此,这些地区都是在“汉化政权”下的“中国朝代”。
例如元朝的皇帝包括谥号在内有多少和汉族政权不一样?在汉诗、汉文的水平上也是如此,例如元惠帝,也就是朱元璋赠的元顺帝。
他就写有两首汉文诗,诗文一:父疾精虔祷上天,愿将己算益亲年。孝心感格天心动,恍惚神将帝命传。母渴思瓜正岁寒,那堪山路雪漫漫。双瓜忽产空岩里,归奉慈亲痼疾安。
诗文二:《答明主》给洪武大帝:金陵使者渡江来,万里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圣恩无处不昭回。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总体上其汉诗有些词句还是可以的。
西夏、金人、南宋三大汉人系统的军事将领在元朝
A.西夏汉人的典型代表或说最高代表。
高智耀,窝阔台在位时主管:税收、教育、儒学医学等。
他建议忽必烈“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世祖遵。高智耀死)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子高睿。累赠推忠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宁国公,谥贞简。
其孙高纳麟,官至太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
张弘范
B.金国汉人的典型代表或最高代表。
像最有名的当属张柔,咱们后面会说。其共有11个儿子,其中有张弘略、张弘范二人,他们兄弟三人是金国汉人灭南宋的最关键人物。
还有右丞相史天泽。
另外,还有一员猛将叫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国汉人。因为扬惟中在河南、四川等地,调遣蒙古、汉军非常勇猛,他曾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其后元世祖更命其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
C.南宋汉人的典型代表或最高代表。
南宋地域汉人的元朝丞相。元惠帝时期。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仁杰之孙,胜之子也。
除此还有赵孟頫乃赵匡胤的后人,因此,死后被封为魏国公、谥文敏。。在元朝,和赵孟頫工作期间还有许多南宋朝臣,例如程钜夫,死后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袁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
曹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
齐履谦,字伯恆,父义,善算术。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
崔彧,字文卿,小字拜帖木兒,弘州人。
叶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人。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宋礼部侍郎肃之七世孙。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
姚燧,字端甫,世系见燧伯父枢传。
刘赓,字熙载,洺水人。
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
其他还有许多,像能在《元史》中记录在案的这140年(灭西夏、金开始到元亡)里,汉人官员名录是蒙古族、回回族、女真、契丹等所有人一样多。基本上汉人和其他民族各占官员的一半,而这些人可都是高级官员。
综上所述
我们说“四种人制度”把问题简单化了以及扩大化了。只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些人,为了展现革命而不惜对历史进行了“升级”,将“这种现象、规则”上升到“制度”。
“四种人制度”其实就是“地域和人的归结”是为了统治的安稳,根据统治时间和根据自身关系远近而制定的。这和所有少数民族政权没有不同,例如金人、契丹都曾经这样过,清朝直到雍正甚至乾隆时期对于南方汉人都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