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以诛杀功臣闻名,一个是被评论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汉高祖刘邦,而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要说朱元璋诛杀功臣,比起汉高祖刘邦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仅胡蓝党案就诛杀了一公、十三侯和二伯。
在明初四大案中,蓝玉案发生在最后。经此一案后,明初开国功臣中被封为公侯的,除了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四人外,其他功臣都被诛杀殆尽。
在明初大将中,蓝玉是继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之后,地位最为突出的的一员武将,深受朱元璋宠爱,而且还与朱元璋结成了儿女亲家。
那朱元璋为何要杀蓝玉呢?当年朱元璋是以谋反罪处死蓝玉的。其实所谓的谋反,只是朱元璋诛杀蓝玉的借口。清初史学家谈迁也曾说过——“蓝凉公非反也”,意思是凉国公蓝玉并没有造反。诛杀蓝玉,其实是朱元璋为大明江山的未来而下的一着险棋。
在蓝玉被杀的前一年,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太子朱标病死了。太子的死,对朱元璋的打击非常大。因为朱标是法定的皇帝继承人,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了。如果皇位继承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引发大乱。
按照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只能由嫡长子来继承,这样才能平息众多亲王觊觎皇位的野心。也就是说,朱标死了,应该由太子朱标的儿子来继承皇位。而此时,朱标的长子朱允炆才十五岁。朱元璋从中看到了形势的险恶。
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悍将,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尚且觉得难以驾驭,更何况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呢?想到这些,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开始在朱元璋心中酝酿,并在一年之后以雷霆之势展开。
所以,在一年之前,也就是朱标去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蓝玉悲惨的命运结局。试想,作为徐达、常遇春之后最能征善战的大将,蓝玉又是那样的居功骄横,甚至连元朝皇帝的妃子都敢随便乱动的人,又如何能够放心让他辅佐未来的小皇帝呢?
在朱元璋看来,此时的蓝玉必须除掉,反也得杀,不反也得杀,于是就酿成震惊明初的蓝玉案。而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蓝玉的诛杀并没能保住皇太孙未来的皇位。相反,正是由于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以致于在燕王起时,没有一员能抵挡燕王靖难军的大将。
试想一下,如果蓝玉等大将还在,燕王还敢起兵吗?或者说,燕王能造反成功吗?虽然成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起码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