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小冷知识仓(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一场决定王朝生死的战斗打响。战争的结果早在意料之中,胜利者姬发正领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商朝的都城朝歌前进,而此时的帝辛登上鹿台,身穿华服,保留着最后一丝帝王之尊,毅然决然的奔向火海之中。商朝就此灭亡,国祚八百年的西周就此拉开序幕。
商朝大军消失之谜
据历史记载,在牧野之战时,商朝的军队临阵纷纷倒戈,投降了周人,因此才能在一夜之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实际上,与周人对抗的军队并非是商人的主力军,而是在形势所迫之下,临时集结的军队,其中包括京都的自卫队,还有大量被商朝俘虏的各部落奴隶。在此等情况下,商朝失败也是在情理之中。那么,商朝的主力军去了哪里呢?
“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纣,攸侯喜勤王未果,不知所终。”简单的一句话留下无数的谜团,攸侯喜是商朝末年最重要的一个诸侯,统帅着殷商能征善战的殷军,封地在江苏淮夷一部,在牧野之战的时候,他率领着10万大军前去救援,此外还有林方、人方、虎方等部落的15万人也正往朝歌赶。
可惜一夜之间,已经改朝换代,商朝大势已去。历史的记载戛然而止,只知道攸侯喜不愿意投降周人,却没有记载他到底带着这二十几万的大军去了哪里?
殷人东渡说
对于这个千古谜团,考古专家一直没有放弃追寻的脚步,直到三千年后的今天,历史考古界发现了一个事实,在追溯史上的遗迹时,发现殷商遗民消失的同时,在中美洲突然兴起了具有浓郁殷商文明特质的奥尔梅克文明。于是就有了殷人东渡的说法。
学界推测,殷商大军遗民一部分随着军队首领渡过太平洋到达中美洲,成为如今印第安人的始祖。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是英国学者梅德赫斯特,他在翻译中国古典文献《尚书》时,提出周武王伐灭殷纣王时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的说法。
1967年美国学者迈克·周再次发表的论文指出,在墨西哥东海岸的拉本塔发现的美洲最早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那么奥尔梅克文明和殷商文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有何相似之处。
奥尔梅克文明和殷商文明的相似
文字上的相似。墨西哥东海岸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上刻写的文字和商朝后期的甲骨文是属于同一体系的文字。在奥尔梅克遗址拉文塔太阳神庙祭祀中心地下发掘出十六尊高约七八尺的翡翠、蛇纹岩长颅或方形高冠雕像和六块玉圭。
在这16尊玉人身后左边的两根玉圭上刻有明晰的文字,其上竖刻写着7个以直线和稍弯的斜线构成的文字,其形体结构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正相一致,对照甲骨文可以解释出现代汉字。同时在这六块玉圭上,发现了铭刻着的殷商文字。经有关学者解读,这玉圭上刻写的正是殷人远祖、高祖、始祖、先公先王名号谱系。
生活习俗上的相似。奥尔梅克文化上的神人雕像前摆放着这些高大的头像与殷墟王陵区商王大墓周围众多身首异处的祭祀坑相似,商人习俗和中美洲经久不衰的猎头习俗相似。在印第安民族中的传说与中国的神话相似,比如造物主狗酋达造了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本来是轮流值班的,但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却全部出动,百姓对此苦不堪言,于是狗酋达就毁掉其中的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
除此之外,美洲印第安人广泛流传着《侯喜王歌》。在歌中记叙了侯喜率领25族历经万难终于抵达美洲的事迹。墨西哥西海岸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陶器上,刻有二十多个“舟”字,在甲骨文中“舟”字是一段剖开的竹子,原产中国的涕竹在本土失踪,却在美洲生长至今。
商朝25万人集体远走他乡,在他们出发前自然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最后他们来到了中美洲,在这里会盟。而舟就是他们二十五族会师时留下的盟书。“舟”字表达了他们对劫后余生的感恩。
在中国,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这个假说。不过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文字和文物的相似完全有可能是巧合,毕竟地球上的早期文明千千万,有那么两个文明存在相似度也是有可能的。虽然目前确实还没有发现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发展的古迹,但是没有发现不代表没有。因此考古界也是争论不休,那么你们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