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关于成都的自然山水的调子是谁定的?杜甫。他怎么定的?用一首一首诗歌定的。”一千多年前,杜甫从远方长途跋涉来到蜀地,在成都安顿之后,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安稳的时期。备尝世事动荡、旅途辛苦的杜甫,强烈想要在成都营造一个家园,让肉身和灵魂都能找到“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所在。一千多年后,在一个早春,杜甫的异代知音、著名作家阿来,开讲杜诗里的成都,以诗走近一个伟大的灵魂和他笔下的唐代成都。
自2022年2月12日在阿来书房的首场开讲,至2022年10月29日在雪山脚下的第九讲,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杜甫成都诗”系列讲座,已举办了九场。在这九场讲座中,阿来以一首首杜诗为线索,旁征博引,从诗歌欣赏、文学史变迁、城市史等多个角度展开讲述,妙语如珠,金句频出,成为一道靓丽的精神文化风景线。封面新闻对这九场讲座,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众多喜爱古典诗词,钟爱杜甫或者喜爱阿来的读者们,在现场,在云端,赶赴一场场文化之约。
阿来在四姑娘山下(陈羽啸摄影)
又是一年春来早。阿来“杜甫成都诗”讲座精彩继续。2023年2月4日,恰逢立春之日,该讲座即将在阿来书房开启第10讲,这也是2023开年来第一场讲座。阿来为此已准备好对10首杜诗的讲义。分别是《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徐卿二子歌》《戏作花卿歌》 《因崔王侍御寄高彭州一绝》《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逢唐兴县刘主簿弟》 《重简王明府》《狂夫》《野望》《不见》。在《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中,“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句子,让人生发对春天的无限喜爱;《狂夫》中的“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则让大家再次看到杜甫用典的功底。《孟子》记载,孔子曾听《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不见(近无李白消息)》中,杜甫写出自己对李白的高度欣赏和深深理解,“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阿来在雪山下讲杜诗(陈羽啸摄影)
在本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中,阿来以《成都府》开篇,他特别欣赏这首诗的移步换景式、记录叙事风格,阿来认为杜甫写的另外一首成都诗歌《赠花卿》就是印象派。“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成都府》是杜甫从甘肃来到成都写的第一首诗,他把自己一路上行走、观察、发现、体验、感受、情感起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表达出来,成为千古诗句。阿来说,《成都府》这首诗不是杜诗中最出名的,大众流传度不高,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第二场中,阿来说到“古往今来,太多的人,造过太多的房子。但是如今都不在了。那么,杜甫草堂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能穿越风雨,被努力维护实体的存在?其实就是因为关于草堂的诗歌依然在。有语言、诗歌、文学在,生命力就在。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其实,对于文学家来说,是我写故我在。”在第九讲中,阿来带大家来到四姑娘山山脚下,海拔3000多米的露天讲台背后就是巍峨高耸的幺妹峰。四姑娘山,不仅是杜甫笔下的诗和远方,也是阿来追寻内心平静,探索自然的完美之地。他说:“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每年都要来四姑娘山,有时一年还会来三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