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一下,题目中的两个“南人”含义是有些不一样的,宋时的“南人”,是指相对中原而言的南方人;而元朝时的“南人”,是指南宋统治下的人,虽然南宋在地理位置上也属于南方,但两者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一样。
元朝和南宋版图
先来一则小故事:宋真宗准备以王钦若为相,他询问王旦,后者回答道:“臣见祖宗朝未曾有南人当国者,虽古称立贤无方,然须贤士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议也。”什么意思呢?就说北宋立朝以来,没有南方人当宰相的,这在北宋似乎成了一个规则,王旦不希望宋真宗破了这个规则。
不得不说北宋时期的宰相就是“刚”,王旦一日在世,王钦若就不得为相,直到王旦去世之时,王钦若这才有出头之日。
不过还要补充之下,王钦若虽然有才,但品行却不怎么好,或许是王旦看出此人内心深处的不堪,所以托着“祖宗朝未曾有南人为相”这一惯例,拒绝了宋真宗的提议。
再来一则小故事:还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十分喜爱有着“神童”美誉的晏殊,并有意将后者作为副宰相的人选来培养,当时的宰相寇准就说:“殊,江外人。”什么是江外人,就是南人,不过宋真宗这次硬气起来了,以一句“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将事情给定了下来。
可以说这两件事成为了北宋宰相人选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南方人开始陆续入朝为相,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宋神宗时期以“天道不足变”而开始变法的王安石。
应该说“南人不得为相”只是发生在北宋初期,而且只限于宰相之位(宰相自然是正宰相,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宰相以下的官职是南北人皆宜。
时间往后,在元朝中期,元成宗时代开始有了一条明文规定:汉人南人皆不得为正官,汉人由于受元朝统治较久,还可入台省为官,至于南人,只能靠边站。
又是“汉人”又是“南人”的,好像有点乱。这里得说一说元朝的四等人:一等自然是蒙古人;二等色目人,即西域各国之人;三等汉人,即原来金国统治地区的人;四等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人。
按说汉人和南人本是一样的,只是因为被元朝征服的时间有先后,所以被分为了两等人,汉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要高于南人。
为什么堂堂一个王朝会有这样的顾虑?地分南北也就罢了,怎么人还有分南北的?
先说说北宋,赵匡胤是夺了孤儿寡母的皇位才建立宋朝,他接手的是后周的基业,但无论后周还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以中原为基础的,并未涉及南方,从赵匡胤960年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公元978年赵光义才统一南方,如果从后梁(907年-923年)开始算起,那么南北分开就有将近70年。
后周时期版图
因为分裂时间如此之久,江南百姓对南唐,吴越这些国家都已经有了深深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对北方政权并不十分感冒,这使得北宋前两代君王,对南人都有一番顾虑,不敢过于轻信,所以不肯以其为相。
但是到了宋真宗时代,北宋统一南方已有四十多年,南人归附之心已定,朝廷对南人的防范之心也就没有之前那么严重,所以宋真宗才敢让王钦若和晏殊为相。
至于元成宗时代的“南人不得为正官”,这应该与北宋前两任君王的心思是一样的,毕竟原来金国统治地区的人纳入元朝版图较久,可以稍稍放心,但南人入元较迟,难保没有异心。
但其实,元朝初期并没有这条规定的,毕竟那时的蒙古铁骑可以横扫天下,用一句话形容便是:实力摆在那里,不怕你有异心。即使有人起义反抗,蒙古铁骑顷刻之间就可以将对方给踏平。
而元成宗时期之所以出了这条规定,估计是蒙古人开始腐败堕落,蒙古铁骑的威力不再,所以不得不做出一些防范。
综合以上,宋初的“南人不得为相”和元朝的“南人不得为正官”,其性质就是一样的,因为不放心南方地区的人民,所以特意出了这么一条规则,严格限制南人当上高官。不过此举定然会引起南人的不满,所以一旦南人的民心稍微安稳下来,统治阶级就要立刻革除这条规则,否则的话,南人肯定会生变的,毕竟谁都不是好欺负的——就比如,安徽凤阳人朱元璋逆袭推翻元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南方为根据地征服北方的皇帝。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