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很多的人从小就展现出了一定才华,历史上对这些人进行了相关的记载,流传到后世以后成了有名的典故,例如凿壁偷光、诸葛恪得驴等等。在宋朝的时候,也有一个典故,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情,不过却没有告诉我们救的是谁,不免让人好奇起来。
虽然司马光读书非常厉害,但也仅限于他周围的人知道,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只是觉得司马光非常的好学。真正让司马光家喻户晓的事情,当属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并且还被写进了史记。《宋史》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个小孩子掉进去以后,挣扎了好一会,周围小孩子一个个都惊慌失措,直到掉进去的小孩沉了下去,不再发出任何声音,在场的小孩子都被吓坏了。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放弃了掉进缸里的小孩,只有司马光突然急中生智,捡起了一块大石头,使劲的向水缸砸了过去。
流传至今,老师都没有跟我提过,司马光救的小孩是谁,为什么老师从来都不提呢?难道是因为这个小孩长大以后不成器?还是成为了大奸大恶之辈?其实,像司马光这样的小孩有很多,从小就显得非常的聪颖,长大以后却让人唏嘘不已,有人落了个坏名声,还有人被灭族。
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小孩,家里比较的贫寒,因此上不起学,但是他从小就比较有求知欲。因此每天在家帮父母忙完家务以后,就会独自一个人,跑到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周围的小孩子都嘲笑他,但是匡衡却不以为然。
私塾的先生见他如此的好学,所以就答应每天借一本书给他,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读完了书以后再来问。匡衡拿回家以后,由于家里太穷,晚上用不起烛光,所以他想了个办法,在邻居家的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微弱的光线读书。勤奋好学的匡衡,最后走向了仕途,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不过却因贪污腐败,最后被汉成帝贬为庶民,落了个坏名声,没几年就病死在了家乡。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十九》,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因为相貌狭长,因此长得有点像一头驴。再加上,平日里孙权有他有点矛盾,所以在一次群臣议会的时候,孙权让人牵了一头驴进来,并且用纸写下了诸葛瑾的名字贴在了驴脸上,想要借此羞辱一下诸葛瑾。
诸葛恪这个时候,还比较的年幼,看到父亲被羞辱,他急中生智想到了个办法。他跪下来跟孙权说自己想再添两个字,孙权答应了他,诸葛恪就在字后面又写了“之驴”两个,孙权和群臣看来后都被逗乐了,还把驴赐给了诸葛恪,他成功帮助父亲化解了危机。诸葛恪长大后拜为大将军,因轻敌而大举伐魏,失败后掩盖过错,变得独断专权,在公元253年,被吴主孙亮在宴会上杀害,并被夷灭三族。
上官尚光回老家以后,成了一位教书先生,有时候在私塾上,他还会跟自己的学生讲述这段故事,为了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他在后面还专门为司马光修建了一座感恩亭。这些事情都被记载进了,上官氏的族谱中,所以外人难以得知。
因此,课堂上的老师也不清楚这个被救出的小孩是谁,自然是没办法告诉我们,司马光救的是谁了,其实司马光救的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光救人这件事。这个典故是希望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或许就能够走出困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