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出家人往往都提倡修身养性,只有六根清净,才能专心研究佛法,普度众生。可是在宋朝时期却发生过一位尼姑状告和尚,声称和尚非礼她之事。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还是由朱元璋定夺,方才将事情平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沾染红尘的出家人
宋人庄绰曾在《鸡肋编》中的记载,远离朝廷的广南地区,曾出现过一种现象——市井里的店铺,多是僧人开设,他们因为经商而致富,且僧人允许娶妻生子,因此,当地的妇人在挑选夫婿对象时,总是以僧人为先。
这种现象,在《苏轼诗选·苏轼年谱简编》中,得到了侧面证实。据载,苏轼在嘉祐2年(即公元1057年),曾投宿在一家浴室院,这家浴室院由东京(今河南开封)城外一所名为兴国寺的寺庙所经营。
当时东京的房价不亚于如今的北上广深,许多在京城任职的官员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可是一所寺院却能经营起一所浴室院,且规模大至连苏轼这种名人都会前往居住。由此可见,当时的僧人大多非富即贵。
除了开设浴室院,一些僧人还会发放抵押贷款、摆摊出售美食、出租商铺和仓库,生意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可以说是遍布当时的所有行业。
除了寺院里的僧人,尼姑庵里的尼姑们也没“逃过一劫”。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相国寺每个月都会抽出五天,作为集市的用地,向外开放。在这五天里,各个尼姑庵的尼姑都会拿着自己的刺绣作品,前来集市售卖。
许是因为长期处于清静的环境,让她们得以专心创作,所以尼姑们的作品总是非同一般,颇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加之当时的朝廷并没有设置编织刺绣的部门,朝廷的刺绣活一直交由尼姑们打理。因此,尼姑庵靠着刺绣,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所谓祸福相依,有好就有坏。在这样开明包容的商业环境下,僧人和尼姑纷纷专心发家,虽然宋朝商业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佛家的戒律却如同虚设,世俗的不良风气,也逐渐蔓延至那些佛家圣地。
据载,在杭州城附近,就曾有一座尼姑庵,打着“佛教圣地”的名号,干着佛家人不该干的事。当时,因为名声远播,出入这座尼姑庵的僧人亦不少。一开始,僧人和尼姑们只是单纯地探讨佛教,到了后面,探讨的内容逐渐变质。
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中,就有所记载:凡是有大人物来庵里,尼姑庵必定会派年轻的尼姑为其服务,为此,尼姑庵甚至特意准备了一个房间,名为“尼站”。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才导致本文提及的故事的发生。那么,故事的前因后果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一切,还得从明朝时期,朱元璋的一次微服私访开始说起。
二、尼姑状告和尚
话说在明朝时期,身为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对体察民情一事格外看重,其在位期间,就曾多次微服私访,感受百姓生活。1369年,朱元璋再次带着大臣刘伯温来到民间。
两人一如往常地走在大街上,东逛逛西看看,就在朱元璋为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现状深感欣慰时,衙门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两人匆匆赶到衙门,只见一名尼姑跪坐在知县跟前,指着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和尚,大喊非礼。
明朝时期的风气并不如宋朝开放包容,可是僧尼经商,尼姑庵设立尼站类似的事,依旧没少出现,为此朱元璋还曾下过一道命令,禁止40岁以下的女子以及20岁以下的女子出家。没想到自己偶然出来体察民情,居然还有人往枪口上撞。这让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衙门内,知县眉头一紧,开始审问和尚,尼姑是否说谎。可是无论知县问什么,和尚始终不发一言。知县见状,只当和尚是在默认自己的话。
正当知县准备拍板定案时,余光突然瞥到了站在门口的朱元璋。普通老百姓没见过朱元璋,可他好歹也是个当官的,自然识得当今天子的容颜。
他连忙走下台,将朱元璋迎入衙门,又命人搬来椅子和点心,准备亲自招待。谁知朱元璋坐下后,却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审问。当着皇帝的面,知县也不敢草草了案,可是眼前的和尚一问三不答,案子根本无法往下审。
朱元璋见知县眉头紧皱,索性起身,亲自审案。他走到和尚跟前,先是装模作样地问和尚是否感到冤屈。和尚摇了摇头,依旧不说话。朱元璋又走向尼姑,让尼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遍。
尼姑得知眼前人是皇帝时,原本还慌了手脚,如今见和尚只摇头不吭声,心里暗暗自喜,表面却拽着朱元璋的衣角哭诉起来。
据她所说,她原本是在尼姑庵里,准备下一次集市要售卖的绣品。可是绣品还没完工,眼前的这位和尚就突然出现在庵内,声称要讨口水喝。
见是出家人,她便没有设防,谁知就在她倒水期间,和尚居然想要轻薄她。幸好门外有人路过,和尚才没有得逞。
尼姑的话说得条条有理,并不似撒谎,可既然是被路人所救,为何路人没有一同前来衙门?原本想要对尼姑动手的和尚,又怎会乖乖跟着尼姑来衙门?朱元璋打量着眼前的尼姑,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古怪。
三、细节判断避冤案
见朱元璋一直盯着自己却不说话,尼姑有些心慌,连忙借着抹泪的动作,挡住了朱元璋的视线。见尼姑躲躲闪闪,朱元璋心底的怀疑就更深了。
他朝尼姑走了几步,发现尼姑身上的胭脂味极重。虽说当时的尼姑抹胭脂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如果事情真的像尼姑所说,在来衙门之前,她一直在尼姑庵内准备绣品,那么她的身上应该沾染着佛门圣地独有的檀香。可是在尼姑身上,他只闻见了胭脂味。
再细看尼姑身上的穿着打扮,发现眼前的尼姑居然穿金戴银。即便当时的尼姑再怎么有钱,也不会这么明晃晃地穿金戴银。想到这,朱元璋已经断定眼前的尼姑在撒谎。
在他的再三审问下,尼姑最终还是扛不住压力,将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原来,这位尼姑所在的尼姑庵,一直设有“尼站”,这位尼姑就是在尼站里专门服侍贵人的。
当时,她刚刚服侍完一位贵人,那位贵人比寻常人家更为富有,身上带着不少金银珠宝。她贪念一起,居然用药将人迷晕,然后将对方的钱财洗劫一空,杀人抛尸。谁知就在抛尸期间,恰巧碰到了路过此地的和尚。
“尼站”的现象,在当时并不少见,但杀人抛尸可是违法的。尼姑为了掩人耳目,索性恶人先告状,大喊着非礼,将和尚拉到了衙门。
真相揭开,一旁静静打坐的和尚也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与此同时,衙门的官兵也前来报告,表示在尼姑所说的地点发现了一具男尸。在天子脚下杀人,无疑是在挑衅天子的威严。朱元璋大怒,当即下令将尼姑凌迟处死。
结语
和尚对此事闭口不谈,或许是对当时佛门风气的失望,可是他没想到,有一就有二,倘若他不忍心解决眼前的困境,那么就会有下一个陷入困境的受害者。幸好朱元璋路过此地,偶然遇到此事,否则此事还不知道会酿成什么大祸。
你对尼姑状告和尚一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