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招安后,并没有马上获得朝廷的封赏,而是先被派去攻打辽国、平定方腊之乱。说得难听点,梁山好汉一招安,便沦为了朝廷的炮灰。直到平定方腊之乱后,朝廷才下诏封赏梁山好汉。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反常的决定,即使朝廷想让梁山好汉当炮灰,难道不该是招安后就封赏梁山好汉吗?如果不封赏梁山好汉,怎能能笼络人心?怎能让他们死心塌地地当炮灰?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梁山好汉共108人,人数太多,朝廷的官位有限,不可能人人加封,而且,朝廷也不想加封所有好汉。比如王英之流,一个贪财好色的强盗,如何能做朝廷命官?所以,朝廷决定先让他们征战,再给剩下的立有战功的好汉加封。
其二,宋江招安的心情非常急切,也非常重视招安。这就好比一场买卖,买家比卖家心理更急迫,卖家见状,当然不会再给买家优惠。换言之,如果宋江的招安心理没那么急切,朝廷绝不敢做这个冒险的决定,万一梁山好汉因为朝廷没有封赏,又反对招安了呢?
平定方腊后,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战死59人,病逝10人,加上有12人无意做官,只剩下27位好汉回京接受朝廷封赏。
而接受朝廷封赏的27人中,真正授予实权的只有十二人,其他的多是授予荣衔。这十二人以及他们的官职如下:
先锋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呼延豹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花荣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柴进授
横海军
沧州都统制。
李应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
戴宗授衮州府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
毫无意外,这十二位好汉都是授予的武职,除了宋江和卢俊义兼任文职,毕竟好汉们大多文化水平低,无法胜任文职。那么,这十二位好汉中,谁的成就最大呢?或者说,谁的官职最高呢?
很多人以为是宋江,因为宋江是梁山老大,受封官职自然最大。其实,如果单纯地从官职的角度而论,宋江的成就并不是最大的。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宋代的行政区域分为州(府)、县两级,同时,朝廷又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州府的一级监察区,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北宋行政区域分为路、州(府)、县三级。北宋的路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省,而州(府)、县则相当于地级市和县。
所以,宋江的官职就很容易理解,武德大夫是武臣官阶,类似于今天的军衔,这只是一个荣耀,没有实权,且不理会。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楚州安抚使、兵马都总管两职。在这里,原著有个常识性错误,安抚使是朝廷派到“路”的官吏,管理一路民政,州不可能存在安抚使。但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原著意思,我们权且将它当作一州民政长官。因此,宋江的官职相当于楚州市长兼楚州军分区司令员(兵马都总管和兵马总管、都统制都是武职,掌管当地军事)。
而作为梁山二头领的卢俊义,他的官职略低于宋江,相当于庐州市长兼庐州军分区副司令员。
作为梁山三头领的吴用,官职就要比宋江和卢俊义差许多,武胜军承宣使是个虚职,无定员,无职守,虽冠有军名而不赴任。
其余的九位好汉,都是掌握实权的武职,而且大多是府级军事长官,也就是军分区司令员级别。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三人是个例外。
第一个例外是呼延灼。他官拜御营兵马指挥使,从名号就可以看出,他是朝廷禁卫军的军事长官之一。那么,呼延灼的官职到底有多高呢?其实也没有多高,北宋禁军军制,“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也就是说,呼延灼手握禁军500人,相当于京城军区的一个营长。
第二个例外是关胜。关胜官拜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乍一看,这不是个府级军事长官吗?和其他好汉差不多。非也,大名府可不是府,而是路,而且不是一般的路。北宋有“四京”,除了东京开封,还有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关胜作为大名府的正兵马总管,相当于大名府军区司令员,而由于大名府是北宋四京之一,所以关胜的地位比普通军区司令还高,相当于战区司令员。
第三个例外是花荣。花荣和关胜一样,也是战区司令员,因为正如前文所说,他所在的应天府(北宋的应天府不在今天的南京,其首府在今天河南商丘),也是北宋四京之一。
由此可见,梁山好汉招安后,成就最高的应该是关胜和花荣,他们的官职均远在宋江之上。作为战区司令员,关胜和花荣手下随便拎出一个将领,军衔都可能比军分区司令员的宋江高。
当然,这只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而站在原著的角度,可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是宋江的官职最高。因为作者显然(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把北宋的州当成了东汉的州,而把大名府和应天府都当成了府(关胜和花荣便成了军分区司令),东汉的州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域,宋江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兵马都总管,自然是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