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后,亡国的臣民都会沦为战胜国的俘虏,大多女子会面临两种结局,一是成为战胜国君王的姬妾,二是被送进军中,供将士享用。
后蜀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就被宋太祖赵匡胤纳入了后宫,花蕊夫人感慨于自身遭遇,作了一首流传千年的诗。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帝国,是为宋太祖。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也都知道,宋朝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与其他民族政权处于并立对峙的状态中的。
北宋王朝的对手,除了辽、金之外,还有后蜀、高丽等等,但这些政权都不如前两者强大,北宋自然不会畏惧它们的存在。公元964年,宋太祖派兵征讨后蜀,而此时后蜀的统治者是孟昶。
孟昶虽继承了帝位,可他却整天不务正业,一味地沉溺于声色犬马中,恨不得将后蜀境内的所有美人都变成自己的妃子,供他娱乐。由于这位后蜀主如此不堪大任,导致国内也积贫积弱。
所以,宋太祖仅用了66天的时间就推翻了后蜀的政权,而在这位宋帝征服了后蜀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占了孟昶的花蕊夫人。
宋太祖并未亲自参与到这场战火之中,他是在宋军凯旋归来后才见到花蕊夫人的。史书有载,在孟昶和花蕊夫人被押送进入了北宋都城汴京后,孟昶离奇去世了。
因此,民间就有传闻,是宋太祖为了一己私欲,就让人毒杀了孟昶。这样一来,这位君王就能够将花蕊夫人揽入怀中了。
作为一朝天子,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为什么宋太祖会冒着被史书诟病的风险,还要拥有花蕊夫人呢?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用这样的诗句形容过花蕊夫人,即““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也就是说任凭天下的花再娇艳,它们都不及花蕊夫人的天香国色。
在孟昶统治时期,花蕊夫人就深得君王宠爱。史书有载,花蕊夫人喜爱芙蓉,孟昶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命人在城中种满了芙蓉树。因此,在赵匡胤见到花蕊夫人后也被她的倾城风姿给深深地迷住了。
于是,宋太祖就封她为妃。可对于花蕊夫人而言,她失去了自己的君王孟昶,还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楚,她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据说,花蕊夫人还偷藏过孟昶的一幅画像,夜夜睹物思君。
有一次,宋太祖召见了花蕊夫人,并询问她知不知道后蜀亡国的原因。花蕊夫人并非只有美貌,她也才华横溢。在被押解到汴京的途中,她还在驿站的墙上作了一首《采桑子》。
原文“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词句字字诛心,无一不在诉说着亡国后的悲惨境遇,就连春暖花开时节,也觉得度日如年。
既然花蕊夫人能吟诗作赋,那么她又是以一首什么样的诗回答宋太祖的这个问题的呢?她当即作了一首《述亡国诗》。
诗歌原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的意思是,宋军兵临城下,后蜀君王孟昶竟在城门上就竖起了白旗表示投降。但此时的花蕊夫人还身在后宫,她如何得知这国破的消息?
后蜀的十四万将士齐刷刷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他们根本就不是能够保家卫国的男子汉!
这首诗歌的第一句,花蕊夫人用了“竖降旗”三字用以形容孟昶的无能。身为后蜀主,孟昶理应要保护这个国家,可他却荒淫误国,导致蜀国都没有反抗的能力。
而第二句,花蕊夫人将自己从亡国这件事中撇清。大家也都知道,古人向来喜欢将国破一事归结到女子的头上,比如说因烽火戏诸侯而亡国的周幽王。
如果褒姒对周幽王不那么冷淡的话,那么这位周天子也不会想出如此荒唐的法子来博美人欢心。后世会将周幽王的这个错误归咎到褒姒的头上,称她是祸国殃民的妖孽。
假如没有她,周朝也不至于灭国。但没有褒姒的话,周幽王的身边也会有其他的女子,似乎史书将一切过失都推到女子的头上,会让这些君王的亡国理由看起来正直一些。
所以,花蕊夫人作的第二句诗中,她就直接点名了自己在深宫之中,如何能得知前线战事。
第三句诗文描写的是后蜀的十四万大军投降的“壮观”场面。史书有载,当时侵入后蜀的宋军不过寥寥数万,与十四万相差甚远,可宋军还是轻易夺得了战事的胜利。
这实际上就是在嘲讽后蜀的君臣,他们丝毫都没有战斗的意志。如果浴血奋战的话,后蜀的结局很可能就会改写,可他们不但没有拼死杀敌,反而不约而同地降了大宋。
在这里,花蕊夫人表示出了她的愤恨,在她看来,亡国并不是耻辱之事,可不战而亡就是一个笑话!
再来看看第四句诗,即“更无一个是男儿”,到了诗文的最后,花蕊夫人的情绪也上升到了最高点,她直接痛斥了那些后蜀将士,讽刺他们根本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男子气概。
这首《述亡国诗》将花蕊夫人的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她的心中还念念不忘着后蜀,但宋太祖仍旧对其十分宠爱,甚至还生出了想要立她为后的念头。
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丞相赵普的反对,他认为“亡国宠妃,不足为天下母,宜另择淑母,才肃母仪”,因为花蕊夫人曾经是后蜀主的宠妃,她出身并不清白,所以不能担此重任。
宋太祖的这个念头在遭到了赵普的拒绝后就暂时搁置了,可“最是无情帝王家”,宋太祖在获得了年轻的新后之后,逐渐也冷落了花蕊夫人。
失去了圣宠后的花蕊夫人,也陷入了悲伤之中,在40岁的时候就草草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