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谁来收尸?一个狱卒站出来,盘点悲剧英雄背后的收尸人
我们常说,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这句话说的是极个别的情况。现实往往是,小人物改变历史的很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却能丰富历史、延续历史、成就历史。
小人物与历史挂钩,并见诸文献资料,常常与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有了交集,否则很有可能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如果将小人物与悲剧英雄联系起来,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岳飞之死就和一个叫隗顺的狱卒有了联系。
关于岳飞之死说法很多,我们暂不细说。总的就是,在岳飞北伐节节胜利,正踌躇满志之时,引起了金人的忌惮,金朝派出使者对秦桧说,如果要求和,岳飞就是最大的障碍。
在秦桧的运作下,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岳飞回到临安后,兵权被解除,后在秦桧等人的密谋下被捕入狱。
没过多久,岳飞等3人就被判处死刑。这一年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时年39岁。
根据正史记载,岳飞惨死的地点并不是大家熟悉的风波亭,而是连苍蝇都飞不进去的大理寺监牢。
岳飞抗金,南宋人人振奋;如今冤死,人人为之惋惜。但在秦桧权势的震慑下,这种惋惜也只能暗自发声,不敢有丝毫的行动。
大理寺中狱卒隗顺站了出来,他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将岳飞的尸体悄悄地背了出去,埋在城外曲从祠旁。为了日后方便辨认,他将岳飞妻子的订婚玉牌拴在岳飞腰上,还在坟前种下了两棵树。
做完这一切,隗顺便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一同消失的还有有关岳飞尸首的秘密。
隗顺将这个秘密藏在心中,直到临死前才告诉自己的儿子,但由于岳飞案没有昭雪,这个秘密只好再次流传下去。
时间一晃过了20年,到了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他有意北伐,必须打出岳飞这杆旗帜,这样才能顺应民意。
赵昚下旨为岳飞澄冤昭雪,“追复原官,以礼改葬”,同时以500贯白银的高价悬赏岳飞的遗体。
隗顺之子这才把一切告诉了官府。由此,岳飞的遗骨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这就是我们时时瞻仰的“宋岳鄂王墓”。
如果没有隗顺,“青山有幸埋忠骨”将不复存在,岳飞之忠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冲击相信也会逊色不少。
由岳飞很自然会联想到袁承焕,袁承焕的悲剧后面也站着一个小人物。
己巳之变后,朝中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勾结的声音不断,后来袁承焕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治罪。
崇祯三年,也就是公元1630年,袁崇焕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而他本人被凌迟处死。
施刑那天,万人空巷,“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喧闹之后,便是无尽的凄凉,袁承焕的头颅被挂在广渠门外示众。入夜,风起,一个人影悄悄走在广渠门下,他取下袁崇焕的头颅,带回自家后院埋葬,从此开始隐性埋名的守墓生活。
他是袁承焕的部下,姓佘,名字不详,广东人。我们可以称他为佘义士。佘义士临终前留下了三条遗训:一是自己死后埋在袁督师一侧;二是佘家后人世代守墓,不准回广东老家;三是佘家可以读书,但不能做官。
佘家人世代守护袁承焕之墓,这一守就是17代,时间跨度长达390多年。
在悲剧英雄面前,隗顺、佘义士并不是孤独的两个。
文天祥死后,刑场上来了10位江南义士,他们冒死来为文天祥办理后事;于谦冤死后,一个叫陈逵的官员帮忙收敛;史可法死后,尸体不可辨认,扬州民众以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这些小人物虽然深处黑暗,但内心向往光明。在大义面前,他们置生死于不顾,不惜用一生,甚至用子孙后代的力量来守护,令人肃然起敬。
英雄虽然落寞,但死后并不孤独;小人物虽然卑微,但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