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支持。
介绍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当皇帝有钱的时候,政治清明的标准之一就是徭役轻、赋税低。
不难看出,徭役制度和群兵是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都有。
但在这些过度劳累和受压迫的服务群体中,有些人的痛苦更大。他们是宋代的军事工匠。
关于宋代兵工制度和兵工服务的秘密,鲜为人知。本文着眼于宋代的军工制度,展现了宋代军工的困境与仇恨。
一、宋代的军工制度究竟是什么
徭役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之一。统治者强迫人民无偿为统治者工作,滥用人民的权力为统治者的享乐或国家建设服务。
在徭役制度中,有许多类别的军人。有纯体力劳动的“强迫劳动”,也有具有一定技术和手艺的“工匠”。宋代的军工是“手工业”的一部分。
宋代的军工虽与传统的徭役大不相同,但他们并不都是无偿劳动,可以领取朝廷发放的米粮俸禄。但其本质仍是一名征兵,只是与一般征兵区别对待。
这些宋朝的军工匠人,基本上都是身怀绝技的工匠,只是不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靠着手艺当普通人。军工被编入军队,是军队的一部分,受军队和朝廷的共同管辖,是在军队严格管理下从事生产活动的士兵。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这些技术人才,宋代统治者将他们编入军队,从而开创了军工制度。
因此,宋代的军事工艺制度是对军事工艺品的生产和建设进行选择、管理和组织的制度。
军工制度下的宋代军工,又称“军工”、“军工”。但无论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都与军队密不可分。他虽然是军人,但地位低微。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津贴都远低于军队中的普通士兵,这与军工工艺的来源不无关系。
宋代很多军贸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官征、刑征、换兵。
朝廷征兵是宋代军事工艺的主要来源。宋代征兵分为禁军和湘军,而军技大部分来自湘军,由官府征募。在招募过程中,官府会专门招收有技术人才的平民参军,然后将武将、工匠分散在湘军的队伍中,编入不同的军队、不同的行业。
关于将军匠们从厢军中改刺军匠的过程,还有更多详细的执行标准,《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相关记载:
“内禁军不及元等样者,改刺充以次军分;不堪披带者,充厢军;有手艺者试验,改刺充工匠,更不支例物”。
禁军之中有不适格者就发配入次等军中,招募兵员中有体弱或素质一般者就进入厢军之中,其中有手艺者就改刺进入军匠行列。
一级比一级低,这也导致军匠基本都是从上等军中刷下来的带艺之人,所以备受歧视和欺凌。
另外,朝廷也会把刺配罪犯作为军匠来源之一。宋代罪犯如果犯下较为严重但罪不至死的罪行,就会被处以“配隶”之刑。
受了这种刑罚的罪犯一者流放边关,二者就是本身具有手艺的罪犯会被直接编入军匠,或者将罪犯编入不太需要专业技术就能从事的军匠行列,比如铸币等行业之中。
这些罪犯的流入,就导致军匠群体格外受人冷落。毕竟,犯罪分子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会让人青眼有加的存在。以配隶军匠作为刑罚,宋代军匠的待遇之差,地位之低可见一斑。
宋代补充军匠还有一种比较少用的手段,就是士兵投换。即便是有官府招募和罪犯配隶的补充手段,宋代军匠数量依然捉襟见肘。
永丰监官员时常向皇帝进谏,希望可以扩大军匠规模,增加数量。
于是士兵投换,开始被应用于军匠招募之中。
所谓士兵投换,就是指在朝廷指令之下普通士兵进行流动,去填补一些空缺的岗位和职责。根据朝廷的需求不同,投换士兵的规模和范围都会有所扩大。
军匠群体在宋代要受到朝廷和军队的双重控制,又因为常从事铸币、建设宫殿等重要行业。
加之军匠群体中有为数不少的配隶罪犯,所以宋代军匠受到了最为严苛的管理和监察。
军匠们从事繁重的劳动和生产,却享受低下待遇,收到严格管理,是宋代被剥削压迫最严重的群体之一。
因此,朝廷想要让军匠们服从管理,势必需要一套完善严格的军匠管理运行制度。
二、宋代军匠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宋代军匠的踪迹遍布全国各个官营,或者有官府站台的机构和作坊之中,比如宋代陶瓷制造业的哥汝定官钧五大名窑、宋代的皇家玉石坊、各级官府采石场、铸币厂之中。
基于这样的情况,宋代的军匠管理制度,采用了中央机构统一管辖全国,再由各级地方机构分管的叶脉式结构。
在中央层面,宋代的军匠因为隶属于军籍,最高统辖机构是枢密院,由枢密院总管全国军匠调令和大规模征集军匠的权力。
在枢密院之下根据军匠名册、发布任务、监察等不同事宜分别由宣徽院、三司等机构管理。这几个机构,共同构成了宋代军匠制度中的中央管理部分,负责统计、管理宋朝全国各地军匠和地方军匠机构。
在地方层面,和中央一样带有军事色彩,因为军匠身负军籍,所以名义上的总管权力归属于各路转运司和诸州监军。
不过,因为军匠的实际工作不是在军队之中,而是在各地各级作坊和官营机构之中。所以,对军匠有直接管理责任的,是地方各级使用军匠的手工业作坊。
对于军匠们的日常工作任务安排和奖惩管理,都是由这些手工业作坊直接决定,军匠们的米粮津贴也是朝廷经过它们而发放。
有了合理的各级机构构成,还不足以让宋代军匠都得到妥善管理,还需要一套复杂完整的管理制度。宋代针对军匠制定了相当完备的管理制度,囊括了军匠的考核奖惩、工作评定、休息假期等诸多方面。
宋代军匠们最多面对的,就是考核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地方管理机构会不定期派人巡查各级手工业作坊,抽查军匠从事生产任务的成果。如有不合格则要面临惩罚,如果军匠任务完成度高,就会得到奖赏。虽然赏罚分明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赏罚之间相去甚远,军匠得到的奖赏无非是一点粮食或者财物,但是一旦面临惩罚,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宋会要辑稿》中有相关记载:
“滑州知、通二员各降一官,应当职官各展三年磨勘,提举官、都大司人吏、滑州当行人吏、监桥官下军司桥匠、作头等,各科杖一百。
”
宋徽宗宣和三年,天成、圣功二桥毁于秋汛,各级官员及军匠都被追责,官员各有贬职,军匠们领受一百军棍,若是体弱者受了这一百军棍是要打死人的,军匠面对的赏罚之不平衡和苛责之重十分明显。
天成万桥
在宋代完整的军匠管理制度下,军匠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为统治者服务之中。在各地军械所中铸铁伐木制造兵器,在陶瓷、玉器、酿酒、采石作坊中为统治者生产奢侈品,为统治者修剪宫殿、陵寝,从事铜币铸造和造船业等等。
三、宋代军匠制度的影响
宋代军匠制度,是众多服役军匠悲剧产生的罪魁祸首。对于他们而言,是彻头彻尾的时代悲剧。
但是军匠制度对于统治者来说,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利用管理方式,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军匠制度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军工作为军人,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和管理。他们的工艺技术和产量往往是一流的,如瓷器、玉器等,远远超过社会上的家庭手工作坊。军事工艺品和各行各业出口的产品远远超过了统治者的需要,大量的货物流向了民间,间接促进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助力了宋朝的经济发展.王朝。
宋代玉器
宋代的兵工制度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代以后,历朝对工匠的使用有了较为详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军商、民商均登记制册,不得转业。服务。
这些制度的出现或多或少带有宋代兵器制度的影子。这种对工匠的剥削和压迫,在封建社会一直存在。兵器之惨,不止于宋朝。
后世工艺
结语
宋代的军事工匠从事极其艰苦的体力劳动,输出大量的产品和社会财富,最后却受到更为严酷的剥削、压迫和不公平待遇。这是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表现,也是工匠的时代。悲剧。
幸运的是,这样的悲剧早已被时间的车轮碾压,军工的悲惨历史也随着其精湛的技艺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彻底成为历史。
参考
《续资治通鉴长篇》
《宋会要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