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孙权为了修复双边关系,将于禁作为礼物送回了魏国。
魏文帝看到这位临阵降敌的元老,许久未说话,脸上阴晴不定,最终还是安慰了一番,不久,还封于禁为安远将军。
你以为魏文帝原谅了这位高级将领的变节?那就太天真了!等待于禁的是皇帝亲自布置的温水煮青蛙式的羞辱一一你于禁不是怕死吗?那我就成全你,但得生不如死!这阴险很曹丕。
(于禁剧照)
一日,文帝要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于禁走进陵室,看见满壁的画。画面所绘的正是于禁被水淹七军的事。画中关公抚剑端坐,被缚的庞德怒发冲冠,而他自己,正跪地乞命。
于禁茫然地从陵室回家,带着羞愧、愤闷以及不安,不久,便暴病身亡。
二,
于禁是曹操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史书中说曹操得天下,五子良将贡献最大。于禁便在五子良将之中,排名第一!
于禁自青壮年追随曹操,征战几十年,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曹操倚重。
在曹操麾下,绝少有单独领大军远征的外姓大将,像徐晃、乐进,多为夏侯渊所督;张辽则长期随夏侯惇征战。
但于禁是个例外,襄樊之战时,曹操将七支重兵交给于禁,去解樊城之围,足见曹操对于禁的信任。
得知于禁投降后,曹操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喃喃自语:“于禁跟随我三十年,还不如一个降将庞德,真没想到啊!三,
让曹操没想到的事还在后头呢。
于禁降关羽后,关羽将于禁这些俘虏送到了江陵,荆州沦陷后,于禁又落到了东吴手中。
孙权并不想特别为难这位曾经声名赫赫的老将,外出和酒宴时常要于禁作陪。
有一次,孙权和于禁一同骑马外出散心,吴国大臣虞翻大喝一声:"你一个降将,竟敢与我主公并行!"举鞭要打于禁,被孙权制止。
又有一次,孙权大宴群臣,众人狂欢。于禁听着音乐,却默然流泪。虞翻大声责骂:"你装什么哭,难道哭就能免去你的罪?这个虞翻肆意污辱于禁,但于禁却千方百计说虞翻的好话,讨好他。
一个曾叱咤风云三十年的名将,为了活命,竟这样没底线,真是想不到!
四,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三国乱世,降将颇多。张辽、文聘、张绣等均为曹魏降将;蜀国的姜维、魏延、夏侯霸等都是降将;在吴国,太守慈和甘宁等人也是降将。
为何于禁降敌,就会让人如此瞧不起呢?
这些人来到新主人这边后,马上就成了新阵营的主力,他们是没有“从一而终",但他们对新主人却是忠心耿耿的。
而于禁却是从魏到蜀,又到了吴国。在新阵营,于禁并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大多时候都是被软禁。更不可思议的是,他最后又被当礼物送回了曹魏!
这吃"回头草"的人往往是让人瞧不起的,当年徐庶宁愿在曹营虚度光阴,也不愿再回刘备身边。这种人也有不少,最出名的就是关羽了。
但关羽降曹与于禁又完全不同:关羽完全为保二位皇嫂而妥协,并且声明"降汉不降曹","如有兄长消息,马上离开曹营。一切都显得义薄云天、光明磊落!
在得知兄弟刘备的消息后,关羽保着二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书写一段忠义传奇!
于禁也是回到了曹魏,但他不是主动来的,而是当贺礼送来的。这对魏国,是一种耻辱!这与关羽回到兄长身边,有云泥之别!
五,
魏文帝见到归来的于禁时,对这个有损国威的老将,心里充满了鄙夷的。他的心里,是巴不得这个人赶快从眼前消失的。
(魏文帝)
魏文帝为了羞辱于禁,特为虞翻在朝堂上设了个虚座。他封于禁为安远将军,明显是在骂于禁一一在远方做俘虏,还能心安理得!
阴险的皇帝,竟然找画匠将于禁投降,庞德宁死不屈的事画在壁上,并令于禁观后。
于禁就是脸皮再厚,再恋红尘,也会无法消受这污辱。
六,
最想活命的于禁终于死了,他为了保住性命,放弃了人格和国格,平时苦心经营的高大形象毁于一旦。犹其在先锋庞德宁死不屈的衬托下,更让于禁显然死有余辜!
对于于禁的死法,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文帝弃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饱学持重的司马光先生,罕见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魏文帝可以废掉于禁不用,可以杀掉于禁,但以陵屋壁画来羞辱于禁,这种所为不配为帝王所为!
于禁作为曹操的一个高级将领,为了保住性命,放弃了一切原则。他的苟延残喘,让魏国蒙羞!
睚眦必报的魏文帝,为了出了这口气,竟不择手段羞辱手下大臣,又完全没有了一个君王的风度!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