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年,地点武昌,5万蒙古兵与10万宋军对决,双方厮杀两个多月。“汉军”将领奋勇拼杀,宋军作战意志不坚定,贾似道妥协求和,忽必烈成为赢家。
1258年,蒙哥大汗决定攻打南宋,十几万蒙古骑兵分三路南下。蒙哥率骑兵6万,以及“汉军”4万,攻打四川。宗王塔察儿进攻江淮,指挥蒙古骑兵、“汉军”,约5万兵马,牵制南宋朝廷,掩护蒙哥作战。
塔察儿,成吉思汗的侄子,一心想要经略辽东,对南宋作战没啥积极性。塔察儿掳掠民众,遭受南宋军民强烈反击,蒙古兵屡战屡败。为此,蒙哥临阵换帅,让弟弟忽必烈出征,节制东路兵马。
蒙哥继位后,让忽必烈管理漠南,主要领地在关中一带,但对他不是很放心。忽必烈南征大理归来后,蒙哥对他有所防备,派亲信阿兰答儿去关中清查户籍,“敲打”忽必烈。
抵达河南时,忽必烈听闻蒙哥战死沙场,但并未撤兵,他决定渡河作战。原因很简单,忽必烈需要赢得一场胜利,增加与弟弟阿里不哥相抗衡的本钱。《元史》记载:“遣使以宪宗凶问来告,且请北归以系天下之望。帝曰: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
张柔,名将张弘范的父亲,崖山之战,张弘范终结了南宋,陆秀夫无奈之下,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忽必烈的前锋大将,就是张柔,他一路奋勇拼杀,相继夺取大胜关、麻城,斩杀宋军两万余人。此时,不堪南宋官员剥削的渔民自愿充当向导,蒙古骑兵顺利抵达江北,遥望武昌。
1259年9月,忽必烈抵达江北,5万兵马雄视南岸,蒙古兵士气高昂。宋军,包括增援的部队,前后投入作战的有10余万。此外,宋军拥有强大水师,战船2000多艘,这是阻止蒙古兵渡江的一道屏障。
蒙古兵分三路渡江,董文炳亲率500精锐充当“敢死队”,一边击鼓一边冲锋。宋军水师前来迎击,董文炳身先士卒,手持弯刀拼杀,锐不可当。“汉军”三战三捷,宋军不由惊慌失措。
董文炳向忽必烈告捷,蒙古兵便渡江南下。接着,忽必烈派一支兵马去江西“打草谷”,征集粮食;派一支兵马深入湖南腹地,配合兀良合台作战,夺取长沙。至此,武昌之战进入攻坚阶段,“汉军”继续充当主力。
蒙哥南下时,贾似道、吕文德等率主力增援四川,武昌守军不多,只有张胜所部,精兵不足万人。“汉军”冲锋,宋军箭如雨下,董文炳、张柔、张禧等攻势受阻。为此,忽必烈采取招抚策略,让张胜前来投降,许诺官职,城内居民也无恙。
高达,南宋猛将一枚。“汉军”大将巩彦晖率2000兵马来截击,高达设下伏兵,全歼这支“汉军”,巩彦晖被打死。接着,高达与贾似道相继进入武昌,城内防守力量得到增强。
忽必烈继续猛攻,张柔、董文炳、张禧等一度攻破城东南角,武昌岌岌可危。高达临危不惧,一边率兵与“汉军”厮杀,一边指挥将士修补城墙,“汉军”攻势受挫。11月,吕文德率兵来增援,张柔前往截击,被宋军击败。
“汉军”攻势受挫,宋军各路兵马相继抵达,忽必烈有被反包围的危险。此时,夫人察罕派人告知忽必烈,说阿里不哥准备在漠北草原登基,让他赶紧回来争夺大汗位置。忽必烈后方不稳,不敢恋战,但贾似道不会抓住机会。
贾似道求和,又急于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位置,忽必烈同意和谈。随后,忽必烈率兵返回开平,贾似道以“大捷”上奏朝廷。宋理宗非常高兴,亲自到都城郊外迎接贾似道,并祭拜太庙,然后设宴款待贾似道,为他接风洗尘。
参考书目:《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