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是明朝前期的一个知名大臣,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一,在永乐朝、洪熙朝、宣德朝、正统朝中都是举足轻重的重臣。尤其是在宣德朝,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杨荣的个人威望在朝中达到顶峰。
在朱瞻基刚刚继位之初,对于杨荣这样一位前朝忠臣,给予很大的尊重,将其提拔为太常寺卿,授职嘉议大夫,仍兼两职学士,不久后又进一步提拔为太子少傅、资善大夫、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时的杨荣一人在朝中吃了三份俸禄,一份为工部尚书的俸禄,一份为大学士的俸禄,一份在内阁大臣的俸禄,这样的待遇可以说是,已经来到了人臣之极,不能再高了。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就发动叛乱。朱瞻基赶紧召来了杨荣等大臣进行商议,对于杨荣表示应该趁着对方还没有做出切实准备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对其发动闪电战,由陛下您来亲自御驾亲征,必定能够将战争的主动权交给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朱瞻基很是迟疑,又找来了夏原吉,寻求他的意见。夏原吉以靖难之役时期李景隆兵败的先例,进行劝说成功让朱瞻基接受了杨荣的建议。
很快,朱瞻基便带着一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包围了朱高煦的藩地乐安,朱高煦眼见大势已去,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乖乖投降了。这场叛乱就此以很小的代价平定了。
奉命前去交阯监军的马骐,其在当地既贪污而又残忍,无恶不作,逼得大多数交阯人民都奋起反抗。他们的首领黎利带领起义军打得马骐丢盔卸甲,仅以身免。
面对这样的一种境况,朱瞻基在撤军和继续平定这两个选择之间左右摇摆不定,而朝中也大致为此分化成两派,其中以英国公张辅为代表的武臣为主战派,依旧建议要继续加派军队镇压当地起义军,直到将其彻底打服为止。而以杨荣、杨士奇为首的大臣,则主张撤军,主动放弃安南。
比较厌战的朱瞻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采纳杨荣等人的意见,他爷爷永乐皇帝朱棣所费尽千辛万苦地打下来的土地,选择了撤军,允许安南独立。
从此以后,安南便以藩国的身份,来同中原王朝进行交流,到了清末时期,连藩国身份都被抛弃了,彻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