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最希望民族英雄文天祥死的人居然是他的亲密战友

最希望民族英雄文天祥死的人居然是他的亲密战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十二月,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北二里的五坡岭兵败被俘,这位南宋末年的文丞相,为保社稷,临危受命,自毁家产,仗义勤王。终因寡不敌众,被金兵所俘。俘后不为敌国高官厚禄所诱,坚秉气节,正气凛然,舍生取义,成为一位永受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作为宋末抗战派的精神领袖,他的爱国情怀打动了无数仁人志士。特别是在他被张弘范俘虏后,押送元大都的时候,各地的仁人志士们都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救他。这样一来,押送文天祥的元朝大将一路心思非常紧张,如临大敌。

到了江西后,押解文天祥的官兵在赣江码头登船,却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只见离码头不远处正在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漫天飞舞的祭文和遍地满布的纸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在出殡呢。元将捡起祭文一看,上面写着:“……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邹鲁,科第郊祁,斯文不朽,可死。丧父,受公卿祖奠之荣,奉母,极东西迎养之乐,为子孝,可死。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仗义勤王,不辱使命,不负所学,可死。……虽举事率无所成,而大节亦已无愧,所欠一死而已!“原来这是写给文天祥的祭文,通篇都是”死“字,看得元将一头雾水,这文天祥不是你们推崇的英雄吗?不是南宋军民顽强不屈的精神领袖吗?你们为什么要让他死呢?

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蒙古人就一门心思地想要劝降他。他们知道,如果文天祥能够服软,那南宋就彻底失去脊梁了,南宋残余军队的士气也就随之瓦解。而这也恰恰是王炎午所担心的,在南宋时期,士大夫的地位非常高,南宋士人深受程朱宋明理学的影响。“三纲五常”、“忠君”、“仁义”是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忠诚之风更广泛。然而,临安被攻破后,从宰相到普通官员,纷纷向元臣服入仕,就连文天祥的亲弟弟文溪山,也甘心媚颜事敌,投降元朝后即赴燕京,招摇于市。南宋士大夫的懦弱、虚伪、对财富和荣誉的渴求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

而文天祥一旦真的投降了,那读书人可就真的完了,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没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劝他早点自尽,以此唤起几代人的斗志,王炎午认为只要文丞相一死,就可以作为丰碑永存,激励世世代代的汉人奋斗下去,总有一天能把蒙古人赶出中原,我这一代呢就不去做了,太累了而且也打不过,文天祥必须死,死了还能给我们士大夫阶层长个脸,不然连底裤都被人扒光了。于是王炎午开始到处宣传自己的这套逻辑,好多人还真的被他给忽悠住了。在众人的力推之下,王炎午亲自执笔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核心意思就是劝文天祥,都到这份上了,赶紧自杀吧。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一段让人无语的历史。

南宋的投降派也希望文天祥好好活着,要是能投降就更好了,道德楷模都被拉下了水,就没人再会骂我们这些虾兵蟹将是否无耻。

南宋民间的文人希望文天祥死,文天祥不死他们就坐不住,文天祥投降会让大宋的贞洁受损。无数的遗老遗少们面对异族统治需要一个道德的榜样,他们自己不能死,但他们希望文天祥代替他们死。就像我做不到从一而终,但别人一定要守身如玉。

元朝先是给文天祥安排了锦衣玉食,派人拜会劝降,以丞相之位相引诱,文天祥丝毫不动摇,惟求速死尔。忽必烈极力劝解文天祥活下去,甚至不投降都无所谓,然而文天祥的战友王炎午却极力希望他去死,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他们劫囚车拯救文天祥的行动,未必不能成功。然而,他们放弃了营救,却选择了一个让文丞相自尽的方式来保留他们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说到底,他们也没有勇气同元兵继续战斗了。

1283年1月,文天祥在大都菜市口就义的消息传来,坐立不安的王炎午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但是可惜的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文丞相的死会激起人民反抗的斗志。相反,更多的百姓选择了逆来顺受。曾经的大宋子民坦然接受了大元子民的身份。王炎午并没有做任何感想,这其实对他一点都不重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丞相,投降,祭文,历史,家产,王炎午,文天祥,军队,民族英雄,观点评论,文丞相,张弘范,王炎午,文天祥,仗义勤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丞相,投降,祭文,历史,家产,王炎午,文天祥,军队,民族英雄,观点评论,文丞相,张弘范,王炎午,文天祥,仗义勤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丞相,投降,祭文,历史,家产,王炎午,文天祥,军队,民族英雄,观点评论,文丞相,张弘范,王炎午,文天祥,仗义勤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