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因为有次做核酸“未出结果”,所以去隔离点待了几天。在隔离点的时候,看到满目的秋色,心情倒还挺不错的。
阅读《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正阅读到唐德宗泾原兵变这个历史事件。虽然唐德宗李适被节度使们追着打的满地找牙,但是他身边有个宰相陆贽一直絮絮叨叨的,所以我也在一直阅读书中陆贽的各种奏章。
一边搬着行李辗转,一边看陆贽这些话,感同身受觉得唐德宗听着也是蛮辛苦。
面对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局面经历了泾原兵变的唐德宗有一天谈到如今这种情况的原因时说:“此亦天命,非由人事。”简单说,一切都是命!
作为一个经常采访交通行业的记者,每次采访事故新闻时候,经常听路人这么说:
一切都是命~!
面对“天命论”,陆贽第一时间把唐德宗李适怼了回去,他说:
国家的兴盛或衰败,全是天命。这种看法,有待深入探讨。我曾经听说:上天看到的或听到的,就是人民看到的或听到的(《尚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以祖伊斥责子受辛(商王朝三十任帝纣帝)不应该说:‘我应天命而生,不同凡品!’(“我生不有命在天!”)姬发(周王朝一任王武王)列举子受辛的罪状之一,也就是:‘他竟然宣称他的命是上天赐予,对所做的错事,从不后悔!’这一切指出:绝对不可以故意贬低人为的力量,而把制造灾难的责任,全部推给天命。
“《易经》说:‘实践真理,就是吉祥!’(“视履考祥。”《履卦》上九《爻辞》。)又说:‘吉,是行事正当:凶,是行事错误。’(“吉凶者,失得之象。”《大传》)也同样指出:天命由于人事!道理至为明显。圣贤哲人的意思,融会在儒家学派《六经》之中,肯定‘祸’‘福’都由人自己决定,从没有说过‘盛’‘衰’由天命安排。人事处理正当合理,上天却非要降祸给他不可,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人事处理荒谬混乱,上天却非要赐福给他不可,也从来没有发生过。
想想陆贽这话说的对不对呢?其实很有道理。
交通事故往往都有安全隐患,或者是道路湿滑,或者是机械故障,又或者是疲劳……
等到只能以“天命”概括的时候往往追悔莫及。
陆贽的全部文献记录在《陆宣公奏议》里,可以查考的,共五十六篇,李适只采纳了十五篇。
以今人的目光来看,我觉得陆贽的话写的很有道理,但是很多是关于做人修身那种的,可能让李适操作起来就比较难了。
关于实际操作,陆贽还有一个故事比较出名
为相期间,陆贽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跟下属和同僚交往的时候,坚决拒绝他们的馈赠。
唐德宗专门给陆贽带话,告诉他清廉太过、拒绝他人馈赠的话,恐怕事情就办不成了。
面对唐德宗的劝说,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而是在一份奏章里写道:“贿道一开,展转滋甚。”
意思是说,“一旦开了受贿这个口子,必定胃口越来越大”。
除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陆贽还多次向唐德宗上各种奏章,劝谏唐德宗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我觉得陆贽说的非常好!!实在是让我非常敬佩。
不管是段秀实只娶一位妻子,为了坚守忠贞自杀,还是陆贽,感觉中唐时期官员的道德品质达到了要给新的高度。
只可惜他们的知名度都不是很高。
在浙江省嘉兴市在去年时候还建了一所宣公祠。如果有机会去嘉兴玩,那一定要去看一看。
【人物介绍】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1]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 。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
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陆氏。为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 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陆贽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 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其诗。有《陆宣公翰苑集》及《陆氏集验方》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