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战争是残酷无情的,自从人类形成社会以来,从远古社会到今天社会,战争始终没有中断过一天。
简单来说,都是为了本民族的生成而发生的。
不过就是大小、地区、规模不同罢了,过去发生战争,现在发生战争,将来依然发生战争。任何人任何制度都不能消灭战争,和平只能在不同的地区,短时间地维持。
比如,今天江阳沽酒客先给大家聊的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帝辛,说帝辛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说纣王就明白了。作为商朝的末代君主,他并非庸碌之辈。相反历史记录的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这是一个身材魁梧,骁勇善战,力大无穷,猛兽都会被他拿下的霸主。只可惜“好酒淫乐,‘嬖(bì)’于妇人”,意思就是奢靡的生活和红颜祸水害得他最终亡国。
然而在姬发没伐纣之前,帝辛可是“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周人称呼他为“纣王”,那是极不尊重和轻蔑的语言。“纣,残义损善也。”在周人眼里他是荒淫无度、恶贯满盈的纣王。殷人眼里,他却是功在千秋、备受爱戴的帝辛。对同一个人,同一段历史,不同的族群有着迥然相异、两极分化的认知。历史是后人写的,到底如何?这个遥远得不能再遥远的时候,神话与现实交错,我们已经无法辨识了。
贵族公议制的废除,原本举足轻重的贵族大佬们,都失去了对国事的影响力,更是满腹牢骚,积怨已久。贵族内部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离心力,帝辛抵御东夷,经营东南。日趋强大的东夷企图向中原扩张,时常来犯,严重威胁商朝边境。
此时的帝辛,苦心经营,却力有不及。一方面内部贵族离心离德,一方面外部忧患重重,百姓虽然爱戴君王,却在无休止的征战中消耗着生命,没有得到休养。而那些关于帝辛的谣言更是让人心生愤慨。
从此,绵延3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并绘就出至高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弘历史。
假如,帝辛能攘外先安内,可能历史之走向未必是今天的样子,假如周人不扩张的同时,大肆舆论攻击,恐怕也不会轻易扭转乾坤。
中国从炎黄子孙到华夏文明的确立,这个时候才真正有了归属感。虽然后世君王还有神权天授的幌子,但是已经远离了那种无法触及的神话时代。然而最后总结这场战役,儒家还曾经说: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这如神话一般的说法。这当然不可信。
然而,那些硝烟过后,中华文明又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