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唐皇室到底有多少鲜卑血统?凭什么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隋唐皇室到底有多少鲜卑血统?凭什么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前言:自东汉末年爆发黄巾之乱后,天下大势混乱不堪,好不容易等到司马氏一统南北,然司马氏自个儿不争气,搞了个八王之乱出来,几乎耗尽了国力,导致匈奴、羯、羌、氐和鲜卑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灭南陈才让天下回归一统。隋文帝励精图治数十年,还了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后来杨坚的亲戚李渊在隋朝末年重建秩序,缔造了煌煌大唐。隋唐两大王朝为华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下有不少人说隋唐皇室是鲜卑人的血统,并以此来认定隋唐是鲜卑王朝。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加以厘清的事情,暂且不说血统论是否合适,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到底有多少?凭什么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朝更迭

一、隋唐皇室与鲜卑之间的渊源

1、北魏的代北集团

所谓代北,从地理上来说,即为南至陉山,北抵阴山、西到黄河、东达太行山的区域,该地区和河套等地区同属农牧分界线,从秦朝到汉朝,长期作为中原王朝与匈奴人的必争之地。汉匈之战后,南匈奴内迁,此地主要为匈奴人所据,不过当时的南匈奴算是汉朝大家庭的一份子。东汉末年,南匈奴后裔不甘寂寞,不断向南发展,其中心由代北迁至离石,至于代北,则由日益强大的拓跋鲜卑接手了。

四世纪后期,拓跋鲜卑的首领拓跋珪趁着前秦破碎之机在牛川(今呼和浩特一带)重建代国,并将国号改为魏。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张,原都城不堪所用,拓跋珪遂迁都于平城(今大同),与此同时,他为了通过推进拓跋鲜卑的封建化改革来提升国力,强行打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血缘界限,重新按居住地来编户,将以前的血缘团体变更为地缘团体,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代北集团。

一统北方的北魏

五世纪早期,北魏国主拓跋焘依靠代北集团的强大实力实现了华丽转身,让北魏成为了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二个北方统一王朝。五世纪晚期,北魏皇帝拓跋宏鉴于平城距中原腹心太远,不利统治,遂以南征的名义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同时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原地区,戮力改革,大力启用汉族人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比如拓跋氏改为元氏。

北魏在迁都洛阳之时,为了北部防线的稳定,并未将整个代北集团迁徙到中原,如此下来,代北集团出现了分化,留在代北故地的鲜卑贵族和汉族豪强在待遇和发展上远不如洛阳鲜卑。这种差异化导致的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最终在六世纪早期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代北六镇之乱。经过一系列斗争和整合,出身于怀朔镇的高欢率领六镇大部占据关东,出身于武川镇的宇文泰带着六镇一部占据关中,北魏因此而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北魏六镇分布图

2、西魏的关陇集团

主持东魏的高欢出身于渤海高氏(地道的汉人士族),因其祖父高谧犯事,被发配到怀朔镇戍边,方才沦为兵户。北魏后期,他靠着过人的胆识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先后吞并了葛荣部众、六镇降兵大部和尔朱氏残部,成功逆袭为渤海王。主持西魏的宇文泰出身于宇文鲜卑,而宇文鲜卑又源自于南匈奴,所以宇文泰到底是鲜卑人,还是匈奴人,还真有点说不清。

宇文鲜卑在被慕容鲜卑兼并后,宇文家族附庸于慕容氏所建的诸燕政权,直至后燕被北魏灭亡后,宇文家族方才转入北魏,被北魏安排到武川镇戍边。北魏后期,宇文泰依附在贺拔岳的麾下茁壮成长,贺拔岳去世后,他在众人的拥护下成为了关中话事人。无论是地盘,还是军队,宇文泰都不如高欢,东西魏对峙期间,高欢长期处于攻势,宇文泰只能被动防守。

东、西魏对峙

虽说宇文泰才能卓越,屡屡以少胜多,可终究实力悬殊太大,宇文泰手里的老本几乎被消耗一空。眼看手里没什么牌了,宇文泰把目光放在了汉族豪强身上,为了团结他们的力量,创造性地推出了府兵制,赐予他们军权的同时,给他们改鲜卑姓,改籍贯,聚众人之力组建关陇集团。宇文泰以发起人的身份出任集团董事长,元欣以吉祥物的身份出任名誉董事。

赵贵、于谨、侯莫陈悦、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和独孤信(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祖父)六人以主要出资人的身份担任实权董事,这便是被称为“八柱国”的董事会。六个实权董事每人分领两个部门,部门长称为大将军,这便是“十二大将军”。每个部门长领导两个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称为开府,这便是“二十四开府”。宇文泰为了提高整个集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全体职工按所属领导的鲜卑姓氏进行改姓。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二、隋唐皇室实非鲜卑血统

1、鲜卑姓氏不代表鲜卑血统

传说拓跋鲜卑的远祖拓跋毛在西汉初期威震北方,“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宇文泰在给麾下文臣武将赐姓时,便是按功劳大小,从这135个姓氏中选。功勋卓著者可以得到三十六国姓之一,功勋较大者可以得到九十九大姓之一。比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成名早,建功多,被赐以三十六国姓中排名靠前的大野氏,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十二大将军之一)成名稍晚,被赐以九十九大姓中的普六茹氏。

李渊和杨坚因此在北周时期分别被人称为大野渊和普六茹坚,当时的人固然这么叫,我们倒也不必当真。要知道这135个姓氏传承至北魏初期就已经湮没了大半,等到北魏末年就更是没剩下多少了,李虎和杨忠等人压根和这些姓氏没什么关系,只是为了自身和家族的长远发展才接受了宇文泰的赐姓,毕竟当时的关中还是鲜卑人当道。另外,这种赐姓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比较乱。

宇文泰与隋唐皇室的关系

就拿大野氏来说,曾任北魏龙骧将军的谢懿和曾任西魏开府仪同三司的阎庆也都先后被赐姓大野,一个原本姓谢,一个原本姓阎,再加上李虎的李姓,三家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关系,结果都姓了大野。李弼和李穆(其兄李远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因功分别被赐姓徒何和拓跋。这两家和李虎家原本都是姓李,结果三家的鲜卑姓氏各不相同。前文中提到的部下和主帅同姓,隋朝名相高颎和北齐降将李屯就是例子。

两人一个姓高,一个姓李,结果因为两人曾在独孤信麾下效力,都姓了独孤。由此而言,这些被赐姓或改姓的汉人与他们曾拥有的鲜卑姓氏在血缘上是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纯粹是鲜卑人统治的结果。我们总不能因为高颎曾经有一段时间姓独孤,就硬说他是鲜卑人吧?还有在北魏时期改汉姓的那些鲜卑贵族,比如丘穆陵氏改穆氏,这些人总不能说他们是汉人吧?同理,李虎和杨忠也不能因为一个改姓的事情而将他们定义为鲜卑人。

北魏时期的鲜卑姓氏改汉姓

2、隋唐皇室的真正血统

要问李虎、杨忠、李渊、杨坚、李世民和杨广等人是不是汉人,答案当然是。其中最关键的证据恰恰是宇文泰的赐姓,宇文泰赐鲜卑姓氏是针对汉人的特定行为,并非是鲜卑人,如有鲜卑人改了汉姓的,只需恢复原本的鲜卑姓氏即可,倘若李虎和杨忠不是汉人,何来赐鲜卑姓氏一说?另外,杨忠祖上曾在武川镇定居,其爷爷的爷爷在北魏初期当过武川镇的司马。

李虎的爷爷李熙早前也是在武川镇从军,一说他是十六国中西梁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一说他是出身于显赫的赵郡李氏,相比前者,后者的可信度更高,史载李熙和其子李天赐(李虎之父)的陵墓均在赵郡,且有许多史料佐证李熙的家乡正是在赵郡,比如唐代光业寺碑文在提到李熙陵墓时,用了“维王桑梓”,桑梓即家乡。由此可见,李虎是的“李”是出自于赵郡李氏的“李”。

位于河北隆尧的唐祖陵

至于隋唐皇室分别自称源自于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这里面除了他们自己的考量外,还有宇文泰的因素,宇文泰在让他们改鲜卑姓氏时,还让他们改了籍贯,将来源复杂的部下都搞成关中人,目的在于提高团队凝聚力,说到这里,估计还会有人说他们是鲜卑人,理由怕是会拿他们的母系血统说事,毕竟父系血统已没什么可说的了。

史载杨忠的妻子(杨坚的母亲)吕苦桃是齐地汉人,李虎的妻子(李渊的祖母)出身于安定梁氏,同样是汉人。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杨广的母亲)是独孤信的女儿,李昞的妻子独孤氏(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妻子是亲姐妹,独孤氏严格来说,也不是鲜卑人,应为匈奴人。按照古代传统来说,民族属性以父系为主,比如汉朝公主和亲匈奴,生下的孩子,没人会说是汉人,那么杨坚和李昞与匈奴女子生下的孩子自然是汉人。

汉朝公主和亲匈奴

结语

综上所述,隋唐皇室虽说和鲜卑人有不解的渊源,可他们的血统却是地道的汉人血统。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们不是汉人血统,也不能说隋唐是鲜卑王朝。以华夏传统来说,首重文化认同,而非血统认同,正因如此,上古时期才有东夷、三苗和华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文化融合时期。

此次融合不仅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融合,还有来自于波斯和印度等遥远文明的种种文化,比如波斯的拜火教,印度的佛教。鲜卑习俗只是隋唐皇室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诸种文化的一小部分。换句话说,正因为隋唐两大王朝在文化上的兼容并蓄,方才让华夏文化更加自信和灿烂。

参考文献:

《隋书》

《旧唐书》

《唐会要》

《魏晋南北朝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北魏,皇室,宇文泰,鲜卑,姓氏,中原,王朝,集团,祖父,血统,消息资讯,李渊,宇文泰,杨忠,李虎,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北魏,皇室,宇文泰,鲜卑,姓氏,中原,王朝,集团,祖父,血统,消息资讯,李渊,宇文泰,杨忠,李虎,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北魏,皇室,宇文泰,鲜卑,姓氏,中原,王朝,集团,祖父,血统,消息资讯,李渊,宇文泰,杨忠,李虎,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