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才华的女人非常多,为何这个沦为营妓的严蕊能留名百世呢?
这跟发生在她身上的一段故事有关系,故事载于《二刻拍案惊奇》十二卷·甘受刑侠女著芳名。这件事跟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有关,甚至惊动了皇帝宋孝宗,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严蕊的事迹。
严蕊,原名周幼芳,南宋歌妓,南宋中期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台州营妓、营妓即军营中的妓女,严蕊属歌妓,因她所作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人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严蕊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善能作诗词,当时的名人学子都特别佩服她。又博晓古今故事。行事最有意气,待人常是真心。所有见过她的人,没有一个不被她的风采所折服。所以她当时声名远播,不少文人才子不远千里只为去台州跟她见上一面。
当时的台州太守乃是唐与正,字仲友,少年高才,风流文采。宋时法度规定,官府有酒场,可以召歌妓承应,只可站着歌唱送酒,不许私侍寝席,严蕊就是严格按照法度行事,迎来送往,做事十分周到,唐仲友见严蕊如此十全可喜,尽管他有眷顾之意,但是因为官箴拘束,不敢胡为。但是遇到良辰佳节,或者有宾客需办席,必定召严蕊来侑酒。
有一日,桃花盛开,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开的非常漂亮,唐仲友在家中置办了酒席邀请众人赏玩,严蕊少不得来供应。饮酒的时候,仲友知晓严蕊善于诗词,就用红白桃花为题,命赋小词。严蕊应声就做成一词如下: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吟罢,呈给唐仲友。仲友看完惊叹其才华,赏了她两匹缣帛。
又有一日,时逢七夕,唐仲友府中开宴。仲友有一个朋友谢元卿,极是豪爽之土,当日也在席上。他早就听说过严幼芳的大名,今得相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再看到了她的这些行动举止,谈谐歌唱,件件动人,说道:"果然名不虚传!"大觥连饮,兴趣愈高。对唐太守道:"久闻此女擅长词赋,可当面一试否?"仲友道:"既有佳客,宜赋新词。"元卿道:"就把七夕为题,以小生之姓为韵,求赋一词。小生当饮满三大瓯。"严蕊领命,即口吟一词道:
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词已吟成,元卿三瓯酒刚喝完两瓯,不禁站起来激动的说道:“词既新奇,调又适景,且才思敏捷,真天上人也!”
从以上事情中可以看出严蕊不但长相美丽,才华也是卓越,能在很短时间内出口做成诗词,真乃是不可多得的才女,所以她才受到一些名人才子的追捧。
她常受邀去唐仲友府上,肯定有很多仲友的朋友认识她,难免会传出她与仲友的花边消息。他们之间的事传到了浙东常平使朱熹的耳朵里,朱熹跟唐仲友有过节,事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怀恨在心,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
在狱中逼问她与太守通奸情状。朱熹觉得唐仲友风流成性,必然与严蕊有染;况且妇女柔脆,吃不得刑拷,不论有无,自然招承,便好参奏他罪名了。
谁知严蕊苗柔弱的身躯,却有铁石一般的性子。随你朝打暮骂,千棰百拷,只说:"循分供唱,吟诗侑酒是有的,曾无一毫他事。"在狱中是受尽了苦楚,监禁了好长时间,受尽折磨,到底还是那几句话。朱熹也没奈他何,只得糊涂做了"不合蛊惑上官",狠毒将他痛杖了一顿,另加勘问。
朱熹并未从严蕊那里收获到他想要的信息,但还是一面先具本参奏,大略道:唐某不伏讲学,罔知圣贤道理,却诋臣为不识字;居官不存政体,亵昵娼流。鞠得奸情,再行复奏,取进止。
孝宗皇帝看见晦庵所奏,当时正好宰相王淮也在,王淮跟孝宗说就是秀才争闲气,孝宗了解完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就把朱熹平调到别的职位,这番京中亏得王丞相帮衬,孝宗有主意,唐仲友官爵安然无事。
只可怜这边严蕊吃过了许多苦楚,还要被严刑逼问,狱官看着都觉得她实在是可怜,就吩咐狱中牢卒,不许难为,好言问道:"上司加你刑罚,不过要你招认,你何不早招认了?这罪是有分限的。女人家犯淫,最重不过是杖罪,况且已经杖断过了,罪无重科。何苦舍着身子,熬这等苦楚?"严蕊道:"身为贱伎,纵是与太守为好,料然不到得死罪,招认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则是真,假则是假,岂可自惜微躯,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狱官见他词色凛然,十分起敬,尽把其言真知太守。
这边太守得知朱熹被平调,唐仲友也没有被责罚,这才放了严蕊,严蕊受了无限的磨折,被放出来时,已是气息奄奄,几番欲死,几时见不得客,但是她家门前却是车马不断,比之前更盛。只因她宁死不肯招唐仲友一事,四方之人都觉得重义气,越发对她佩服有加。
接替朱熹的是岳商卿,名霖。他到任后听说了严蕊的事迹,特命她把自己的事做成一首词诉说与他,好替她做主。"严蕊领命,略微构思了一下,应声口占《卜算子》道: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商卿听完,对她大加称赏道:"你从良之意决矣。此是好事,我当为你做主。"立刻命人取伎籍来,除了她的名字,判严蕊从良。
后来据传严蕊嫁与一宗师子弟,也算是有了个好结局。
后人评判严蕊重义气、重情义、知大义。其实我觉得她是个绝顶聪明的女子,在官场迎来送往见过很多大世面,对人情世故非常研究深入,她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招认了她跟唐仲友有染,不但会害了唐,她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权衡之下她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是对她最有利的选择。
从这件事我们看出有些有文化的人也是道貌岸然,文化高并不代表品德高,像朱熹跟严蕊这件事,就给他的人生留下一个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