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武状元苏乞儿》这一部电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周星驰以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完美的喜剧。不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这部剧中的武举制度才是最值得研究的。众所周知,我国的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隋朝隋文帝时设置的分科考试,而在隋文帝的后继者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作为国家选拔做官人才的制度确立了下来,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然而一开始的科举制度中,却是没有包含武举制度在内的。一直到了唐朝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她才首次创造了武举制度,而武举制度也为历朝历代所沿用,跟科举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向都有“重文轻武”的现象存在。只有钻研儒家经典,才被人们认为是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如果有人弃文从武,专门研习武道,那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务正业。所以武举在科举制度中的地位是低于文举的。
不过在唐朝的时候,由武则天首创的武举制度,受到了广大学子的欢迎,人们纷纷报考武举。武举制度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唐朝体育的发展。
内忧外患之下,武则天创立武举
那么武则天为何要创造这种以考校武艺作为选官标准的科考制度呢?这和武则天在位时期,唐帝国的内外条件有着莫大的关系。
武则天上位的时期,正好是唐朝一个关键的节点。一方面,因为唐高祖和唐太宗两位开明之君的统治,唐朝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即“贞观之治”。可另一方面,武则天上位的时候,唐帝国已经处于贞观之治的末尾阶段,虽然暂时没有暴露出比较大的问题,但实际上有很多的隐患存在,需要武则天去做出应对。
这些隐患中,影响武则天创立武举的首要就是府兵制的衰颓。从古至今,无论是何种制度的国家,军队都是巩固国家统治和强盛的首要因素。唐王朝建立的时候,继承了它的前任隋朝的府兵制。
府兵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西魏。大体上就是由中央政府在行政区划中划定军府。被划定成为军府的地方中的百姓,除了平时需要承担农耕的生产责任之外,还需要在农闲的时候进行军事化训练,战争来临的时候,这些训练有素的农民,就变成了上阵杀敌的士兵。
因此府兵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们在上阵杀敌的时候,用的都是自备的武器和马匹,这极大的减少了国家在军事上的财政支出,为国家省下了一大笔钱。
“府兵制”和土地制度“均田制”之间息息相关。府兵们在平时要从事农耕,战时还要自备武器马匹和粮食,那么这些东西从何而来呢?自然是国家通过均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们。这样一来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收益,才能心甘情愿地成为国家的府兵,为国家浴血沙场。
这两种制度相辅相成,自然是很好的。可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封建朝代,都无法逃脱土地兼并的轮回。随着国家逐渐富强起来,统治阶级便开始依靠政治上的权力肆意兼并农民的土地。这就导致了“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去土地后,流离失所,自然也就不愿意成为国家的府兵。
因此在武则天的时代,府兵制的弊端已经暴露了出来。由于农民当兵积极性的下降,唐王朝军队的战斗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武则天作为当权者,急需通过创立一种新的武官选拔制度,来重振军威。
其次,唐王朝虽然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少有的强大帝国,但仍不可避免地受到边疆问题的困扰。早在武则天丈夫唐高宗李治在位的时候,边疆的突厥、回鹘等游牧民族就对唐王朝虎视眈眈。随着府兵制的衰落,唐朝军队战力下滑,这让这些游牧民族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唐朝进行侵略。
因此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唐朝的边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面临着府兵制衰落,军队战斗力下滑的内部问题的同时,武则天还要面临着来自外部的边境危机。这个时候,她就更需要恢复军队的战斗力,稳固自己的统治。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自然有着充足的魄力,去开创前所未有的制度。于是在唐王朝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专门针对军队和武力问题而设立的武举制度应运而生。
武则天所创立的崭新的武举制度中,有什么样的内容呢?
武举制度的内容:骑射举重样样都有
其实武则天创立武举,很大程度上也是继承了前代统治者的成果的。在唐太宗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着武官的选拔制度,只不过当时的制度还十分粗糙,不够完善。武则天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规范化,创造了武举。
唐代的武举制度,只要有两种选拔方式。第一种是乡试中的武举选拔,第二种是省试武举。和文举一样,想要通过武举做官的武生们,需要先通过乡试的选拔,通过乡试之后的考生,被称为武举子,才有了继续参加省考的资格。
武举的省试由中央的尚书省主办,兵部主持。这是武举的最后一道门槛,只要通过了省考,就能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考生通过省试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兵部,成为国家编制内的武官。
武举考试中,考察的重点是骑射。骑射顾名思义就是一边骑马一边射箭。“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骑射大抵如此。由于骑射对武举入仕做官的重要性,武则天以后唐朝民间涌现出了大量有关骑射的社团。这些社团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
除了骑射之外,长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目。通俗来讲就是射靶子。靶子距离考生大概在十米左右,以“画帛为五规,置之于垛,去之百有五步,列坐引射”为考试方法。这对考生的臂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也让民间兴起了锻炼臂力的体育潮流。
《唐史》中记载,马枪也是唐代武举中的考试科目之一。“枪”指的是我们现代用的那种匕首,虽然从体育方面来看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由于匕首小巧敏捷,在战场也能起到出其不意的奇效。
在唐代武举中,最有体育意义的应该是“翘关举重”了。这是一项非常需要力气的考试内容,具体的考试方法类似于我们现代体育竞技中的举重。这是一项需要专门锻炼的运动,历史上秦武王就是因为力气不足去举鼎,反而被鼎砸死的。
翘关举重能够选拔出身体素质最强的考生因此唐代武举中也有“翘关五举”、“负米五斛行三十步”的说法。在翘关举重的影响下,民间也出现了相关的体育运动。
武举的出现,在民间兴起了体育风尚,影响深远
武则天所创立的武举制度是一种十分开明的制度。它对于参加武举的考生,并没有身份等级上的限制,只要有真材实料,就能通过武举做官。所以武举就成了那些无法接受教育的民众们的出路,一时间在民间兴起了参加体育锻炼以考取武举的风气。
在民间出现了武术、柔道、摔跤、拳术等体育运动,在武举制度的带领下,民众进行体育锻炼蔚然成风。即使是那些不参加武举的人们,也会在酒足饭饱之后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魄。
武举制度出现后,家家户户都想通过武举鲤鱼跃龙门,踏入仕途。所以在唐朝很多老百姓家里的小孩子自小习武,拜师学艺,民间盛行习武之风。民间的老百姓们有了盼头之后,也开始安心地过起了日子,一时间社会十分稳定。
武举制度的诞生,为唐朝的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很大程度上帮助唐朝的军队摆脱了府兵制衰退带来的后果。军队重新恢复战斗力之后,紧接着边患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有这样一直富有战斗力的军队驻扎在边境,那些游牧民族自然也不敢再对强大的唐王朝造次。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经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实事求是地来说,作为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出色地完成了承前启后的任务,让贞观之治有了一个很好的收尾,并且为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开启了唐朝历史上最鼎盛的“开元盛世”。
结语:
武则天所首创的武举制度,大大促进了唐朝民间的体育风尚,上至七十岁老翁,下至三岁孩童,都以体育锻炼为乐趣。然而其影响远远不止于有唐一代,而是随着朝代的更迭一直延续了下去,到了宋朝的时候,衍生出了蹴鞠等更多的体育活动。由武举制度延伸出来的体育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部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参考:
《武举制度史略》
《武则天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