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公元1141年,岳飞被宋高宗赵构用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并遭到秦桧所谓“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后处死。
那么,为什么岳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岳家军十二营主将中,竟有九位参与揭发诬陷他谋反,岳飞最终得了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岳飞生平简介: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和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传说在岳飞出生时,“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所以他的父母便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幼时曾拜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朋友们,说起这个周侗可是厉害,他不仅精通多门武功,而且枪法特别精湛,人称“枪神”。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有四位好汉都是周侗的徒弟:
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二徒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三徒弟是曾头市教头史文恭,还有“行者”武松也是周侗的不记名弟子。
不久之后周侗病逝,岳飞后又拜汤阴县著名枪手陈广为师。在师傅陈广的悉心教导下,岳飞的枪法突飞猛进,很快便在汤阴县独霸一方,无人能是少年岳飞的对手。
岳飞天生就力大无穷,尚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和八石的硬弩,时人皆称奇。
公元1124年,河北发生水灾,岳飞为了谋生,便投身于河东路平定军,被任命为偏校。
公元1126年,金国二次南下围攻南宋汴京,从平定军突围归来的岳飞,在目睹金兵入侵后,百姓惨遭屠戳,心中愤怒,意欲再次投军抗金。
岳飞母亲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鼓励岳飞投军报国,还为在岳飞后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从此,岳飞便牢记母亲的殷殷教诲,心中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后来岳飞成了副总裁元帅宗泽的部将,由于他英勇善战,凭借着战功升任为“修武郎”、继而又升“武冀郎”。
后来因宗泽坚决抗金,反对宋金两国议和,便被削去兵职,岳飞率部又归于主和派黄潜善手下。
公元1127年1月,金国赫然发动战争,大兵攻宋。黄潜善带领着三万六千人马却按兵不动,坐看开封失守。
结果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汴京也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7年5月,宋高宗赵构在南京登基为帝,也就是南宋第一位皇帝。
岳飞竟然越级直接给皇帝赵构上书,而且还口气强硬的要求赵构“还都开封”,还让赵构“亲征金军,收复失地”。
这让好不容易从金军铁骑下逃生出来的赵构非常生气,便以岳以“越职”为由,免去了岳飞的军权。
公元1133年,江西吉安和赣州的农民爆发起义,赵构无奈又启用岳飞。
岳飞奉命镇压义军后,赵构非常高兴,在临安召见岳飞,大加赏赐,同时还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作为岳家军旗帜上的字。
可见当时赵构对岳飞是多么的信任。此后赵构又不断给岳飞加官晋爵,甚至一度封升到节度使。
此时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1137年,赵构又在临安府召见岳飞,“拜太尉,授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朋友们,这“太尉”一职可是宋朝时期武将的最高头衔,而“宣抚使”一职则是仅次于宰相的执政级实职,由此可见,当时赵构对岳飞的喜爱和信任程度。
接下来岳飞还多次与赵构谈论“克复北方失地”的事,并力主出兵北上,收复河北、陕西等失地。
而赵构也非常赞同他的主张,并表示“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公元1138年2月,岳飞回到鄂州,坚持“日夜训阅”、“戮力练兵”。
后来,岳飞又在抗金和剿匪的战斗中多次立功,接连升任“武略”、“武德大夫”,并被授为“英州刺史”。
岳飞带领岳家军辗转江准,与金军展开了多年的战争,所部军纪严明、作战勇猛,被称为“岳家军”。
其中进行过四次大规模北伐,先后取得了“郾城大捷”中和“颍昌大捷”的辉煌胜利,给不可一世的金军还以迎头痛击。
尤其在1140年秋天那场著名的“郾城大捷”战役中,岳家军大败金军王牌部队“铁浮图”和“拐子马”一万五千余骑,金军遭到沉痛打击,最后岳飞还差一点活捉金兀术。
金国通过与南宋进行了长达多年的对峙之后,清醒地意识到无法彻底消灭南宋,更无法打败岳家军,内心对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是即恨又怕。
但此时的宋高宗赵构,骨子里却仍然希望与金国议和,为什么呢?百味接着再给大家分析一下,这赵构此时心中真正的想法吧:
第一点是赵构内心中,已经对金国有着深深的恐惧感;
而第二点更为重要,因为如果真打败金国,将会迎回自己的父兄二皇,那么自己意外得来的皇帝宝座,恐怕是坐不长久了。
因此,宋高宗赵构决心再度与金国议和,以解自己后顾之忧。
而金国对议和一事正是求之不得,因为他们深知在军事上打败岳家军已经毫无可能,要想战胜岳家军并迫使宋朝向自己彻底妥协,只有杀死岳飞,这样岳家军就会土崩瓦解,而南宋也会随之灭亡。
于是金国使出杀手锏,让秦桧回到宋朝充当卧底,再利用宋朝皇帝一贯“忌惮武将造反”的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让秦桧和皇帝赵构联手除掉岳飞。
于是金朝提出,要想让宋金两国议和,必须先杀掉岳飞。
金兀术在给秦桧的信中写道:“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就当南宋抗金斗争看到转机的时候,岳飞若再前进一步,就有望收复沦陷十多年的中原了。
结果宋高宗赵构却连下十二道金牌(实际就是红漆金字的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岳飞不得不忍痛班师回朝,临行前愤慨地说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于是,岳飞的抗金战斗在赵构、秦桧和金国的一番操作下,被迫中断。
接下来,赵构以犒赏军功为由,把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到临安。
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名为升官,实则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最后,秦桧为了能够彻底除掉岳飞,又一手炮制了岳飞“冤案”。
他买通了岳家军十二营中九位主将,然后让他们作证,进一步坐实了岳飞“谋反”之罪,使得岳飞蒙受不白之冤,在狱中还遭到了奸人的严刑拷打。
1141年的除夕夜,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用一杯毒酒将岳飞赐死于临安大理寺内,当时岳飞年仅39岁。
岳家军九位主将为什么参与揭发举报岳飞谋反?他们都是谁?
这里百味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岳家军的编制:
岳家军是当时习惯的说法,而并非官方名称,在民间威望很高。
岳家军的十多万人共分为12路大军,随着兵员的增减,每将从刚开始统军3300人逐渐下降到了每将统军1200人。
各路主将和所部称号分别如下:
1、背嵬军统制岳云;
岳云是岳飞之子,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军,也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
“背嵬”一词取自西夏语的音译,有的史书中也写成“背峞”。
“峞”就是指酒瓶,“背峞”的意思就是说大将的酒瓶必然得由亲信士兵所背。因此,“背嵬军”便引申为大将的亲军之意。
每当战事呈胶着不下时,岳飞就会派出背嵬军来打破僵局,因此背嵬军往往被岳飞用作突击队或是敢死队来使用。
在著名的“郾城大捷”一战就是由背嵬军大败金军。
背嵬军的士兵选拔极为严格:在军中进行军士技能比武的时候,将胜出的士兵登记在册,选入背嵬军。
而每当岳家军中一旦有“旗头”或“押队”等职的低级军官阵亡时,则迅速用这些优秀士兵补充进去。
但凡进入背嵬军编制的士卒便享受到与岳家军各级统制相同的尊重,犒赏也异常丰厚。
因此,这支背嵬军颇具有战斗力,每每战事胶着之时,岳家军必定投入背嵬军打开局面,而且每仗战之必胜。
背嵬军大约有兵员一万五、六千人,甚至更多,其中包含八千骑兵。
而背嵬军战斗力强悍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军中编有8000人的精锐骑兵部队。
背嵬军也是岳飞利用与金军交战的机会,获得大量战马而组建成的南宋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马军。
2、前军统制张宪;
张宪是岳家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追随岳飞多年;
岳飞在绍兴五年镇压杨幺起义结束后,张宪便加入岳家军,成为岳飞的左右手。
张宪也是岳飞冤案中最先遇害的两名将领之一,另一位就是岳云。
前军副统制王俊,他就是按照秦桧意图诬告岳飞的第一人。
王俊在军中人缘颇差,自从加入岳家军之后便没立过多少战功,因而无法因功升迁,王俊便将仇恨归于岳飞等人。
又因为王俊是一个恶毒小人,作为前军统制的张宪对他很是不满,所以两者关系很不好。
因此王俊在诬告岳飞之时,也将张宪顺手捎带上了。
3、右军统制庞荣;
右军也是岳家军最早期组建的一支部队。
庞荣原是扈成所统辖的旧部,后来庞荣在岳家军驻扎宜兴的时候加入了岳家军。
4、中军统制王贵;
王贵是岳飞儿时的伙伴,也是岳飞恩人王员外的儿子。
王贵与张宪一样,加入岳家军时间较早。他与张宪一样,也是岳飞的左膀右臂,但是他的级别要高于张宪。
在岳飞遇难时,王贵被秦桧抓住把柄,无奈只得帮助秦桧陷害岳飞。
中军副统制郝晸,为人嗜杀好财,与王俊同一时期并入岳家军,二人都是岳家军中最不坚定者。
在岳飞遇害之后,秦桧调换了岳家军包括王贵在内的大多数军统制,唯有王俊、郝晸、傅选等人没有变动,这也恰恰说明了郝晸为人如何之差。
5、左军统制牛皋;
牛皋出身农民家庭,精练武功,擅长骑射,颇好饮酒,公元1133年加入岳家军。
牛皋在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他也是岳家军中战功卓著的一名将领。
在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而被秦桧害死。
6、后军统制王经;
岳飞与曹成大战莫邪关时,岳家军第五将韩顺夫与曹将杨再兴作战失利。
正巧王经率本部军运粮经过,便与前军统制张宪合击,大败曹成军,活擒杨再兴。
公元1133随岳家军赴饶阳与张俊会师,官至正任团练使。
7、踏白军统制董先;
董先,洛阳人,在绍兴三年,因李成南侵失镇,兵败后归入岳家军,任踏白军统制。
而“踏白”一词,在宋语中有表示侦察的意思。
岳飞死后,董先被调离岳家军,先后担任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等职。
8、选锋军统制李道;
李道,相州汤阴人,与岳飞也是老乡,他也是在绍兴三年李成南侵后,归降岳家军,任选锋军统制。
绍兴三十二年,与金军大战,因功另加外戚身份,官拜庆远军节度使,死后被追赠太尉,进封楚王。
9、胜捷军统制赵秉渊;
赵秉渊原是前辽大将,后与岳飞在洪州饮酒时斗殴,差点被岳飞打死。
后来赵秉渊要求调出岳家军,可岳飞却以自己的宽宏大度容纳了赵秉渊,成为岳家军胜捷军统制。
赵秉渊曾是岳飞第四次北伐时,镇守淮宁府的重要干将。
10、破敌军统制李山;
李山,原为江西安抚大使司统制官,在绍兴三年岳飞除江西沿江制置使后,任命李山为破敌军统制。
李山曾与牛皋、徐庆救援,配合刘铺大败李成部将孔彦舟。
岳飞死后,李山被调离岳家军,平调为鄂州御前破敌军统制。
11、游奕军统制姚政;
姚政,相州汤阴人,与岳飞也是老乡。
跟随岳飞起兵,建炎四年与岳飞一起杀死建康留守司叛逃统制刘经。
姚政也是附会王俊诬告岳飞的将领之一。
岳飞死后,姚政升迁为鄂州御前诸军统制。
12、水军(也叫横江军)统制杨钦;
水军是岳飞在平定杨幺以后而建立的新军种。
杨钦本是杨幺起义军首领,作战非常勇悍。岳飞在平定杨幺叛乱时,杨钦投靠了岳飞,不久岳飞便任命他为水军统制。
当岳飞遇害时,他即没有选择支持,但也没有参与陷害岳飞。
参与陷害岳飞都是哪九名将领;
这十二营主将都是岳飞所信任和重视的大将,然而这其中的九人却在他最危急的时候,反手捅了他致命一刀。
让秦桧比较头疼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坐实岳飞的罪名?
为此,秦桧通过各种手段,或威逼、或利诱、或分化,从岳家军中找到了九个“愿意”做伪证的人。
这九人分别是:前军副统制王俊、中军统制王贵、游奕军统制姚岳、右军统制庞荣、背嵬军统制傅选、踏白军统制董先、防御使徐庆、左军统制李兴、选锋军统制李道。
也正是这九人的联合揭发举证,指认岳飞意图谋反等罪,不仅让身身陷牢狱之中的岳飞百口莫辩,而且最终也让岳飞蒙冤而死。
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举例讲讲这这9位将领是如何陷害岳飞的:
赵构和秦桧给岳飞定下了三大死罪:
其一、武将妄议立储之事,死罪;
武将不得干涉政治,岳飞作为一员武将,却干涉皇帝选立太子的人选,这事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让皇帝无法容忍的。
在赵构看来,统兵大将不宜干预立储事宜,这也被许多人认定为赵构对岳飞心怀恨意的开始。
其二、拥兵自重,违抗圣旨,死罪;
岳家军麾下有10多万大军,这些都是岳飞的私人部队,根本不听南宋朝廷的号令。
赵构一天连用12道金牌,下令追岳飞班师回朝,但是岳飞很犹豫,便认为他一定是在考虑如何谋反的事。
在当时宋朝的大环境下,武将基本上就是相当于“疑似的纂位预备队”,进一步可黄袍加身,退一步则可割据一方。
所以赵构认定岳飞拥兵自重,违抗圣旨,有谋反的嫌疑。
其三、违逆圣意,妄图迎徽、钦二帝还朝,有另立朝廷之嫌,死罪。
“迎回二圣”也是岳飞的死穴,岳飞一心想要迎回宋徽宗,宋钦宗二帝。
这在很多人眼中看来都认为岳飞别有用心。尤其是在赵构眼里,更是对岳飞“迎回二圣”的这个口号极为反感,赵构怎么可能让岳飞迎虎归山呢?
接下来,秦桧便利用岳家军内部的矛盾,成功瓦解了岳家军。在证明岳飞谋反的岳家军九名将领中,张俊、王贵和傅选三人都是积极主张对岳飞下手的。
究其原因就在于:张俊本身就非常忌恨岳飞,王贵则是受到了秦桧的胁迫,而傅选本身就和岳飞不是一条心。
秦桧在收买岳家军的3个将领后,接下来就对其他将领下手了,要么威胁、要么收买,终于让其他6位将领按照自己的意思诬告岳飞谋反。
前军副统制王俊:
史书对王俊的评价是:“生性薄凉,刁钻万能”。
其实王俊早就不想在岳飞手下干了,岳飞被捕后,秦桧便派人找了王俊,让他诬告岳飞,并许给他高官厚禄。
而王俊心中也正盼着这种“机遇”,他一见岳飞大势已去,就转投了秦桧。
他先是诬告张宪谋反,并依此牵连上了岳飞,并带头在秦桧早已写好的状词上面签了字。
也正是由于王俊的诬告,秦桧成功地将岳飞的心腹爱将张宪打入大牢。
游奕军统制姚岳:
岳飞被捕之后,姚岳并没有选择报答岳飞的知遇之恩,而是沉默不语,并在王俊的诬告证词上签字画押。
在岳飞被害之后,姚岳的真面目彻底露了出来,他主动向秦桧递交上了“投名状”,发誓要与岳飞划清界限。
姚岳还上书宋高宗赵构,建议他将全国各地带有“岳”字的地名全部改掉。
宋高宗还同意了这个荒唐的决定,并全国下诏执行,一时间“岳”字成为了全国的禁忌。
姚政因为参与了谋害岳飞,被迁升为正团练使。
右军统制庞荣:
庞荣是行伍出身,在加入岳家军之前,庞荣原为健康留守司统领,在建炎四年判将戚方杀了留守司统制扈成,庞荣走投无路就投靠了岳飞,一直跟随岳飞,被任命为右军都统。
岳飞一死,庞荣便另寻出路,就依附了秦桧。
中军统制王贵;
由于王贵比较熟悉军中的事务,所以秦桧就之所以找上他。
但最初当秦桧向王贵第一次提出要陷害岳飞时,被王贵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但秦桧接下来控制了王贵的家人,借以威逼王贵就范。
最终,无奈的王贵只得同意配合秦桧,并在证词上签字画押。
而岳飞在被害后,王贵心中深感内疚,便因此辞官,一直赋闲在家,直至因病而死。
踏白军统制董先;
秦桧在拉拢董先时,也是颇费一番功夫。
开始秦桧并没有主动去拉拢董先,而是向赵构进言,推荐重用董先。但赵构认为董先太过于贪财,就没有给予重用。
不过秦桧此举却让董先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二人就有了一些私交。
接下来,秦桧利用董先贪财的弱点,给了他很多金银。
而董先在岳飞手下拿到的薪水本就非常少,见到秦桧如此出手大方,也就依附了秦桧,在诬告证词上签了字。
而其他的几位将领也是害怕秦桧打击报复,因此便随波逐流的屈从秦桧,一起陷害岳飞。
那么,是什么让这九位主将诬陷岳飞呢?百味认为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第一、他们中大多并非都是岳飞的嫡系下属,大多还是隶属于朝廷,因此对于岳飞并没有多少信服感。
第二、岳飞在百姓心中声望极高,遭致这些人的嫉妒,从而被举报也不无可能。
第三、岳飞已经下狱,岳家军群龙无首,而秦桧正当宠,红得发紫,手中权力过大。
他们受到了秦桧的威逼利诱,不敢不听从秦桧的,负隅顽抗不但不能解救岳飞,而且还有可能害得自己家破人亡,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陷害岳飞。
第四、他们也敏锐地感觉到,是宋高宗想要杀掉岳飞,这是他们所无法控制的。
所以,他们为了和岳飞撇清关系,避免因岳飞而受到牵连被诛杀,便一起诬告岳飞。
朋友们,也正是因为这九位岳家军主要将领的证词,成为了对岳飞定罪的关键。
他们也直接将岳飞给推向了深渊,所以岳飞在得知此事以后,知道自己百口难辩,所以便在招供书上留下了八个绝笔字。
岳飞留下的这八个绝笔字就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死后,百姓们都泪声俱下,没有一个人不说岳飞是被冤枉的。
结语:
平心而论,岳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对南宋忠心耿耿。对于人民来说,他保护了无数南宋人民不受女真铁蹄的践踏;对于国家来说,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以及精忠报国的精神,成了我国的精神代表,也被后世所尊崇。
有人说岳飞性格不合,有人说岳飞道德太高,还有人说岳飞不懂政治。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虽过去了这么多年,直到如今大家一直都对这个软弱的宋朝感觉羞耻倒是真的。相反,岳飞的高大伟岸形象即便时隔千年,依旧深入人心。
岳飞是一个公认的英雄,但他不会揣测圣意、违旨抗命、功高震主、揭皇帝伤疤,有这么多致命的地方却不自知,也毫不收敛。
今天百味在这里也试问一句:如果换了您坐在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您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