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虽然昏庸,但不是傻子,后周对四州虎视眈眈他是知道的,又不断接到密报,说柴荣马上要对四州下手。为了防备后周搞突然袭击,孟昶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往四州增兵加强防备,还把自己的宠臣王昭远派去坐镇。孟昶的动作引起了柴荣的警惕,看来此事不宜再推迟,柴荣果断于显德二年(955年)四月出兵伐蜀。
955年在后周是显德二年,在南唐是保大十三年,在后蜀是广政十八年,各自不同的年号。
伐蜀的主帅由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担任,凤翔节度使王景为副,领兵直奔秦、凤二州。兵来将挡,后蜀不得不仓促迎战,战争开始后,蜀军明显感觉力不从心,挡不住后周虎狼之师的凶猛攻势。
六月,两军大战于凤州城外的威武城东,蜀军不利。后蜀朝廷有点沉不住气了,在群臣的建议下,孟昶这才派使臣前往南唐求援,同时还往北汉派了一批使臣。
孟昶的意思是希望北汉和南唐能出兵配合牵制后周,三方联手对抗柴荣,这就是前面使臣抵达金陵的背景。
如何答复孟昶的建议,李璟有点犯难,从心里说他是想出兵逐鹿中原的,但南唐目前的现状又令他底气不足。
还没等李璟拿定主意,后周那边已经对他发出了严重警告。
九月,周军攻克成、阶二州,顺利拿下岭北四州,拔除了后蜀在秦岭北麓安插的钉子,这才回过头收拾南唐。李璟即位以来一直有逐鹿中原之意,多次趁后周内乱而出兵北伐,尤其是他灭了福建王氏、湖南马氏后,野心膨胀,以为已经拥有了进军中原的资本,派人渡海前往契丹国,希望联合契丹人南北夹击后周。
李璟的种种做法成功地激怒了柴荣,看来是要教训一下这个文艺青年了。
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在摆平了西线战事后,柴荣正式下诏南征。为了师出有名,柴荣特意起草了一篇檄文,声讨南唐的种种罪恶,一口气列出了五大罪恶。①
檄文的大致内容有如下几点:
一、 擅称尊号,抗拒统一。李璟区区一淮南地头蛇,长期蔑视后周朝廷,拒不承认“一个后周”原则,在“江独”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竟敢擅自称皇帝,公然分裂祖国。(不是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吗?)
二、 招降纳叛,冥顽不灵。南唐伪政权不顾后周多次严正警告,屡次收留后周叛军,执意与天朝为敌,态度极不友好。(各为其主,有错吗?)
三、 出兵助逆,人神共愤。南唐伪政权公然出兵帮助李守贞、慕容彦超等叛逆,粗暴干涉后周内政。(分明是维和行动嘛)
四、 侵略成性,生灵涂炭。出兵侵略闽、楚等国,天怒人怨,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关你鸟事)
五、 卖国求荣,挟洋自重。勾结契丹对抗后周,为一己之私,不惜出卖中原天朝的利益,还是人吗!(……)
最后总结: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不打不足以平民愤。
看到这篇檄文,李璟整个人都不好了,看来后周是来真的了,怎么办?
后周那边,柴荣以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寿等行府事,以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副,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将出兵伐南唐。
后周大军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淮北重镇——寿州(今安徽寿县)。
寿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先秦时曾做过楚国的国都,南北朝时又成为南北双方激烈争夺的重镇,那时候它叫寿春,隋唐时期改名寿州。到了晚唐五代,寿州依旧是南北必争之地。
寿州也是当时南唐防御后周的最前沿阵地,守住寿州,南唐在江北的阵脚就不会乱。而对于后周来说,则必须拿下寿州,否则将对南下的周军形成巨大牵制,这颗钉子必须拔除。
双方都认识到寿州的重要性,后周大军水陆并进,从各地云集寿州城外,南唐方面也在紧急调兵加强寿州防御。
李璟对后周这次大规模南征高度重视,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领兵三万奔赴寿州增援。又以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北面行营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领兵三万屯定远县(今安徽定远),策应刘彦贞。
此外又紧急征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进京商讨对策,可以看出李璟确实是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大意。
注释:
①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蠢尔淮甸,敢拒大邦,盗据一方,僭称伪号。晋、汉之代,寰海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逆。金全之据安陆,守贞之叛河中,大起师徒,来为应援。迫夺闽、越,涂炭湘、潭,至于应接慕容,凭陵徐部,沐阳之役,曲直可知。勾诱契丹,入为边患,结连并垒,实我世仇。罪恶难名,人神共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