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海外贸易的兴衰历程:海禁政策下的沿海百姓,是如何谋生的?

明朝海外贸易的兴衰历程:海禁政策下的沿海百姓,是如何谋生的?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明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血性,被如今的许多文青所推崇。但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明朝配得上这样的赞誉吗?

明清两朝作为中国封建集权的社会巅峰,是中国全面落后西方的开端。从明朝的海外贸易发展兴衰变化,便足以看出这个王朝腐朽落后!

相比于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繁荣。明朝的海上贸易发展极为畸形,朝贡贸易取代了民间的自由贸易。这种国家垄断形式的海上贸易,几乎断了中国沿海地区百姓的活路。

梳理明朝的海外贸易发展历史,对于当今中国的海外贸易建设之路,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明朝的海禁政策的松紧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调和状态,也反映了明政府对外开放的唯唯诺诺。

那么,明朝禁海政策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郑和下西洋,大明朝表面风光的撒钱行为

一提起郑和下西洋,中国人总是赞叹不已。关于郑和七下西洋,最正经的官方解释是弘扬大明国威,结异邦之好。当然,明政府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么支持的。

浩浩荡荡的两百多艘船队,总计两万多人劳民伤财地到处旅游,竟是为了弘扬大明国威,实在令人可笑。从明成祖朱棣至明宣宗朱瞻基,总共八下西洋。

不可否认,下西洋确实为明朝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由于西洋距中国贸易路线长,所以一些来自异国的土特产与中国本地的市价,存在巨大的价格差距。

就拿胡椒来说,原产地的市价为0.01两白银,转卖到当时中国的市价为0.2两白银,直接翻了20倍。其他货物如苏木、香料等更是如此。

郑和下西洋的本质就是拿了一手货源,从而为明朝政府带来暴利而已。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大量采购,注定是不长久的。

到明朝万历年间,明政府腐败不堪,国库入不敷出。胡椒、苏木等货物多得没法处理,直接被当作薪水发给朝廷官员,讽刺至极。

明政府为了郑和下西洋,也是煞费苦心。为了真正做到弘扬大明国威,关于船队上所承载的各类货物,诸如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均是由明政府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

尤其是瓷器生产一项工程,更是弄得当时的百姓怨声载道。明成祖时期朝廷将瓷器生产工作分派给官窑,官窑又外包给民窑。

民窑生产的瓷器,不仅价格被官员们压了一头,质量还不能差。老百姓日夜不停烧制,也无法完成产量指标,多少人就此家破人亡。

其他诸如丝绸生产、茶叶生产更是不必细说。这种以压榨本国人民,结异邦之好的脑残行为,恐怕也只有明政府干得出来啦。

因为郑和下西洋用金钱的魔力,征服了一大批与明朝相比而言的异邦穷国,这些异邦小国便纷纷来到明朝朝贡。

于是明成祖永乐时期,四夷来王,万国朝宗。这些异邦小国每次来到中国进行朝贡,明政府几乎都是“厚往薄来”。

相比于这些穷国家进贡的破烂玩意,明政府回赐的礼物总是能彰显明王朝的“财大气粗”。

正是因为这种朝贡贸易有利可图,因此许多异邦小国都非常勤快地向明政府进贡。而明朝的皇帝也似乎是个大冤种,每次都是各种以各种金银财宝以回赠。

这种以政治导向为目的朝贡体系,让大明朝脸面上风光无限,却让沿海百姓深受其苦。

沿海倭寇成风,明朝政府作茧自缚

自宋、元两朝后,中国海上贸易可谓一落千丈。乞丐皇帝朱元璋上台后,颁布了一系列的禁海令。

“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的政策,直接奠定了朝贡贸易的合法性、唯一性。即所有的海上贸易都必须是朝贡的形式,民间海上自由贸易是明政府禁止的。

这一官方垄断贸易制度,几乎断了沿海百姓的生路。沿海地区地少人多,这里的百姓世世代代都以海为生。

如今明政府打着防御国家安全,保卫百姓生命财产的幌子,进行官方贸易垄断,无疑是一种反人性政策。于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百姓为了生存,便纷纷和日本商船勾结在一起。

明朝嘉靖时期,东南沿海倭寇之乱,有数十万之众。这个时期戚继光抗倭的故事,被如今的人们广为熟知。但这种自己同胞打自己同胞的历史事件实在不值得宣扬。

历史需要真相,而不是一味的愚昧。当年戚继光其实一直都知道沿海的倭寇之乱,是因为明政府的禁海政策所造成的。

加之当时的日本本国发现了大量的银矿,但日本本土生产条件落后,许多物资都需要通过海上贸易来获得。而明朝作为但是东南亚国家最大贸易出口国,却选择了海禁政策。

自以为天朝上国的思想,导致明政府开始实行禁海政策。这一政策所引发的连锁反映,不仅导致日本国内物资急缺,也使得中国沿海百姓失去了生路。

日本人有银矿,中国百姓也要生存。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倭寇之乱便在中国沿海泛滥。

据史料记载戚继光在挑选士兵训练时,兵源多来自中国内陆。讽刺的是戚将军为大明朝的抗倭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落得个穷困潦倒而死。

而真实的戚继光晚年生活极其悲惨,连捡药的钱都没有。而且戚家军时常被朝廷拖欠军饷,最后也作鸟兽散,大明王朝的腐朽,深入骨髓!

也许是明朝皇帝的脑瓜子突然开窍了,明朝明穆宗时期实行了开关政策,史称隆庆开关。这一时期东南沿海的贸易往来,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沿海地区的倭患在这个时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时期的西方已经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贸易,这个时期的中国显然是掉队了。

麦哲伦环球旅行所用的船只不过五条,人数不过200多人,可是人家进行了环球旅行,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所用船只不过十条,航行水手亦不过百人,可是人家为西班牙开辟了新的殖民地。

反观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简直像个笑话一样。明政府装了一次大大的牌面,却什么都没干,还又将老百姓盘剥了一遍。

如今面对南海争端和美国为首的海上贸易霸权,中国的海上贸易之路任重而道远。面对祖宗们甩下的烂摊子,中国人民如今的处境可谓困难重重。

从明朝的海禁到清朝的闭关锁国,中国海上贸易任重而道远

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励精图治、殚精竭虑,试图恢复大明江山的辉煌。可惜整个王朝后期基本积重难返,任你崇祯再活五百年,也是同样的结果。

封建王朝之所以最后都会宿命般地走向崩溃,与王朝的土地兼并、社会资源高度集中有关,这几乎是每个王朝的魔咒。

郑和下西洋时结交的异邦小国们,在明王朝被满清攻破时没有派兵来支援。甚至连明朝的忠实马仔朝鲜,也没有派一兵一卒来救驾。

那些曾经通过朝贡制度,赠与这些异邦小国们的好与金银珠宝,基本也是肉包子打狗,没什么用。

从这个角度看,明政府实属像一个人傻钱多的土财主。笔者私以为与其与那些穷国家搞好关系,不如直接像西方国家一样派船队过去殖民。

可惜中国向来是一个窝里斗的民族,对自己国内百姓使劲盘剥,对外国却表现出一副“大国担当”的样子,过去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清朝时期的满清统治,最能反映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奴性。几万的满清人入关后,便统治了上亿的中国人。此时我大汉民族此时的血性哪里去了?文人士大夫们的骨气哪里去了?

因此回到文章开头那一段话,明朝确实配不上任何的赞誉,明本身也是一个极其腐朽堕落的封建王朝。

清朝在继承明朝的疆域版图后,又扩大了其势力范围,中国如今的版图便是清朝时期奠定的。但满清作为一个外来民族,防中国百姓甚于防外。

清朝时期了沿海十三行外,中国的海上贸易基本也没什么起色。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统治者的才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过来,随后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近代百年屈辱。

清朝之所以实行闭关锁国,是因为封建统治者本就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一群人。

康熙时期西方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等历史事件,清朝统治者都是知道的,甚至康熙本人还会欧几里得原理和牛顿微积分。

这些现象都说明,清朝统治者知道当前世界的格局,也清楚闭关锁国是开历史倒车。但清朝统治者仍然实行愚民政策,实在可恨!毕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不影响其奢靡的生活。

满清可谓整个中华民族的吸血蛀虫,对于如今哪些自称是满族皇室后裔的人,笔者认为可以人人得而诛之。就像德国驱赶屠杀犹太人一样,满族也应该滚出中国!

如果说明朝是中国历史的落后开端,那么满清政府则是将中国彻底拖入深渊的历史罪人。中国海外贸易至明清两朝,算是彻底没戏。

在这种封建集权发展的巅峰时期,海外贸易也带着浓浓的政治色彩。明朝是如此,清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结语:

中国海外贸易至唐、宋、元后,基本萎缩。明朝的海禁政策时紧时松,明成祖朱棣虽派遣郑和下西洋,但并无经济往来。

相反明朝这种以政治为导向的海外贸易,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使得当时的百姓不堪重负。

明朝嘉靖年间又进行了比较严格的海外贸易管控,致使中国东南沿海倭寇四起。拨开历史的迷雾,会惊奇地发现明朝倭寇之乱,实质上就是明政府的作茧自缚。

随着隆庆开关,沿海地区的倭患也随之消失。但中国早已错失大航海时代的红利,以西方为首的殖民主义早已将世界瓜分完毕,这也是为什如今中国在海洋贸易上,总是处于被动的原因。

明清两朝是中华之蛀虫,两朝在科技文化上都没有深大发展。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和物质盘剥,倒是被这两个朝代玩出了新花样。

参考文献:

《明史实录》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

《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府,明朝,兴衰,海禁,中国,贸易,政策,百姓,海上,历程,消息资讯,明政府,戚继光,明朝,中国,郑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府,明朝,兴衰,海禁,中国,贸易,政策,百姓,海上,历程,消息资讯,明政府,戚继光,明朝,中国,郑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府,明朝,兴衰,海禁,中国,贸易,政策,百姓,海上,历程,消息资讯,明政府,戚继光,明朝,中国,郑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