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句“燕贼篡位”牵连873人被杀,方孝孺用自己十族杀身成仁是否有意义?

一句“燕贼篡位”牵连873人被杀,方孝孺用自己十族杀身成仁是否有意义?

“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朱棣愤怒地盯着不肯屈服的方孝孺。方孝孺轻蔑道:“诛我十族又何妨?”8天后,南京聚宝门外的刑场上尸骨如山,方孝孺用自己的十族,873条无辜人命的代价,成就了自己的名节。

01

方孝孺年幼时即表现出超人的聪明才智,得以有机会拜当世大家宋濂而师。而宋濂也是朱元璋为自己的太子——朱标精心挑选的导师。方孝孺与太子师出同门,又博古通今,一时间风头无两。

1382年,方孝孺受到好友举荐,被朱元璋召见。在大殿上,方孝孺的行为举止得到朱元璋的欣赏。朱元璋考虑之后,对朱标说:“方孝孺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你可以任用他一直到老,但现在不行,需要等一个时机”。说完便把方孝孺遣送回乡了。

因为朱标太子的英年早逝,方孝孺并没等到被朱标任用的机会。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刚一即位,就征召方孝孺入京,共商治国之策。坐了16年冷板凳的方孝孺当然很珍惜这次机会,对建文帝朱允炆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此后,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在制定国策时,朱允炆都会咨询方孝孺的意见,此时的方孝孺在思想作风上对朱允炆有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的国师。就在方孝孺的仕途看似要扶摇直上时,隐藏的暗流正在形成。

02

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实力强盛,本就不满于父亲立朱标为太子,现在朱标没了,又选朱允炆即位,朱棣心中更是恼怒,便筹划隐秘夺权。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举兵南下。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在战火中不知所踪,方孝孺及其他建文朝臣均被擒拿。

进城之前,谋士告知朱棣:“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切不可杀他”。言外之意就是,方孝孺影响甚大,不能得罪了,杀了方孝孺就相当于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给自己添麻烦。

朱棣听从建议,在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均被诛杀的情况下,留下了方孝孺。朱棣想利用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威望,让他亲自为自己拟一份诏书,表明自己夺权登基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师出有名。

“成王呢?“方孝孺反问朱棣。

“他自焚而死。”朱棣回答。

“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呢?“方孝孺继续追问。

“国家必须由成年的君主统领,成王的儿子太小了。“此时的朱棣已经很不耐烦。

“成王有弟弟,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呢?“方孝孺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是我们老朱家的事情,让你写就尽管写,休作多言。“朱棣已经被方孝孺的顽固惹恼。

方孝孺取过纸笔,伏在地上,挥毫泼墨瞬即完成。众人上前一看,这地上竟然写的是——

“燕贼篡位!“

朱棣恼羞成怒,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对方孝孺吼道:“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八天后,方孝孺被押赴南京聚宝门外的刑场。方孝孺的十族,共873人,也都被押解于此。

03

为了击溃方孝孺的意志,朱棣安排监斩官,将这873人逐一在方孝孺面前砍头。

每杀掉一个人,都要问他一句:“你写不写诏书?!“

每杀掉一个人,都要再问他一遍:“你到底写不写?!“

方孝孺完全不屈服,还要破口大骂,以致于“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见方孝孺完全没有退缩的意思,监斩官割断他的舌头,从嘴角砍出一道伤口到耳后,血流如注。

04

方孝孺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节,不惜牵扯上十族性命。在很多现代人看来,这次权力的更迭确实是“老朱家“内部的事情,方孝孺对建文帝的愚忠并未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任何影响。

有人对此评价道:方孝孺就是一个迂腐的书生,他给建文帝提出的那些治国策略,一个都不能用,也一个都没成功。他拒绝写诏书,确实是个忠臣,但是用自己的性命鸣谢知遇之恩,就已经足够了。完全没必要激怒朱棣,牵扯进自己的十族来表明自己的忠心。

回想李唐时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害长兄李建成夺得皇位。谋士魏征就从李建成麾下转而效忠李世民,并且留下了一段直言敢谏的佳话。臣子到底是要保持对国家的忠诚还是对皇帝个人的忠诚,魏征和方孝孺可能有不一样的理解。

就笔者个人而言,方孝孺为后世千千万万人民树立了榜样。舍生取义是我们的传统,为了信仰而杀身取道更是诸多文人的追求,方孝孺为了自己的主张,思想牺牲生命,这就已经令诸多贪生怕死之辈难以望其项背,应该被我辈所铭记。

关于方孝孺的行为,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元璋,诏书,成王,牵连,朱标,朱允炆,太子,一个人,朱棣,方孝孺,观点评论,十族,朱标,朱允炆,朱棣,方孝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元璋,诏书,成王,牵连,朱标,朱允炆,太子,一个人,朱棣,方孝孺,观点评论,十族,朱标,朱允炆,朱棣,方孝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元璋,诏书,成王,牵连,朱标,朱允炆,太子,一个人,朱棣,方孝孺,观点评论,十族,朱标,朱允炆,朱棣,方孝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