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赵匡胤死后第二疑案,是赵光义弑兄夺权的阴谋吗

赵匡胤死后第二疑案,是赵光义弑兄夺权的阴谋吗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当中,疑案悬案历朝历代都有。

为什么会有“疑”和“悬”,究其原因是因为时代久远、佐证不足;又因为利益者欲盖弥彰、毁证灭迹,造成无法还原真相的结果。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北宋疑案——“金匮预盟”。

要想弄清楚这件疑案,首先要还原一下历史记载的事发全过程。

在说这件事情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这里面的一个关键性人物——赵匡胤与赵光义之生母,杜太后。

赵匡胤登基一年多,杜太后便身患重病,眼看时日不多。

这天,她把赵匡胤叫到身边,问:“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意思是说,你知道为啥是你得了天下吗?

赵匡胤跪在母亲的病榻前,看着被病痛折磨的母亲,心里难过,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杜太后看他只哭不说话,气的说道:“吾自老死,哭无益也,吾方语汝以大事,而但哭耶?”意思是说,我已经是要死的人了,光哭有什么用,我有大事要和你交代,现在不是哭的时候。

赵匡胤这才说:“此皆祖考及太后余庆也。”

杜太后一听,更生气了,喘着粗气说:“不然!政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如果周世宗能多活十年,让他的小儿子长大,后周的政权必然更加稳固。如果是这样,哪还有你得天下的机会?

杜太后一句话就说到了赵匡胤兵不血刃得天下的根本。如果不是周世宗英年早逝,把江山托付给了七八岁的孩子和二十出头的皇后,他赵匡胤怎么可能一句起兵,就连锅端了人家的江山。

话到这里,杜太后又说:“汝与光义皆我所生,汝后而传位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说白了一句话,杜太后偏爱小儿子,希望赵匡胤死后能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这样他们赵家的大宋江山就能长久了。

于是,杜太后命宰相赵普笔录下两人对话全过程,装在一个用金子装饰的盒子里,留为秘档收藏了起来。

这就是“金匮预盟”的全过程。

这件事长久以来在史学界都存在巨大的争议,有人说这件事纯属蓄谋捏造,也有人说这件事证据确凿有理有据。下面,咱们就来说一说其中的三个说法,看看哪个更可信。

交易说

历史记载,赵匡胤五十岁突然暴毙,而后其弟赵光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了帝位。

这件事从上到下怎么看,都让人不得不起疑心,怀疑他有弑兄篡位之嫌。而这个时候,非常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替赵光义稳住局面。

于是,一个人就站了出来,说出了“金匮预盟”这件事情。

这个人就是宰相赵普。

这里面有一个可疑之处。

如果“金匮预盟”是真的,为什么赵普不先拿出来,然后赵光义再继位。偏偏却要赵光义站在位子上被人质疑了,赵普才手捧金盒站出来说:“我这有证据!”

“金盒”出现先后顺序,让人不得不胡思乱想。

更重要的是据历史记载,杜太后在世时十分欣赏赵普。特别是在赵匡胤任宋州节度使的时候,赵普便追随左右担任宋州掌书记。

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赵匡胤称帝,赵普担任枢密副使,杜太后还是称呼赵普为“赵书记”。老太太这么称呼,其实是一种亲近的表现。而且赵匡胤姓赵,赵普也姓赵,老太太甚至多次提到两赵亲密无间,形同一家。

也正是因为这个层关系,杜太后还曾三番五次在赵普面前说:“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意思很明确,就是嘱托赵普一定要多多照顾“我那还不懂事的小儿子”。

所以,在赵匡胤突然暴毙,赵光义迅速登上帝位后,赵普的内心一定会盘算。

一方面是太后生前的万般叮嘱,另一方面他赵普一直是追随赵匡胤几十年的近臣,赵光义如今登基当了皇帝,未必会留自己一席之地。如果此时能相助他一把,也许能保住自己的太平。再说了,谁当皇帝都是他赵家人坐天下。于是在赵普的帮助下,就上演了“金匮预盟”这样一处戏码。

这样一来,赵光义继位名正言顺,赵普也能保自己的安稳。

预案说

这个要说的,就是杜太后临终嘱托时,提出的“长君”的说法。

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三十五岁,赵光义二十三岁,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十岁。那个时候大宋才建立两年,而且赵匡胤正当壮年,杜太后为什么会说“汝与光义皆我所生,汝后而传位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这种话?

她是预知了赵匡胤会英年早逝?还是说她就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

假设,如果赵匡胤活到六十五岁才死,到那时长子赵德昭也已经四十岁,就不能掌管天下了吗?只有把位子传给赵光义才是社稷之福?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种说法。

说毕竟杜太后是从五代十国过来的人,见惯了腥风血雨、亲人相残的场面。在她的深谋远虑下,如果赵匡胤因为外部原因或个人原因不幸英年早逝,为了不造成赵家人自相残杀,或者被他人夺权,一定要先有一个预案。

也只有这样的说法,能站得住脚。

掩盖说

第三种说法首先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有关。

为了能掩盖他弑兄夺权的罪行,只能编造一个他能顺利登基的合理说法。而要兄终弟及这件事合理化,只有一个人能做决定,那就是他们共同的母亲。于是,“金匮预盟”就诞生了。

以上三种说法,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瑕疵。而且,造成“金匮预盟”这件事扑朔迷离的根本原因,还是要从赵匡胤的突然暴毙这件事说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赵匡胤,历史,赵光义,赵普,天下,疑案,金匮,时候,杜太后,江山,消息资讯,赵书记,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杜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赵匡胤,历史,赵光义,赵普,天下,疑案,金匮,时候,杜太后,江山,消息资讯,赵书记,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杜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赵匡胤,历史,赵光义,赵普,天下,疑案,金匮,时候,杜太后,江山,消息资讯,赵书记,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杜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