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明王朝》深度解析03上:冯保得裕王府青睐,胡宗宪痛骂清流党

《大明王朝》深度解析03上:冯保得裕王府青睐,胡宗宪痛骂清流党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LILA聊剧

书接上回

图一 胡宗宪剧照

上回说到冯保在吕芳的安排下去了裕王府当差,以及“改稻为桑”的国策在浙江推行的局势。

浙江省的官员为了加快推行“改稻为桑”的速度,命令马宁远带兵强行摧毁稻田,逼稻农改种桑树。最终因戚继光奉调撤了士兵,才阻止了这场暴行。

图二

马宁远、何茂才以及郑泌昌等人一致认为是谭伦给戚继光的调令,在当晚的“省内高层”会议上,他们试图将“对抗朝廷”的罪名强加在谭伦身上。谭伦乃是裕王的心腹,有他在,“改稻为桑”就会难以施行,尽早除去对严党总是好的。

图三 马宁远指谭纶

胡宗宪以官府筹粮太少就会出反民为由,压住了下属们的怒火,逼着他们暂停了推行“改稻为桑”,催着他们抓紧时间筹粮。同时,迫于各方局势的压力,胡宗宪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疏。

图四 胡宗宪 剧照

第三集

这一集的精彩看点也太足了!

严世蕃瞒着严嵩下令毁堤淹田,马宁远等人瞒着胡宗宪连炸八个堤,残忍地撕开了朝廷官员们扭曲变态的心理;胡宗宪向谭伦吐槽清流派只会高谈阔论,撕碎了他们的虚伪面具。

然而,让我忍不住直呼“编剧好牛”的地方,却是剧中那段看似与剧情不大相关的插曲。

一、戴不上的礼冠,保不住的皇权

图五

沉迷修道的嘉靖破天荒地决定去裕王府看望小世子,然而这天的世子一直哭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戴礼冠。裕王妃禀告裕王,平日里只有冯大伴(冯保)能哄住世子,请求裕王召冯保前来。

图六

此时,裕王心里还对冯保打死了周云逸的事心存不满,可说话间嘉靖就要到府里了。迫于无奈,裕王这才命人去找冯保前来,赶在嘉靖到府之前给世子带上了礼冠。

明面上看,这段是在告诉我们,冯保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在裕王府混出了一条生路。不仅得到了裕王妃的赏识,同时也让裕王对他改观了看法。

图七

事实上,导演要说的却远不止于此。这里有一个细节,完美映射了世子朱翊钧的未来。

冯保为了让世子听话戴上礼冠,先是让裕王妃把礼冠戴在了他的头上,小世子见状后才停止哭闹,老实地戴了礼冠。

图八 冯保

冠,在古代象征着戴冠者的等级和身份。世子虽小,却一出生就被嘉靖的“早立子”架在了未来皇位上,所以此处的“礼冠”并不是男子成人礼的礼冠,而是象征着朱翊钧未来的“皇位”与“皇权”。

联系朱翊钧当皇帝时的状况,裕王妃李氏将“礼冠”戴在冯保头上,可不就是在隐喻世子的“皇权”被李氏和冯保侵占,他将处处受二人掣肘吗?之后礼冠终于戴在了世子头上,则映射了朱翊钧会从二人手中收回皇权。

图九 裕王妃李氏给冯保抚冠

有意思的是,嘉靖抱着小世子时,竟又替朱翊钧取下了礼冠,巧妙地对应了万历二十八年不上朝不掌权。

图十

每次看这段,都让人忍不住感慨导演的镜头语言,好绝妙!分明一句话都没说,却似说尽了三个人(朱翊钧、冯保和李氏)的未来。

聊完这个小细节,我们再来盘点一下本集最烧脑的环节,简直是句句有深意,不琢磨一下就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说什么。相信很多朋友第一遍看这段时未必真能看懂。

二、胡宗宪与谭伦交心,直言痛斥清流派

图十一

胡宗宪给朝廷的奏疏很快被内阁批了回来,谭伦知道了京里的情况后,急忙找到胡宗宪,想劝他远离严党:

“上面给我来信了,他们对你有说法,你想知道吗?”

“他们”自然说的是清流派的人,因为胡那封奏疏甚合裕王心意,张居正等人觉得胡宗宪是一个值得拉拢的人。

然而胡宗宪没有任何迟疑,回道:

“不想知道。”

对于奏疏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影响他其实早就料到了,但他做人做事一向只图无愧于心,所以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不会在意。

图十二

现在奏疏被驳回,他将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何茂才、郑泌昌等人推行改稻为桑,会造成什么后果没人知道。身为朋友,他只好奉劝谭伦远离这块是非之地。

“我想,总督署你就不要待了,准备一下就走吧。”

胡宗宪这时候赶走谭伦有两个用意:一来,保护谭伦。只要谭伦在总督署一天,就会被其他人针对一天;二来,撇清关系。只要谭伦跟在他身边,别人就会认为他和清流派有勾结。

但谭伦也不是遇事只会躲起来的人,否则他也不会请命到浙江了。

“我不会走,我也不能走,真要到了朝廷要追究的那天,我谭伦在这里,就没有你胡汝贞的罪。”

图十三

谭伦这么说还真不是客套,而是认“罪”。当初戚继光奉调调走了马宁远的兵,调令就是谭伦下的。结果,总督署的官员在追查时,胡宗宪替谭伦扛下了罪名。

只不过,谭伦毕竟是裕王爷派到浙江的,倘若谭伦真的抗下了这个罪,将会把裕王置于何地?

听谭伦说完,胡宗宪本来很严肃的脸上不由地苦笑了一下:

“都十年过去了,你谭子理(谭伦的字)还是没有长进呀。我也不知道裕王爷怎么会如此器重你。”

胡宗宪这话虽然有些冒犯,但却是真心为谭子理考虑的。他这是在提醒老谭,倘若给戚继光调令的事他担了,最终受害的将会是裕王爷。为官多年,谭伦连这一点都看不透,难怪胡宗宪如此直白的指责他。

图十四

谭伦也不恼,略带讨教的反问到:

“你是说我还没有学到‘为官三思’?”

“三思”说的是思危、思退、思变,如今奏疏被批回,浙江的官府很快就会失去控制。所以隶属于清流派的谭伦待在总督署无疑是最危险的,只有他完全不是严党的人。

胡宗宪十分坚定地说到:

“那我就告诉你,我胡宗宪没有退路,也没有什么可变”。

“没有退路”说的是胡宗宪不得不继续推行“改稻为桑”的政策,毕竟改稻为桑是朝廷定下的国策,他作为浙江巡抚兼总督,推行国策是他职责所在。

图十五

但从胡宗宪的为人来说,他之所以一定不能退,是因为有他从中调和或许百姓还稍微能好过一些。否则,换一个没心肝的人来,浙江的百姓哪里还有活路呢?

“不会改变”则是说他的立场,他本就是严嵩提拔上来的,是严阁老的人这一点不会变。

这也是在暗示谭伦,他胡宗宪就是这样的人,虽然身在“严”营,心却一直在百姓。

谭伦显然误会了胡宗宪,只以为他要为严党推行“改稻为桑”,有些无助地回到:

“那我这次本不该来”。

图十六

谭伦话里话外满是遗憾,他以为凭他和胡宗宪的交情,无论如何也能说动胡宗宪阻止“改稻为桑”的。

胡宗宪则以为刚才的暗示谭伦已经听懂了,便爽快地回应到:

“你是不该来”。

显然,胡宗宪说这话时是带着怒气的,倘若不是谭伦来到浙江横插一杠,或许他的奏疏此刻正握在嘉靖手里而不是面前的桌子上。

谭伦并没有听出胡宗宪的言外之意,还沉溺在胡宗宪对他的打击中,有些不敢相信地叹气道:

“看起来,还是他们知人”

直到此刻谭伦还是有些不愿意相信,胡宗宪会像高拱说的那样——坚定地拥护严党。在他心中,胡宗宪一直都是很有大是大非的人啊。

图十七

胡宗宪略带笑意地说到:

“你说的是裕王身边那几个人吧?那就恕我直言,他们也不过高谈阔论,书生而已!”

胡宗宪为什么如此嫌弃清流?在他看来,既然清流们不同意“改稻为桑”的国策,那他们为什么不在严嵩提出来的时候就反对?非要等到政策在浙江实施了,又派了谭伦这么一个愣头青过来阻碍国策实施。

简直就是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身毫无作为也没有真正做过什么,这不是“高谈阔论”又是什么呢?

图十八

谭伦听到胡宗宪如此评价清流党,立刻起身想要反驳,胡宗宪却示意他坐下继续听:

“这一次你谭伦来,我这样做了,你谭伦不来,我也会这样做,你谭伦明天走了我胡宗宪还会这样做。因此,用不着你谭伦来劝我怎样做,更谈不上到时候要你来替我顶罪。”

胡宗宪的话说得虽然很文明,但字字句句无不是在指着“清流”的鼻子在骂,骂他们就只会做一些谋求“名声”的事。

即便“清流”中没有人来,胡宗宪也会上奏疏,也会阻止“改稻为桑”。可“清流”非要派人来!只因为只要清流到了浙江,攀上了胡宗宪,那么胡宗宪就是听了清流的话才“顺”民“逆”严的。

多可笑啊。

见到来的人是谭伦时,胡宗宪应该是失望的吧,相交多年的朋友竟也不相信他。

图十九

胡宗宪继续说道:

“无论你来与不来,我都不会让他们这样干,无论是想劝我,还是想帮我,都只有一个后果,把大局给搅砸了。”

听到这里谭伦显然已经明白了胡宗宪的心意,但他还是追问了下去,让胡宗宪把话再说得明白一些。

图二十

说实话,胡宗宪后面的话不管是指责清流还是陈述他原本的计划,其实谭伦在刚刚的交谈中已经搞懂了。之所以继续追问,就是为了给观众一个交代,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胡宗宪这个人,知道他的想法,塑造他的形象。

也是这次谈心,谭伦听话去了戚继光的军队,也是这次谈心让他真正信任了胡宗宪的为人。

好了,本期解析就到这里,下期连载解析“严世蕃下令毁堤淹田后,炸出的一张纸丑恶嘴脸”,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清流,世子,冯保得,朝廷,深度,谭伦,胡宗宪,王朝,青睐,王府,消息资讯,冯保,谭伦,礼冠,胡宗宪,朱翊钧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清流,世子,冯保得,朝廷,深度,谭伦,胡宗宪,王朝,青睐,王府,消息资讯,冯保,谭伦,礼冠,胡宗宪,朱翊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清流,世子,冯保得,朝廷,深度,谭伦,胡宗宪,王朝,青睐,王府,消息资讯,冯保,谭伦,礼冠,胡宗宪,朱翊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