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禅让制的文章中提到,禹的儿子启将世袭制改为定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今天的故事就和
禹
有关。
有的史学家认为,夏朝并不存在,或是认为夏朝只是当时一个势力相对较大的部落。在正史的描写中,夏朝的建立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遗迹,所以夏朝是否存在、夏朝和大禹治水传说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根据《史记》的记载,尧在位期间,发生了大洪水,四岳推荐由鲧来负责治水的工作。在一些神话故事中,鲧是一位天神,他偷了天帝的宝贝息壤,未经允许就私自下凡治水。息壤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想用息壤来堵住洪水,但是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能成功。舜大怒,将他处死了。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这样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定然不可全信。有的学者猜测,鲧和共工是同一个人,因为他们的读音十分相似,很有可能是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化。鲧和共工的事迹也十分相似。他们都采用堵的方式来治水,最终失败,天下受其害。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很相似:屈原的《天问》中说,鲧是被火神祝融所杀;而共工,是因为与祝融交战失利而怒撞不周山。关于他们儿子的记载也是近乎相同:鲧的儿子禹曾划天下为九州,而共工之子后土也平定了九土。由此可以推测,鲧和共工其实是同一个人。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在鲧、禹治水的故事中,鲧采用堵的方式来治水,是被后人所公认的事实。他将低的地方垫高,高的地方铲低,加高河道的堤防,由此保护部落不受洪水侵扰。但是这样的做法,会引起黄河下游部落的不满。鲧在黄河中下游“堵”,导致黄河无法从支流泄洪,下游河水因此被迫改道,最终泛滥成灾。首当其冲的,就是中下游的祝融部落。因此,祝融部落向上游进攻,打败了鲧。
鲧死后,他的儿子禹又被派去治水。禹采用了和他父亲相反的方式——疏导。他考察了多年,发现可以将洪水引入大海,他率领众人终于凿通了阻隔河道的大山。在治水的历程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一段佳话。凿通大山在当时看来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禹应当是将原有的河道拓宽了。他说服黄河中下游各部落拆毁保护自身不受洪水侵袭的堤坝,让河水能够快速泄洪,这就使各部落在治水的过程中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将治水的重任交付给禹,也可能与他的身份有关。他的父亲是黄河上游部落的首领,母亲有辛氏是黄河下游部落的,所以禹可以更便利地协调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和资源,使上下游各部落通过黄河这个天然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之后形成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禹因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也许是经历过这次可怕的洪水,当时的人们意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部落间各自为政并不利于大家的生存,所以他们需要紧密联合起来,因此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