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微(1079~1154年),著名的医学家,伤寒大师,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为南宋进士、翰林学士,后弃官从医,专心治病救人,有“名医进士”之誉,百姓奉之为神医。许叔微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学术思想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清代名医叶天士将许叔微奉为神明,认为他是真正读懂了《伤寒论》的医家。
许叔微少年时家境比较好,5岁即入学,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他天资聪颖,几年时间就把经书背得烂熟,成为当时乡里最年轻的秀才。不过,幸福总是那么短暂。1090年,许叔微11岁时,父亲患瘟疫而亡。两个月后,母亲因悲伤过度,也中风而去,撒手人寰。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父母双亡,许叔微成了孤儿,不但生活没有着落,而且内心凄惨,幸亏伯父和乡邻的帮助,才让他勉强度日和求学。好在许叔微性格坚强,遭此大难,并未消沉,不仅加倍努力读书以求功名,而且立志要成为名医,以拯救众多像父母一样的病人。
从此以后,许叔微跟随私塾先生学习考试中举的课程,晚上就挑灯苦读医书。他认真研读了《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能够找到的医学经典,后来又研读了《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脉经》《苏沈良方》名医名著。
由于找到这些医书非常困难,所以每找到一本,他都格外珍惜,探根究底,穷理尽微,细细思索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对医书的理解非常深刻,一字一句都反复咀嚼,达到极致。此外,他还利用各种游学的机会,到处拜师,寻求指点。因此,他的医术突飞猛进,据历史记载,到1110年时,许叔微在当地已经医声显赫了。
1112年,许叔微到京城参加考试,此时他已经是举人了,也是名医。当时宰相蔡京患病,遍请名医都未治好,连皇上指派的御医都束手无策。后来,听说许叔微医术高明,于是蔡京请他诊治。许叔微只用一副药就治好了。许叔微此时正好落第,于是蔡京准备通过权力让他当官。许叔微断然谢绝,飘然离京,此举震惊天下,世人对他越发敬重。直到1132年,他凭自己的本领考中进士才入朝为官。
1128年,真州城中发生瘟疫,百姓染疾者十之八九。许叔微全力开展救治,不分贫贱,察脉观色,给药救之。经他诊治者,十有八九都活下来了。老百姓称之为“神医”。
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最有成就的医者,特别是对辨证施治的理论有很多新的观点和补充。他认为,伤寒治法,明白了表里虚实,张仲景的三百九十七法就能够理解了。他的学术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认识,他认为肾是身体之根本,而脾胃乃人之生死所系,其中又以肾为主,因此,补脾以暖补肾气为先。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被历代医学所继承和发展。
许叔微文化水平很高,所以特别注重对经验进行整理,《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普济本事方》等中医书籍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伤寒百证歌》,以歌诀体裁的形式,将《伤寒论》中的方子编成100证,特别方便学习。《伤寒发微论》是他多年学习伤寒的心得札记。而《伤寒九十论》则记载了病例症状及治疗经过,同时还有评论,和今天的病案讨论比较类似。
而《普济本事方》是他最看重的著作,他将疾病分为23个门类,收录了300多首经方,每首经方都有详细的用法,同时附有病例和评述。清代名医叶天士对此书十分推崇,将其视为“枕中之秘”,每有疑问,读之则多有收获。许叔微的这些著作,对今天仍然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是学习《伤寒论》最好的教材,可以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