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地盘最大的帝国就是蒙古帝国,远比今天的俄罗斯要大,当然蒙古帝国疆域这么大,其实已经超过了封建国家能实际有效统治的最大疆域。
这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其实上图红色区域的北方也算,因为根本就没有人。
蒙古骑兵这么厉害是有原因的。
蒙古人解决了军事上几大难题:
第一,后勤补给
蒙古的军粮是奶疙瘩和肉松,就是奶熬干后的奶疙瘩,肉松大家都知道。
这两种东西,可以平时慢慢积累,再加上盐,能长期储存。
其次,这两种东西都是高能量,一头牛,变成肉松估计也就是20几斤。
所以蒙古骑兵可以携带自身一个月的消耗,而中原吃小米为主要军粮的部队,最多携带三天;而中原部队,千里运粮,百之存一。
秦朝记载,从咸阳运往东方的东海郡,200担粮食 ,最后就剩一担
第二,马匹,骑兵 突进,速度极快。
蒙古大军出征不是一人一马,而是一人带多匹马,其他马可以携带物资。可以轮流骑行,不少士兵还能睡在马背上,甚至可以不用扎营。
所以蒙古大军的补给就容易多了,后面人只需要赶一群马携带军粮,就能对大军进行补给;
蒙元大军骑兵的突击速度甚至和现代军队媲美,那个年代又没个高速公路。
这往往导致很多国家,还没来得及组织有效防御,就被屠城了。
所以中原地区只能修长城,例如北京八达岭,居庸关,水关长城,这是三道防线,为的就是前面遭到突袭,点燃烽火台,后面关隘就有所准备,毕竟蒙古骑兵没有带攻城器械。
其次,草原部落可以随着大军在后,反正都是游牧民族,可以迁徙;
所以蒙古大军很多地方以将人口屠灭,保证自己身后草原没有人。
但是蒙元也不是无敌的,就没有征服印度,不是印度人能打,而是恒河边上的那一战,蒙元大军受够了——太热了,马匹都热死了,这没法打了····
所以蒙古帝国没有征服印度,毕竟他们真的没遇上这么热的气候。
第三,中原兵家中最能有效克制蒙古骑兵的其实是汉代的霍去病
只是,他当时的作战理论并没有很好的被研究,被继承,当年没个军事院校。
霍去病的作战理论叫做“战略机动”,也就是他发现的蒙古骑兵最大的弱点:
机动能力差!蒙古骑兵机动能力差?是的,不矛盾,他们战术机动能力很强,但是战略机动能力很差。
因为蒙古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移动必须基于水草。在张骞出西域之前,汉军一匹马吃六个士兵的口粮!直到张骞回来带回优质牧草——苜蓿,才解决这个昂贵的问题;
你看史书上,霍去病每次出征,所带精骑兵数量不多,但是却机动很远。霍去病的主要战术就在于他们追逐的不是蒙古骑兵,而是水草,沿着水草直接攻击蒙古部落。所以,看到史书上,霍去病出征往往斩获很大,那是因为他们攻击了蒙古部落以后,把牛羊物资都带回来了···
没了部落的支持,蒙古骑兵自然就成了无根之木,草原部落无法保护自己游牧本部的安全。
只可惜,这一战略没有被重视,可能因为霍去病死的太早,他要是多活几年,可能这一战术才能普及。
到了蒙元,由于西征带来大量的技术,以及汉族人的加入,蒙元骑兵的技术,战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南宋没有大的差距。
但是南宋内部就有很大问题,还是地理有关系,北宋是怎么建立的?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实际上就是带兵将领造反。所以大宋的制度就是提防带兵将领造反。
但是到了南宋,地理形势和大宋的制度是相悖的,南宋能维持152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自古以来,在江南偏安的王朝都短命,非常容易自乱,我们可以统计一下:
东吴(公元317年——公元420 年),存在59年;
东晋(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存在了104年;
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60年;
南朝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24年;
南朝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56年;
南朝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33年;
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39年;
太平天国(公元1853——公元1864年),12年;
国民政府(1927年——1948年),22年;
古代封建王朝一般是从北往南统一的,从 南向北统一的比较少,也就朱元璋比较牛。非常成功的从南向北,并且顺序也对,先占荆州,巩固南方,然后占领两淮,山东。
来,看南方地形:
中国南方一般会形成三个势力范围,即巴蜀,两湖,南京地区
巴蜀隔绝太大,蜀道难,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没有成功,而两湖地区,长江穿过其中,难以防御,唯独南京,长江在北,形成天险。
南京周边有山脉,利于防守,但是南京也有两大要害,第一是采石矶,今天的马鞍山,另外是镇江
由于水网密布,北方骑兵多半会选在采石矶,不过水网泥沙堆积,也容易变换地形,因此后面多半从镇江,入手,并且伺机渡江。因此南方王朝,基本都不长命。
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上游的两湖地区,下游的两淮地区,都对南京特别重要。失去两翼,南京基本就完犊子了。守江必守淮。
再看上面的南京的地形,长江上游的两湖地区对南京的政权是不是很重要?既然重要是不是需要重兵把守?那么重兵集团的首领,就是事实上的藩镇!有了自己的地盘,藩镇就容易做大。
同样,南京下游的镇江以东,也需要重兵把守,所以,南方政权,本质上就是藩镇林立!各大诸侯王林立!因此内乱不止!
所以,江南的王朝,这个兵权问题特别重要,
然后我们看到了这些王朝内斗不止!
三国东吴的二宫之争;东晋的琅琊王氏和司马氏斗,这个要好一点,主要集中在朝堂上;
南朝的刘裕倒是好一点,灭司马族,分封自己的亲贵子弟镇守四方,他一死诸侯王纷纷割据;
宋齐梁陈,到太平天国,甚至蒋家王朝,都是内乱不止;
南齐的萧衍,吸取教训,“兵权分散了”,结果呢,结果当侯景进攻南京的时候,各地诸侯王宁可看着萧衍被杀(一群大孝子啊),一代雄主文才武略的萧衍就这样在80多岁被活活饿死了;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岳飞之死有那么点理解了,全国七成军队在岳飞手里,赵构能安心吗?
封建王朝的魔咒了解一下,这才是现实版的黑暗森林,猜疑链!
君疑臣必诛;
臣疑君必反;
君疑臣而不诛则臣必反;
臣疑君而不反则君必诛;
时间来到明代,从藩王造反上来的的朱棣,面临一个一模一样的难题:那就是北京对防御蒙古如此重要,那么必须驻军,但是谁去当那个藩王?会不会和自己一样造反?
所以朱棣要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简单理解,天子走藩王的路线,让藩王无路可走。
自古以来,主要军队都集中在国都附近,要比军队都分散在各地要强,各地藩镇能做大。
但是明朝是怎么消灭北方威胁的?
一样的道理,走北方草原部落的路线, 让草原部落无路可走。
你不是喜欢来劫掠边境吗,我让我的边境骑兵反劫掠回去····小股骑兵反复扫荡草原,这种做法受明军官兵欢迎,因为风险小,骑兵嘛,谁也追不上,打劫成功,自己赚了····
但是,大明王朝,其实隐约的找到了彻底解决北方威胁的那一丝飘忽的光芒——贸易;
大明王朝西部边境因为开放的贸易互市,太平那么多年。
只是,和两千年去霍去病的战略机动一样,在那个时代,没有经济学这回事····
那个时代的人们,还不能理解为什么贸易为什么能够抑制战乱···
所以,就南宋的环境而言,能够坚持152年,已经是很强悍的,赵匡胤留下的制度建设,还是成功的抑制了藩王作乱。
底层造反,外患,带兵将领造反,藩镇,宫廷政变这是古老王朝灭亡的五大样式。
但是还是那句话,真正的长城在人心里;
兴亡成败不自由;
还有小的知识点:
南宋的GDP是很高的,但是南宋朝廷越来越没钱;向有钱阶层征税是人类世界永恒的难题。
其实大明王朝末期也是一样的,GDP很高,南方也很富裕,但是大明王朝没钱;
崇祯要大臣捐献出100万两白银,调动大军,结果一个个哭穷,李自成拷打出7000万两····
这些钱,朱元璋打下江山也用不了这么多钱。
所以,帝国崩溃从财政崩溃开始的。
特别是中央财政。
所以,美国什么时候崩溃?看其财政收入即可。
GDP很高,不代表财政收入很高,能收割欧洲,不代表收割成果都落到美国政府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