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包拯应该是后世所有官员学习的榜样。在很多人看来,包拯不仅仅清正廉洁,身边的助手每一个也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公孙策和展昭了。可作为包拯最得力的两个助手,两个人的命运却完全不一样,展昭的后半生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而公孙策被包拯推上了虎头铡。公孙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被包拯处死?
一、才子公孙策
公孙策自小就是乡里有名的才子,他最开始的梦想并不是考科举中功名,而是想成为像李白一样的诗人。所以年少的公孙策就只做两件事情:游山玩水,以文会友。在公孙策看来,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和自己无关,自己要做的就是和李白一样留下千古名诗。
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拯救一些苦命人,公孙策选择弃文从医,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乡医。也许是看多了世间的苦难,公孙策不再希望成为一名诗人,而是希望可以成为一个替百姓做事的好人。虽然公孙策的生活开始逐渐变好了,但公孙策此时也就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公孙策一直想着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二、包拯的知遇之恩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孙瓒成为了包拯的同僚。早就已经看过世间冷暖的公孙瓒一心想要和包拯一起为民伸冤,惩戒天下恶人。很多朋友对公孙瓒的印象都是他是包拯身边的一个助手,只是一个负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做笔录的文臣。但实际,公孙瓒是包拯团队里面的核心人物,相当于是包拯的“诸葛亮”。
公孙瓒最出名的一次献计就是“御铡三刀”,是专门针对贪官所设立的。当时由于陈州一带的官员贪污了大量赈灾银,皇帝亲自派包拯去处理案件,还给了三道御铡表示只要一旦确定有官员贪污就立刻用着到刑具处死。
其实三道御铡是皇帝还特意考验了一下包拯,给了包拯三道空包的圣旨。空白的圣旨这要怎么去用?如果自己在圣旨上编写命令就是触犯皇威,空白的圣旨拿出去也没有任何的权力。公孙策知道之后就将三把铡刀画在了圣旨上交给皇帝,并表示出这是最新的刑具。皇帝得知之后十分欣赏,同意了公孙策的做法。
三、无奈处死旧友
公孙策作为包拯的幕僚,很多人都认为他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圆满的。但公孙策最后的结局十分悲惨,是被包拯亲自处死,而处死的刑具正是自己所涉及的御铡。原来当年包拯在南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起凶杀案,而凶手的养女江忆就是公孙策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
当年公孙策因为被人陷害而入了冤狱,幸好有人冒死将公孙策救了出来。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公孙策不得不和自己的女儿分开。多年以来,公孙策一直在打听自己女儿的消息可一直没有收获。直到此时他才知道当年和女儿分离之后,女儿成为了太湖水贼的养女。
由于江忆也参与到后续的案件纠纷当中,所以江忆被抓之后直接宣判死刑。公孙策刚和自己的女儿相认就要将女儿送到刑场,这对于公孙策来说太过于残忍。于是公孙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在江南放走。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江忆还是被抓了回来,而公孙策也因为放走要犯而被判死刑。
包拯即使内心不情愿亲自将自己的老友送到刑场上,身边无数官僚都为公孙策求情。但法大于情,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的协商,最终公孙策和自己的女儿一起被判死刑。
在法律和亲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任何人都不敢保证自己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公孙策即使明知道是死路一条,但为了女儿他依旧愿意第一次挑战自己的底线和法律。这并不能怪公孙策,不过是选择哪一个公孙策的一生注定是悲惨的结局。而面对最无奈的时候,公孙策只是选择了自己最重要的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