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国人都很重视取名,一个好的名字既是父母对孩子的美好寓意,也能让人过目不忘。
寻常人家尚且注重取名,更不要说帝王人家,皇子皇孙的名字很能体现皇家的威严与体面。
明朝历史上有16位皇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至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他们的名字都很有特色,连起来看也会发现其中的神奇之处。
与其说是恰到好处,不如说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明朝千古江山生生不息的美好向往,全都体现在了15位皇帝的名字之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应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八,又名朱重八。
朱元璋的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没有能力抚养几个孩子。年幼的朱元璋没有条件上学堂,小小年纪就来到邻村的有钱人家,成了一个放牛的牧童。
少时的朱元璋对于政治一窍不通,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吃饱穿暖,让父母和家中的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
正所谓逆境出人才,只有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一鸣惊人。
1343年,旱灾频发,田地间颗粒无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瘟疫的爆发,朱元璋的父母纷纷惨死。
面对至亲的离开,孤苦无依的朱元璋连棺材钱也凑不齐,更找不到一块埋葬父母的土地,这是何等的悲惨。
朱元璋忍受着巨大的悲痛,用几件布衣包裹好双亲的尸首,找到一块以前帮忙放牛的主人家的土地,才将父母安葬。
为了生存,朱元璋来到寺里当和尚,在寺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朱元璋不仅要遭受其他和尚的欺辱,还要辛苦劳累,干很多苦力活。
到后来,饥荒实在严重,寺庙也待不下去了。朱元璋云游在外,四处乞讨,途径合肥、河南信阳等地,沿途领略了很多风土人情,增长了许多见识。
身处乱世,百姓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身处高位的官员只顾沽名钓誉,忽视百姓的苦难,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气韵不凡的朱元璋空有满腔的抱负,无处施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加入了当时的起义军——红巾军。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的信任和赏识。
人员繁杂的红巾军看似稳定团结,实则各自心怀鬼胎,内部很快就搞起了对立,分裂成众多小帮派。
朱元璋在内部势力的斗争中,几次身陷险境,又侥幸存活下来,他的势力也逐渐壮大起来,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起明朝。
朱元璋的前半生,历经沧桑,明朝的建立,他可谓呕心沥血。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天下,朱元璋无比珍视他在位期间,勤勤恳恳,心怀天下。
朱元璋出身布衣,他深知底层人民的心酸和不易,他勤政爱民,每日勤恳的批阅奏折,事事亲力亲为。
朱元璋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他也不忘教育后世的子孙,他希望大明的江山能够生生不息,历经久远。
在给后代子孙的取名上,朱元璋费尽心思,饱含深意。明朝历史上总共有16位皇帝,以朱元璋为开端,后续的皇帝名字都十分有讲究。
朱元璋没上过几天学,所识的字也不多,“朱”是姓氏不可更改,然后家族里还有辈分,每个辈分之间有相应的字,也就是说要取的就是最后一个字。
朱元璋先前的家庭卑微,没有权威的家族系统。现如今,他成了一国皇帝,他们的家族就是明朝皇室的开端,考虑到皇家的威严和华贵,他就有了以五行来给子孙命名的想法。
中国古代对于生辰八字很有讲究,包括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很有见解。朱元璋在取名字的时候,充分引用了五行的内容。
“璋”在古时候是一种兵器,也就是与五行里的金有关,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和朱棣的名字与木有关,他的孙子的名字就是要与火有关。
由此一看,就会发现明朝的16位皇帝,他们的名字是严格按照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来命名的。五行的相生相克,也预示着朱元璋对大明王朝经久不衰的构想。
以朱元璋为开端,后续的皇帝依次是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朱棣是朱允炆的二叔,朱元璋先前就立了朱标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按理来说应该是由朱元璋剩余的25位皇子胜任太子。
可是,朱元璋却没有再立太子,而是立了先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来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朱元璋在位期间,在外英勇无畏,杀伐决断,声名威震。朱元璋之所以会让皇太孙朱允炆继任皇位,一来是因为对于孙子的喜爱,再者是因为朱允炆为人敦厚,宽厚仁慈。
明朝刚刚建立,亟待修身养性,发展民生。朱允炆宽仁的性格很有利于明朝后续的发展,在朱元璋看来,他是为明朝地发展着想,可是他的25位皇子就不安心了。
尤其是能力和野心都很强盛的朱棣,朱元璋逝世后,朱棣就迫不及待地造反了。所以,朱允炆只做了短短几个月的皇帝。
后续皇帝的名字都是严格按照姓氏+字辈+名字的格式来取的,朱棣这一辈是木字旁,他们的儿子辈是火字旁,印证了“木生火,火生金”的理论。
五行相生,生生不息,五行相克,相互稳定,子孙后代,绵延不绝,大明江山,繁荣昌盛。这是一个很好的寓意,朱元璋真是充满了帝王的智慧。
明朝的16位皇帝,名字连起来,正好反映了五行,也反映了帝王对大明江山的热爱。这些富有意义的名字,也把整个家族的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一看名字的组成部分,就能很快看出这个皇帝所属哪个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