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谁都不免有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的时候。好在现代是文明社会,所以,即使错了,也没那么可怕。但是,如果是在古代,这事可能就严重了。特别是在君主面前,素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如果是遇到喜怒无常的君主,更是要慎言慎行。不然,一个不小心,可能脑袋就没了。
据说有一天,朱元璋吃早饭。原本天气晴朗,朝晖满堂,饭菜也非常可口,朱元璋吃得很尽兴。可是,当他端起汤碗要喝之时,竟然发现汤中飘着一根头发。朱元璋原本不错的心情,瞬间晴转阴。他将碗放到一边,命身旁的太监去传做汤的厨师。
很快,厨师被带了过了。
朱元璋指着桌上的汤问道:“这汤可是你做的?”
厨师回答说:“回陛下,是小人做的”。
朱元璋让厨师近前,指着碗中的头发,说:“此物是从哪里来的?”
厨师吓得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口喊冤枉,不停的叩头,并摘下帽子说:“小的从入宫那天起,怕玷污御膳,就剃光了头发。”
朱元璋一看,脸更阴沉了,将厨师斥退,赶出了宫。
为什么朱元璋要赶走厨师?因为朱元璋做过和尚,比较忌讳别人提和尚的事情。朱元璋看到光头,就有些生厌。厨师确实没什么大过错,只是做了一件让他生厌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人之常情,朱元璋把厨师赶走,也无足奇怪。
关于朱元璋厌恶别人提和尚的事情,在《明史》中也有确切的记录。
朱元璋有位宁妃,非常受宠。宁妃有位弟弟,叫郭德成。嗯,看好了,不是郭德纲。他和朱元璋是同乡,都是凤阳人。因为宁妃的缘故,朱元璋就想提拔郭德成,百般厚待。但是,郭德成嗜酒,还不修边幅。有一次喝醉了,就爬到朱元璋面前,脱下帽子,感谢朱元璋对他的照顾。
可是郭德成的头发非常乱,朱元璋看毕,笑道:“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朱元璋拿郭德成的满头乱发开玩笑。
郭德成一听,抬头回道:“臣犹厌之,尽薙(同剃头的剃字)始快。”
朱元璋一听,“默然”,伤自尊了,陈年伤心事呀。而郭德成“既醒,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还算郭德成聪明,马上剃发,穿上僧衣,天天念经不止。不过也正因此,朱元璋认为郭德成就是一个比较肆意的痴癫莽汉,无足为惧。而郭德成也因此躲过了杀身之祸,《明史》载,“后党事起,坐死者相属,德成竟得免。”
好了,说完朱元璋厌恶别人提他做过和尚的伤心往事,赶走了厨师。但是,问题还是没解决呀,头发到底是谁的?
他就又让太监传来了光禄寺卿询问。光禄寺隶属于礼部,专门负责日常祭祀、宴会、膳食之类的事情,宫内的饮食也一律归光禄寺管理。
光禄卿听完事情的原委之后,答道:“告陛下,此不是发。”
朱元璋一听,嘿,这不是头发,那这是什么?
光禄卿又答:“龙须也。”
朱元璋顺手捋了一下自己的胡子,果然手中就有了一两根。朱元璋斥退了光禄卿,但是,多疑的朱元璋在心里却惦记上了这为光禄卿大人。
太祖心中暗想,汤中有发,并不是什么大事。朕也就是想借这件事情,考察一下你们是否能主动承担起责任,知错能改,将事情做得更好,好鞭策一下而已。好么,这个光禄卿倒是聪明,推得一干二净,倒成了朕的过错。你这个光禄卿掌管这么多膳食的采购、制作和相关人员,加上人也这么精明,有没有趁机克扣贪污,大搞腐败?
最终,这位光禄寺卿被牵连入了明初四大案的“郭桓案”,因为贪腐问题,同礼部尚书赵瑁等人一起被处死。
虽说“伴君如伴虎”,要时刻警醒,但是表现的过于聪明,反倒遭人猜忌防范。还不如学郭德成,偶尔装傻充愣,倒是落得个最终的平平安安。